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14 08:01 | 来源:宝安日报 2009-9-18 第A06版 | 查看:8527次
电影《地雷战》海报。
1943年,敌后军民正在埋地雷(资料图片)。
1972年,于化虎给青岛某厂民兵传授埋地雷的技艺。
▲海阳地雷战中使用的地雷。
于化虎出生在胶东半岛海阳县文山后村。原名于晋生,化虎这个名字是一代名将许世友给取的。1943年7月1日,胶东军区在海阳县朱城泊西沙河召开英模大会。许世友见到于晋生,笑着挥起拳头,照准他的胸脯就是一拳:“好你个爆破英雄,听说一只雷吃掉两对半敌人还嫌少,胃口不小啊!”于晋生嘿嘿一笑。许司令员说:“渤海出了一条龙(指胶东民兵爆炸英雄林化龙),东海要出一只虎,你若同意,就叫于化虎吧!”人物简介
于化虎 (1914年-2004年)
于化虎,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文山后村,1940年参加抗日战争,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家乡带领民兵以自制的踏雷、绊雷、连环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为主要武器,有力地打击日寇,威震胶东。
到抗战胜利时,他亲手培养起来的爆炸模范20多名,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能手多达1400多人。他曾创造一枚自制地雷杀伤7名敌人的纪录。在参加抗战的5年时间里,于化虎用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171人。1945年,于化虎获得“胶东民兵英雄”、“爆炸大王”称号。
1950年9月,于化虎作为民兵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电影《地雷战》的主人公赵虎,主要就是根据于化虎和另一位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事迹创作的。
虎跃东海 鬼子慌神
于化虎没有辜负许司令员的期望。早在1941年秋,他就用土制地雷将日军炸得人仰马翻,丢盔弃甲。有一回,于化虎将一颗写有“活雷化虎”4个字、重25斤的大地雷埋在村头石堆里不过半个小时,300多名敌人就不请自来,要从这里经过。结果“活雷化虎”开花,10多名鬼子顿时命丧黄泉。从此,“活雷化虎”的威名传遍胶东。
为了对付于化虎的土地雷,日军组织了地雷探索队,发现地雷就用绑着铁钩的长杆拉,拉响几个之后,日军高兴得手舞足蹈,不想,几天后,日军拉出一个屎尿罐子,大叫“晦气”,上前猛踹了一脚,却踏响了于化虎埋下的连环雷,17个日军一下子报了销。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日军改用小铁锹起雷。于化虎将计就计,搞了个真假挨雷,顶上为假,底下为真。日军挖出假雷后,真雷随即爆炸。后来,日军变“聪明”了,圈开得大大的,坑挖得深深的,然后剪断真假相连的弦。但好景不长,于化虎和他的队员们又试制成功了土定时雷。一天,日军地雷探索队挖出4颗定时雷带回炮楼。结果,没过多久,定时雷炸了窝,7个日军被“活雷化虎”的新产品送回了老家。
“土八路”能造定时雷,日军不肯相信这是真的,怀疑于化虎请来了地雷专家。明察暗访,一顿忙活,查来查去,毫无结果。日军气急败坏,到处悬赏要抓于化虎。黔驴技穷之后,日军从青岛调来了工兵和探雷器。于化虎和他的队员们又成功地制成了胶皮雷、头发丝雷、梅花雷等等,几个回合下来,把青岛的日军工兵和探雷器也一同送上了天。
虎闯“狼窝” 鬼子上天
日军屡屡败阵,丢魂丧胆。到1944年春天,竟然不敢轻易迈出炮楼一步。
“敌退我进,打狼就要进狼窝。”于化虎和他的队员们为地雷战的胜利所鼓舞,兴奋地商议着。但日军炮楼戒备森严,岗哨密布,怎么才能进去呢?
于化虎和一位侦察员带着4颗25斤重的大地雷,潜伏在炮楼南门外的田地里已是第三夜了。
第三夜,机会终于等来了!“嗒、嗒、嗒……”由远至近,声音越来越大。于化虎和侦察员看见黑暗中4匹高大的战马向着炮楼南大门而来。
于化虎顿时高兴起来,他决定跟着鬼子进炮楼。
他在身边的泥塘一滚,成了泥人,然后光着脚,身负百斤地雷,跟上了日军的后卫,借着微弱的灯光,混进了炮楼。
随着一声口令,日军停立在操场上,于化虎借机闪身钻进了厕所。不久,日军队伍解散了,日军一个个向厕所涌来。危急时刻,于化虎手扯一根雷弦,做好了与鬼子同归于尽的准备……
不过,日军没有发现于化虎!十几分钟后,厕所静了下来。于化虎轻手蹑足摸到操场,卧在地上,拔出刺刀和小镢头轻轻地掘着,凭着娴熟的埋雷技术,半个时辰一组子母雷已全部埋好。接着,于化虎攀上墙头,把绳子绑在墙垛上,身轻如燕一滑到底,剪断了三道铁丝网,安全回到侦察员身边。
第二天,日军集合出操。
“轰、轰、轰!”操场上霎时泛起滚滚黑烟……日军被炸死炸伤30多人。没几日,出于对于化虎地雷战的惊惧,炮楼里的日军竟一个不剩全部逃到青岛。
虎威凛凛 鬼子逃跑
1945年夏的一天,日伪军集结400多人,对周围村庄进行“扫荡”。于化虎组织民兵,化装混入敌人内部,活捉14名伪军士兵,穿上伪军服装进村布雷。然后撤出村,开枪诱敌上钩。
敌人很快扑来了,可他们刚踏进树林,地雷就怒吼起来,没炸死的鬼子连忙趴在地上,不敢抬头。隐蔽在村口的民兵趁势对准鬼子就是一阵好打。
一个骑洋马的日本军官,挥着洋刀狂叫着和一群鬼子冲向村里,哪知一到街心十字路口,“轰”的一声巨响,特大的箱子雷在马肚子底下开了花,那个日本军官和大洋马一起应声丧命。这时,街巷的地雷也先后被鬼子踏响,又有10多个家伙丧生,活着的敌人吓破了胆,连忙收尸逃命去了。
日寇损失惨重,又变了花招。每天一早,他们不敢进村,却偷偷爬上附近的盆子山,修工事,筑碉堡。民兵们就在晚上爬上山,在草木、乱石和敌人的工具中间设好绊发雷,又在鬼子修理工具的席棚里,埋了一个十五六斤的大雷。第二天,鬼子又上了山,一拿工具,地雷响了,炸得鬼子四处乱窜,而地雷也炸得更欢,几十个鬼子转眼间横尸山顶,剩下的鬼子慌忙躲进席棚,这时一声巨响,烟火笼罩了盆子山,30多个鬼子一下子飞上了山。
慑于民兵地雷战的威力,据守海阳县城的日军,被围困在据点里,真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好在青岛日军接应下从海阳逃走。
■本报综合消息
电影《地雷战》:不见鬼子不挂弦
“不见鬼子不挂弦!”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地雷战》中这句经典台词会将每一位观众的记忆延伸到山东海阳赵疃。影片中,以赵疃为原型的胶东根据地边缘村赵家庄经常遭到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区武委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一起,组织民兵创造出很多种地雷,打得敌人狼狈不堪。
影片中的赵虎就是以赵疃的赵守福、文山后的于化虎为原型的,影片中女主角玉兰的原型是小滩村的孙玉敏。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并涌现出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和13名胶东民兵英雄、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
(编者注:原文大标题为:于化虎:地雷战传奇英雄》)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中国2015-07-09 16:44:22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