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让她们充满正能量(4图)

发布时间:2013-03-13 16:20 | 来源:南方日报 2013-3月8日 GC05版 | 查看:2541次

 参与人数和曝光率,女性超越男性,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角 

 
 
    在环保路上走过了14年的时光,已为人母的袁淑文,虽有更多家事牵绊,却仍然没有停下环保事业的脚步……
 
 
 
    梁韵琪说,其实不是说一定要出国做义工才有意义,国内同样也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以及发展得挺好的公益组织。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海外志愿者,学到的东西同样可以回国发展延续,全面的公益思维会让你做得更好。

  近几年,广州民间的社会公益活动越来越受到市民的热捧,和朋友们一起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成为越来越多广州人业余时间的主要“副业”,而许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甚至开始选择公益事业和NGO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和奋斗方向。

  在其中,女性社会公益人士的身影越来越突出。从参与人数和曝光率上,俨然有超越男性同行的趋势。一位资深NGO公益界观察人士认为,从国外同类活动的发展历史上看,女性将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角。

  “一方面,女性往往感情细腻,同情心强,更愿意主动去关怀他人。另一方面,女性往往在家庭中,无需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养家糊口的主要责任,比如说不用担心要不要买房之类的,所以能够在收入相对偏低的社会公益NGO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时间更持久。”

  “公益让我们充满正能量”,在又一个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南方日报专访广州公益慈善界的4位年轻女性,讲述广州妹如何撑起公益事业半边天的故事。

  策划 南方日报记者 谭亦芳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彭文蕊 晏磊    实习生 杜静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1    人物

  地球之友总干事袁淑文带着孩子做环保

  “参加环保的同时,也教育了孩子”

  袁淑文是广州环保NGO圈里的老人了,从1999年考上华农资源环境学院,从学环保到做环保,从谈恋爱到生娃娃,她在环保事业上已经走过了14年的时光,现任地球之友中国区总干事一职。

  对环保产生兴趣,是高中文理分科时候的事情,“当时选科需要参考相关的大学专业,头一眼看到环保专业,直觉地认为这是可以在公益上做些事情的学科。”

  做出选择后的袁淑文,回家向父母做了汇报,而在那个环保意识并不普及的年代,袁老爸听完汇报第一个反应则是,“咩?环保?唔通以后要去扫大街。”

  如今的袁淑文已经为人母,有家事牵绊的她,却并没有停下环保事业的脚步,甚至碰上那些轻松的环保活动或是聚会,她还用背带背着一岁大的娃娃,一起来参加活动,“环保活动也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带着孩子参加活动,既可以调节现场气氛,志愿者们都喜欢孩子,同时我也能多花点时间陪孩子”。

  拜客广州的年轻志愿者们,都能耳熟能详一件事情,那就是每次组织环保骑车活动,别人都是一个人骑一辆车,而袁淑文则是背着宝宝,骑完全程。

  和所有的老环保人一样,袁淑文也会时不时心生一些无力感,不过她很庆幸周围的朋友圈,都是做NGO和公益的。“觉得负能量太多的时候,就会找这群朋友去聊,大家就会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不知不觉负能量都被消耗光了,正能量又重新充满全身。”

  袁淑文也觉得,带着孩子参加环保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不一定要去名校,也不一定要去补习班,参加环保活动,也可以从大人们的言谈身教中,学到很多知识,何乐而不为?”

  2    人物

  全城义剪发起人刘颖婷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

  “有能力帮助他人,为什么不试一下?”

  路上偶遇靠卖画像自力更生的老人,她会把故事放上微博吸引网友关注;采访中碰到无钱治病的求助者,她会邀约同行一起发起活动筹善款;春节期间网上掀起“家乡污染全民拍”活动后,她会迅速加入,将网友反映的污染问题集中在微博上展示……她是广东电视台出境记者、大型公益行动全城义剪发起人之一刘颖婷。

  刘颖婷说,女孩做公益,更有恻隐之心,但也容易感性。她希望从简单的公益信息发布,到全程参与甚至主动发起公益活动的尝试中,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微博平台与公益结合起来,做个更加专业的复合型公益人。

  2007年,年仅23岁的刘颖婷进入广东电视台工作,负责民生类新闻报道。刚踏入社会,便开始接触大量的底层人物。

  “比如一次湛江的采访,一位70多岁的退伍军人,下肢瘫痪,却收养孤儿,还在家里教小孩子们认字。后来有一次发洪水,这些孩子齐心协力把老人抬到屋顶,免去一场灾难。”刘颖婷说,这个故事给她很大感触,她觉得好人是有好报的。

