从孩子的视角打量公共责任

发布时间:2013-06-13 09:55 | 来源:河北青年报 2013年5月3日 A2版 | 查看:967次

  5 月1日下午,在省会裕华路与东二环辅路交口东北角,两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拿着口哨不断“阻拦”过往市民,告诉大家前方施工绕行。原来,两个男孩亲身经历了从施工处经过抬车子很费劲,就想到告诉别人,从下午3点多到6点,一直坚持了3个小时。(详见今日本报06~07版)

  亲历了在道路施工区的经过之难,他们没有抱怨,反倒热心肠提醒往来的路人注意避让,而且一“指挥”就是3个小时。他们一个八岁,一个九岁,但年龄之小,并未妨碍他们成为“小公民”。

  或许,在成人看来,这样的提醒其实意义不大,因为30厘米高的台阶,对于成人来说并非难事,且年龄尚小的他们,在人流和车流中“指挥交通”,还存在一定的危险,但借由这个以孩子的视角来完成的善举,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在成人的世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并没有被普遍执行。而以小孩的纯真视角来打量这一切,个体在公共生活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或能更清晰地展现。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九岁的付笑添称,如果遇到别人有困难,就应该帮助他们。这个本应是成人世界的常识,经由八九岁的孩子说出来,仍具现实意义。不可否认,当下,在他人有困难时,并非每个人都能伸出热情之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真心地感动,付笑添们能够对一切需要帮助和改变的问题,保持热情之心。如果“遇到别人有困难,就应该帮助”成为每个人恪守的公共准则,社会定会更加美好。

  孩子以其赤子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那么,成人该如何呵护这份纯真和善心呢?一方面,不能以危险之由拒绝其做好事或不愿引导他们的公共意识;另一方面,小孩子对一些危险没有预知或不能以最佳方式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父母给予经验上的帮助。付笑添的母亲告诉他扶起警戒线或许比吹口哨更有效,这就是一种理性的教育态度。

  在现场,一些路人表示,“两个孩子是好意,我们虽然知道台阶可以过,但我们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毕竟这种行为值得鼓励。”这就是对公共之善的一种激发和呵护。成人在维护小孩积极性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公共意识的传递和警醒。

  两位小公民的表现,又一次增添了我们对这个社会向好的信心和希冀。同时,他们的善举,也为成人提供了学习和反思自身公共责任的契机。是的,在纷扰的俗世生活中,让我们适当找回孩子的视角,去打量这个世界和自身,或许会发现一切将变得更简单和单纯。■任然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