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22 21:54 | 来源:河北青年报 2013-5-2 8:58:30 03版 | 查看:1437次
芦山地震中,宝兴县受灾最严重的灵关镇震后一天多的时间里处于“孤岛”状态。宝兴县科技局纪检组长黄敦发现,自救时的人们不仅秩序尚存,日常那些“二流子”摩托仔此时成了最积极的救援者,日常有隔阂的邻居都聚到了一起,“地震后的人们仿佛一下子提升了素质。”
黄敦的看法,符合多数人的观感。地震发生后,整个社会迅速围绕救灾展开动员,受灾群众积极自救,志愿者和救灾物资大量涌入,因为一场灾难,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前所未有地粘合在一起。冷漠、隔阂、质疑、功利,让位于协作、友好、互助,灾难中的人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真实,都令人感动。
与其说是“地震后的人们仿佛一下子提升了素质”,不如说是灾难打通了人性,击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让人真切地感知到生命无常。死亡与伤害虽属于他人,但人与生俱来的移情本能,使人们能懂得角色代入,切换立场,获得一种关于生命的共鸣。而建立于共鸣之上的行为准则,必然是温和、包容的,它将人性最深处善的东西激活。
受灾者面临死亡和伤害,其他人豁免于灾难,却可以通过角色代入真实地感知这一切。于是善被触发,社会因此形成了另一种秩序,不计前嫌,救灾至上。人们在以新的待人处世原则救赎他人,也是在救赎自己,既是通过合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寻求屏障,为自己抵御未知的风险寻求庇护,更是将自己从那个“冷酷的我”、“功利的我”、“不信任的我”中拯救出来,给自己的生活以另一种可能。
不管承不承认,告别熟人社会之后,这个社会善的触发点正越来越高,我们似乎习惯了封闭起自身,将自己同陌生的世界隔离起来,“把世故当成熟,把麻木当深沉,把怯懦当稳健,把油滑当智慧”,制造一种与灾难时完全不同的孤岛状态。
灾难击中了人性,灾难前后人的双面性格也清晰起来。对于社会而言,在对救灾中的井然秩序与协作欣慰之余,更应该思考,人性中的冷漠、猜忌与隔阂等,如何才能在一切回归平常之后进一步净化。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