  受职业触动,刘颖婷开始关注公益。碰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且故事适合做新闻时,她会及时跟进报道。后来有了微博,她又开始把自己采访过的个案写成小故事贴到微博上,以此扩散求助信息。因为供职单位是媒体,所以一般她贴出来的信息会得到大家的认可,相信会是真实的。

  但在刘颖婷看来,她真正介入公益应该从“全城义剪”活动开始算起。去年2月7日,一条被多次转发的微博引起了刘颖婷的注意。白血病患者刘碧心缺钱动手术,她的父亲刘仁能辞去美发机构的工作,在家里剪发换取热心市民的帮助。刘颖婷当天就着手采访,并挖掘出背后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很大反响。

  正好此时南方医院也找到了与刘碧心匹配的血型,但手术费用高达60万元,单靠刘仁能一人剪发,很难在短时间内筹到款。刘颖婷把自己的担忧发上了微博,她希望能够联合其他媒体一起救助小碧心。

  “公益达人梁树新接着发起了剪发卡义卖活动,姚晨、马伊琍等明星也认购了剪发卡。”刘颖婷说,经过一番发酵,同城媒体、热心网友和社工志愿者都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成立了碧心救助小组。

  2月12日,一场旨在救助白血病女孩小碧心的全城义剪活动在广州展开。刘仁能携手150名义务发型师剪发,现场共筹款30多万元,累计筹款90多万元。

  然而,“全城义剪”最终未能挽救碧心生命。去年8月,小碧心离开了人世。“有过无力感。”刘颖婷说,她也知道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回报,但至少在小碧心最后的时光里,她感受到了社会的爱与希望。“女孩子做公益,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但“全城义剪”行动后,刘颖婷的公益步伐没有停止。她又相继在微博上发起“爱心拍卖”、“用小爱换大爱”等活动,通过义卖明信片、拍卖演唱会门票等形式,开始尝试微公益。

  “虽然没有专职做(公益),但公益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刘颖婷说,她没有具体想过为什么做公益,她只是觉得如果有能力帮助他人,为什么不试一下呢。“公益让我充满正能量。”

  如今专做娱乐节目的刘颖婷告诉记者,她目前最大的野心就是在挖掘更多的资源后,做一场娱乐公益盛典,她想让明星真正地介入公益,而不只是为公益代言。

  “虽然没有专职做(公益),但公益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刘颖婷说,她没有具体想过为什么做公益,但如果有能力帮助他人,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3    人物

  志愿者史小佳风雨无阻关怀露宿者

  “流浪者不仅缺物质,还缺精神关怀”

  3年前刚接触流浪者时,1989年出生的史小佳也有过抗拒,她担心派物资时流浪者会突然打人;慢慢熟悉后,她会固定在每周六晚上去陪流浪者聊天,在除夕晚上与他们一起看春晚;去年接手负责启智关怀露宿者小分队后,她开始尝试为流浪者放露天电影,陪他们一起下象棋。如今,史小佳又有了新的打算,她想通过玩游戏的项目,锻炼流浪者的反应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她还想组织志愿者为流浪者开展简单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从简单的物质施舍,到与流浪者平等交流,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史小佳一直在寻找关怀露宿者的最恰当方式。

  2009年,工作稳定后的史小佳因为不爱逛街,也没其他特别爱好,就想在业余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久,她加入了广州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队,开始了周末探访老人的志愿服务。一年多后,她转入启智关怀露宿者小分队,从此与流浪者结下缘。

  “固定每周六晚七时半集中,八时到十时开展活动。”关怀露宿者小分队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人民桥、解放桥、一德路一带,志愿者们大都是“80后”、“90后”年轻人。史小佳说不论刮风下雨,她几乎从未间断过。“这不是坚不坚持的问题,是已经习惯了,就像每周一到周五要去上班一样。”她说,天气越恶劣,流浪者们越需要关怀。

  不过,在长期接触流浪者后,史小佳也开始困惑,到底怎样的关怀才最合适?“一开始我们只是简单地给流浪者派食物、衣服、被子等用品,一方面很多流浪者爱面子,会拒绝接受;另一方面,也怕他们形成依赖。”后来,志愿者们开始尝试与流浪者聊天,从一问一答,到流浪者主动找志愿者沟通,史小佳与团队都感觉到,流浪者缺的不只是物质,还有精神关怀。

  让史小佳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和志愿者们一样接受流浪者,甚至也加入到关怀活动中来。

