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1-14 08:00 | 来源:2008年 07月 07日 17:14 深圳新闻网 | 查看:2052次
哀乐低回,泪雨纷飞。昨天(2005-05-18)早晨8点,设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礼堂的郭春园灵堂,几百名与郭春园朝夕相处的医护人员及从外地赶来的弟子,在这里寄托他们对老院长的无限哀思。
弥留之际师生相聚
26日,白玉、李东升等十几名郭春园的弟子从郑州乘飞机赶来深圳,看望病中的恩师。下午3点,他们到达深圳时,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雾茫茫的天空使他们的心又多了几分沉重。
此时,由于癌症晚期的过度消耗,82岁的郭春园身体各脏器都出现了衰竭的征兆,已经多日不能说话了。听说有弟子从郑州赶到深圳看望自己,郭春园示意护士将他扶坐起来。16点20分,王丽华、李俊生、白玉等十几名弟子风尘仆仆地进来了,郭春园眼前一亮,嘴角露出了兴奋的笑意。弟子们围在他的病榻前,向他送上一个个亲切的问候。“老师,我们大家都特别想念您,盼望着您早日恢复健康!”“您一定要挺过这一关,我们还等着过您的82岁生日呢!”看着弟子们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听着弟子们一句句真诚的话语,郭春园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始终无法如愿。无奈,他只能向大家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师,只3年不见,您怎么病成了这样?”握着恩师那双已经无力抬起的手臂,白玉泪流满面。这位从1981年至1986年随郭春园学医的女弟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副主任医师,并担任郑州骨伤科医院医务科的副科长。她高兴地告诉恩师,她们这届81级弟子,已经有3人成长为副主任医师,其他人也都成了业务骨干。老院长认真地听着,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为了不影响郭春园休息,弟子们在恩师的身边只呆了半个小时,便退出了病房。
当晚22点16分,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名医郭春园便这样告别了这个令他无限眷恋的世界。
匆匆一见竟成永诀
在白玉的印象中,恩师郭春园总是那样精力旺盛,充满力量,给人一种特别的信任感。他高大魁伟、永不疲倦的身影,永远定格在她的记忆中,根本无法与病榻上的老人联系到一起。
“3年前,我来深圳看他,他已经是79岁的老人了,可依然不显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他整日忙碌在门诊和住院处,看完了一个病人又一个病人,与年轻力壮的医生没什么区别。”白玉回忆起3年前与恩师的那次相会,心情激动。她说,每次来深圳,老师都会让她随自己出门诊、查病房,边为患者看病边与她进行交流。这次也不例外,他让她同出一个上午的门诊后,下午再去查房。那天上午,师徒俩还像以往那样,先由老师给病人诊病,然后由学生再诊并拿出治疗方案交老师审查。看着弟子开出的一张张令人满意的医嘱,郭春园笑了:“我现在可以完全放心了。”
那天上午,病人一直很多,直到下午1点多钟了,还有两位病人等在那里。白玉担心老师又饿又累吃不消,便劝他先回去休息,可他坚决不肯:“不把最后一个病人看完,我什么时候下过班?”直到下午2点钟了,他送走了最后一个病人,才说饿得有点慌。
“那次离开深圳时,老师对我说:你什么时候来,陪我再出一次门诊、再查一次病房。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那竟是我们师徒的最后一次出诊。”
“匆匆一见,竟成永诀,这一切都仿佛还是在梦中……”王宇霞、王春平等弟子听到恩师逝去的消息,痛心疾首。
音容笑貌长留心间
作为郭春园正式开班带徒的第一届弟子,年过六旬的陈海如已经成为在国内骨科领域颇有知名度的骨科专家。从1960年8月拜郭春园为师起,45年过去,陈海如一直跟在老师的身边从医,成为郭春园得力的助手。恩师的去逝,使陈海如悲伤不已。
45年师徒情深,他们结下了父子般的情谊。在他的心中,老师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患者都说他是个十分温和的人,他从来没有名医的架子。可对弟子就不同了,无论是谁,只要疏忽了患者,他都会毫不留情地严厉批评,有时甚至让人无地自容。”说起老师的严格,陈海如和他的师兄关树福感慨颇多。“老师的眼睛特别敏锐,他常去各诊室巡视,医生哪怕有一点大意,都不会逃出他的目光。”
恩师的严厉令他们难忘,恩师的柔情也同样令他们难忘。陈海如告诉记者,老师喜欢钓鱼,运气好时会钓回来不少,于是,陈海如、王贵金等一些喜欢吃鱼的弟子们便有了口福:老师不但会亲自打电话叫他们来家吃鱼,还要系上围裙亲自下厨,做他最拿手的醋鱼给大家吃。看到我们一边大吃一边夸他的厨艺,他总是将眼睛眯成一条缝,慈父般叮嘱道:“趁热快吃、多吃。”回忆起恩师的音容笑貌,陈海如的心情难以平静。
几天来,恩师的音容笑貌时刻浮现在弟子们的眼前,仿佛他依然生活在他们的身边。他给病人按摩时用力的神态,与病人说话时和蔼的笑容,甚至在厨房给大家做他拿手的醋鱼时的忙碌身影,成了他197名弟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