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18 13:10 |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2012-09-17 02:58 | 查看:1309次
采访团走上井冈山追寻留在这里的红色印记
也许,世界上还没有哪座山,像它这样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8月4日,冒着霏霏细雨,“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革命圣地行”采访团来到井冈山,追寻留在这里的红色印记,感受井冈山精神的力量。
实景演出《井冈山》。
采访团体验“挑粮小道”。
井冈山红色培训为精神加油
“精神”、“信仰”往往让人觉得摸不着,但在井冈山,你就能实实在在触摸到,感受到。
8月4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正“踏”着当年中国革命的脚步。
今年20岁来自湖南的张燕仔细看着各种展示。她告诉记者,她是借着暑假的机会来井冈山的。“亲自用脚走一走,感受很特别。”这位“90后”的大学生说,原来都是通过书本和网络知道井冈山,感受不深。通过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实地了解,共产党人所表现出的坚强、不屈精神,让她十分佩服;共产党人展现出的凝聚力和崇高信仰,让她感受到了这种信仰的力量。
到井冈山来感受信仰的人很多,在井冈山随时可以看到身穿红军服的人们,他们有的是政府官员,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60后”,有的是“90后”。
据介绍,在井冈山,依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全国各级机关在井冈山设立的培训基地,创造性推出了集培训、参与、体验、红色拓展训练为一体的红色培训模式,通过开展“走一小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等活动,把再现革命情景、体验红色文化、考验自我品格、熔炼团队精神等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增强了培训教育的时代感和感召力,吸引了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阶层的党员干部、军人、企事业单位职工涌入井冈山开展红色培训。据统计,2011年来已有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游客及党员干部来到井冈山开展红色培训活动,最高峰时每天有近100个班、上万人在井冈山开展传统教育、会议培训活动,井冈山的红色培训已成为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大课堂,成为提升国民素质的大本营。
“在井冈山的培训对我很有帮助。”来自浙江温州的“80后”企业家黄建平感觉通过在井冈山的培训让他成长了很多。他和其他企业家组成团队,穿着红军服装、按红军的要求行动、执行红军的纪律、开展红军的工作,执行了不少任务。如建立红色任务总指挥部,把红旗插上黄洋界、编队与整训进行纪律维护、进行鼓舞动员开展队伍的文化建设、穿越敌占区、到街上买菜做饭展现军民鱼水情、奔赴会师点,其间设置了不同的挑战都胜利完成。黄建平说,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体会坚定目标、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井冈山精神,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打破部门界限,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的方式方法,这些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或者说从事任何一项工作中都需要的。
黄建平所感受到的是具有永远时代意义的井冈山精神,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不但是“打天下”的精神,更是“精神”和“信仰”的加油站。井冈山精神历久弥新。
红军标语启示:要增强做好群众工作意识
行洲位于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中心——茨坪的南面。行洲村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白军和红军反延长拉锯式争夺的要地。在这里,几栋民居的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红色的标语:“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实行土地革命万岁”“工农暴动起来分田地!工人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讲解员告诉记者,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红军第四军每到一处,墙上都写满了标语。1928年5月至6月间,红四军在这栋房子的墙上就写下了30多幅标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红军的宗旨和各项政策。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和红军特别注重宣传工作。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到:“文字宣传,如写标语,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地,壁上写满了口号。”
行洲红军标语墙,展现的正是工农红军不断成长,通过宣传队写标语等形式,开展群众工作,真正深入到群众中间,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
目前,我国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多发期,只有牢牢把握群众工作这条“生命线”,自觉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秉承我党的优良传统,才能使发展的工作做得更快、更稳、更和谐,这是井冈山的红军标语给我们的启示。
井冈山红色旅游带动群众致富
离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不远处,是江满凤开的满凤酒楼。
中午,几个到井冈山旅游的团队到满凤酒楼用餐,酒楼立即热闹了起来。江满凤告诉记者,随着井冈山旅游的发展,她开了一座酒楼,让已大学毕业学习旅游管理的女儿负责打理,每年的收入非常不错。家里的泥巴房已换成了小洋楼,且还添置了小汽车。
在井冈山,如同江满凤这样的红军后人依托着井冈山的发展,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正是通过不断挖掘和丰富井冈山的红色资源文化内涵,使井冈山红色文化产业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井冈山红色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尤其在2011年建党90周年,来山游客出现“井喷”现象,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全年共接待来山游客67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94%和48.52%,门票收入实现翻番,迈上2亿元台阶,有效促进了井冈山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7.3%、4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600元和5126元。井冈山有200多家农家乐,它的农副产品大部分都是井冈山当地老百姓生产的,一个农家乐一年可以赚5万多块钱,在菖蒲古村吴建忠家的农家乐一年甚至可以赚100多万,而且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发展。
井冈山还借助文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由600多名当地农民演员演出,白天种地,晚上演戏,一场戏下来收入20元,一个月收入600元,一年收入就可达六、七千元。
井冈山的红火带动了井冈山人的致富。发展成果与百姓共享,这也是我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
文/记者王宣海 郭宁 实习生陈阳 图/记者许南平
此次采访得到了井冈山管理局和中共井冈山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