  “有时候与流浪者下棋,市民也会过来围观,看到我们棋艺差,还会自己坐下来与流浪者对弈。”史小佳笑着说,现在也有家长会带上小孩一起来参加关怀露宿者的活动。

  当被问到做这些会不会觉得累时,史小佳摆摆手说,也确实会有忙得吃不上饭的时候,但看到这些改变,她就会觉得很欣慰也很快乐。

  其实,让史小佳欣慰的还不只是市民态度的变化。曾坚决表态不回家的流浪者“小胡子”大叔忽然说“好想回家看看儿子”,流浪者小唐用志愿者捐赠的救生圈救起珠江落水者,露宿者“高佬”找到近几年来第一份正职……这些都是流浪者反馈给史小佳的“正能量”。

  “很多人问过我,做这些得到了什么,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是觉得很充实。”在史小佳看来,这些露宿者已经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几乎一无所有,但依然坚强地生活着,甚至也开始帮助他人,开始找回曾经的梦想,这些微小的变化就是她的动力。

  谈及下一步计划,史小佳说,她还想和流浪者们一起玩游戏,想组织志愿者为流浪者开展家电维修等简单的技能培训。

  让流浪者一下子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很难,但她不着急,她的目标是想让更多的人尊重流浪者,慢慢地帮助流浪者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陪他们聊天,一起看春晚,下象棋……3年来,史小佳风雨无阻地关怀着流浪者。而流浪者也反馈给史小佳“正能量”——露宿者小唐用志愿者捐赠的救生圈救起了珠江落水者,另一露宿者“高佬”找到了近几年来第一份正职……

  4    人物

  海外志愿者梁韵琪寒假到泰国做乡村女教师

  “全面的公益思维会让你做得更好”

  2013年1月17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三学生梁韵琪交完本学期最后一张考卷,直飞泰国。作为广外AIESEC志愿者,她早在去年11月份就申请了泰国AIESEC微笑项目,最后被分配在了泰国猜也棚的班涵维提雅学校。在这里她经历了6周的泰国乡村女教师生活。

  “刚11点终于考完最后一科,才突然感觉到要走。要去泰国做一个多月乡村女教师啦,各位寒假就不见了不要想我哈!”赶往机场的路上,她还不忘在微博上跟伙伴们告个别。

  为了去泰国体验乡村女教师的工作,这个细心的姑娘去年10月份便偷偷做起了准备工作。“主要准备还是跟家里人沟通,自己偷偷联系得差不多了,始终不知道怎么开口说”,回想起申请的过程,她坦言最大的困难来自家人,泰国可以持枪,项目又在偏僻的乡村,生活水平不高,家人非常担心她的安全。“几乎所有亲戚都反对,舅舅还特地发了400多字的短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4个老人家轮番打电话,不准我去。”

  此外,语言障碍、春节不能回家等都成了他们反对的理由。为了让家人放心,她作出了一个完整的SWOT分析(即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简称),家人讲出的各种疑虑,她都想办法给出满意的答案。

  她告诉记者,这次泰国之行是有一点任性,但是前期做了大量调查和了解,所以想把认为对的选择坚持下去。

  泰国是旅游胜地,但项目的学校是北部乡村,离曼谷等城市都要8小时车程。比起旅行,她更愿意把心思花在思考怎样让短期志愿项目留下可持续的东西。

  她告诉记者,“我知道我的工作是英语教学,但只有6周的教学能给当地带来什么改变,我一直在思考。做海外志愿者的意义是双向的,一方面希望帮助自己成长、提升、认识自己、思考未来,另一方面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履行做志愿者的责任,给当地改变那么一点点。”

  经过这6周的教学,梁韵琪的表现非常出色,为此,该校校长还向泰国AIESEC争取,下一期的同类项目把该学校作为沟通中心。因为他觉得AIESEC志愿者干实事,也让学生有改变,“当他想做这样的尝试时,我真的很感动。我的整个教学计划已经做成PDF,留给学校。”她和同事都希望带给当地一些真正的改变。

  第一次做海外义工的她,其实早已经开始了义工之旅。“其实不是说一定要出国做义工才有意义,国内同样也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以及发展得挺好的工公益组织。就我而言,以前也曾经参加过家乡社区义工服务一年,是佛山顺德的四星级义工。但是能够有一段海外经历,在一个陌生的或者语言不大相通的、跟各国同事合作的环境工作,自主性更强,也更容易得到启发,是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海外志愿者,学到的东西同样可以回国发展延续,全面的公益思维会让你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