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1-15 08:00 | 来源:2008-08-24 12:18:40 西陆东方军事 | 查看:876次
不满队员 老金绝食
金昶伯一直对女曲队员的训练要求非常严格,一个技术动作不过关被金昶伯叫过去训半个小时还算短的。有几次,因为不满队员的技术动作,老金甚至对自己实行绝食惩罚。
距离奥运会还有一个多月,中国女曲在大连集训。一天上午训练结束,金昶伯对周婉锋、陈秋漪两名老队员一直没改过来的小毛病提出批评,当时大连中午的气温已经达到了37摄氏度。金昶伯一边擦汗,一边训队员,越说越激动,到最后竟然一个人气冲冲地开车径直回了宾馆。中饭没有吃饭,老金下午3点照常训练。那天的训练一直延续到晚上7点多。
当时现场的不少记者已经饿得不行了,而金昶伯回到宿舍后还是没有吃饭。坐在沙发上,金昶伯一个劲儿地抽烟。"我心底里疼啊,根本吃不下。距奥运会还有一个多月了,我们拿什么去和人家比?我们的基本技术就没法和人家比,再不加倍努力,哪还有什么希望?一些小的环节,我讲了无数遍,就是不用心,你说急不急人。"金昶伯狠狠地吸了一口烟。
老金一生气就不吃饭,这让妻子朴美京非常担心。据说金昶伯最长的一次曾经5天水米未进,最后队员捧着饭菜哭着到金昶伯的宿舍门口求他吃饭。"这个人就是太较真儿了。我劝了他多少次了,这个毛病还没改。" 朴美京说。
承诺---为奥运 好酒之人不喝酒
韩国人爱喝酒,尤其是白酒,金昶伯也不例外。不过,为了更好带队参加奥运会,金昶伯戒酒一年,不过,他的酒戒了,可是脾气却没改。
在金昶伯到来之前,没有多少人知道中国女曲的存在。为打造一支真正的王者之师,金昶伯随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韩国人首先制定出严格的队内纪律:他要求一盘散沙的28名队员互相之间叫"姐姐"或"妹妹"。金昶伯责令队员们不许叫自己"教练",而是叫他"老师",虽然老金的训练是"魔鬼"的,可是女曲队员却拿他当家人看待。
就是和队员之间的这份特殊的感情,让金昶伯家中的酒柜从来都是满满的。每到放假回来,队员们总是从家乡为金昶伯带来几瓶当地的名酒。每次,老金都满脸微笑地"笑纳"了姑娘们的礼物。
2004年中国女曲在奥运会上被德国队挡在了决赛大门之外,这已经是女曲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了。采访金昶伯的记者自然少不了,遇到特能聊得到一块儿的记者,老金还请对方采访后喝一顿。不过,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年的时候,金昶伯宣布戒酒。"为了奥运会上的好成绩,我得把酒锁到酒柜里。"说戒就戒,从那之后,就是再好的朋友请他喝酒都被老金谢绝。
亚军同样创历史
竞报讯(记者郭利君)虽然在下半场两次被荷兰女曲攻破城池,但金昶伯率领的中国女曲凭借这枚银牌还是创造了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战胜了四年前将自己挡在决赛大门外的德国队,中国女曲实际上已经创造了历史。即便输掉这场比赛,金昶伯率领的女曲已经取得了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的最好成绩。上半场开始后,双方都打得比较保守,相比之下,荷兰队占据上风,如果不是中国队的门将张益萌表现出色的话,上半场中国队的球门就会被攻破。
下半场第51分钟,中国队出现防守漏洞,荷兰队抓住机会破门得分,距离比赛结束还有8分钟,中国队遭遇荷兰队突然袭击,后防线上再次出现失误,被荷兰队攻入第二球。最终中国女曲获得亚军。
已经53岁的金昶伯在中国曲棍球队已经奋斗了9年,这9年中,金昶伯给中国女曲带来奖牌的同时也在帮助中国女曲创造着历史。韩国媒体曾经将他称为"韩国的希丁克",但老金固执地说:"我不是什么希丁克,我是金昶伯,13亿人尊重的金昶伯。"
境界---三分之一存款捐汶川
金昶伯率中国女曲进入北京奥运会决赛,让他成为媒体的焦点。在中国队打完半决赛后的发布会上,有韩国记者质疑金昶伯放弃韩国女曲的执教工作,转而帮助中国队创造好成绩。
当时一位韩国记者说:"听说你在中国被称为‘韩国的希丁克"?",金昶伯一点儿也没给自己的老乡留面子。"我是在中国教曲棍球的金昶伯,不是教足球的希丁克。我是受中国13亿人尊敬的金昶伯,不是希丁克。"一番话后,新闻发布会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金昶伯在中国的巨大成功曾让韩国曲棍球协会"反悔",2003年韩国曲协会长向金昶伯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回韩国执教。不过,老金并没有答应:"给我在中国工资的10倍,我也只会考虑考虑。"
7年前,老金将自己的家人从韩国接到了北京。为了方便和队员沟通,金昶伯甚至掌握了汉语。汶川大地震时,中国女曲正在德国参加冠军杯赛,回国后,金昶伯马上取出10万元让领队帮他捐出去。据说这是他存款的三分之一。
记者手记---讲原则的“老好人”
1999年底,中国女曲还是一张白纸,这也正好给刚刚上任的金昶伯在这张白纸上"创作"提供了绝佳条件。当年韩国人就率队顺利获得了悉尼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这是中国女曲历史上的第一次。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女曲在悉尼一鸣惊人,接连战胜了当时的世界冠、亚军荷兰队和德国队,获得第五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金昶伯的巨大成功让他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2003年,金昶伯率队在上海基地训练,球队同意某电视台记者在场边拍摄训练镜头。记者将机器已经架好了,这个时候金昶伯带着队员们从宿舍走出来。"谁让他们来的?"金昶伯说。虽然电视台记者进行了解释,但最终还是让老金给请出了训练场。然而训练结束后,金昶伯主动找到两位记者:"现在是奥运会备战的时候,希望你们能理解。"
实际上,不少记者都对这位韩国人印象很好。"只要经过同意,金昶伯绝对配合,想问多少问多少,而且绝对没套话。"一位曾多次采访过老金的记者这样说。
中国需要这样的教练。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