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一个残障的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3图)

发布时间:2012-09-21 07:59 | 来源:江淮晨报 2012年3月1日 第A15版 | 查看:1638次

■历时五年,赔钱经营,她自办康复中心让30多名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

■她的责任心感染家长,社会上的众多爱心帮助支撑她前行

   

    两名儿童在安徽省民办康复机构表彰大会上表演相声《交通安全》

 

孩子们开心地拿着志愿者给拍的照片

 

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游戏

  她的名字叫沙沙。2007年之前,她从事儿童的助听器验配,因不忍看到一个个患有听觉障碍的孩子陷入终身残疾,她开始帮孩子做言语康复训练。以前不会听、不会说的孩子如今能说相声。五年来,她的锦雯言语康复中心从最初的一个孩子,到现在拥有60多个孩子的班级。曾经,她也想过放弃,但对孩子的爱让她选择了坚持,社会的关爱给了她动力。不是刻意学雷锋的她,对雷锋精神也有自己独特的阐述。

  创办  带着家长的信任,她从一个孩子教起

  沙沙是东北人,2002年她来到合肥从事助听器验配的工作,她的客人很特殊——一群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儿童,她帮这些孩子选择和调试合适的助听器或者耳蜗。工作中,她遇到不少听障儿童虽然戴了助听器或者植入了耳蜗,但是由于言语康复训练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听力障碍有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

  “孩子接受言语康复的最佳时间是0-6岁,错过了最佳康复期将带来终身的影响。”一声声惋惜从她的心底发出。2007年初,她开始大胆地创办言语康复中心,并命名为锦雯言语康复中心。

  当时,康复中心只有一个孩子,她一个人充当老师,办学地点是她家里80平方米的民房。这个孩子就是她在做助听器验配的时候认识的,孩子也曾接受过言语康复训练,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相信我,我会尽心尽力来教你的孩子!”非科班出身的她用自己的责任心和激情感染了家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她。她的爱心和努力最终给孩子的语言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家长十分开心,慢慢地,她的名声也出去了。

  挫折  租不起房、开不出工资,她曾想放弃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加专业,每年,她都要去全国各地的特训学校、培训中心学习。这样下来产生了大量的费用。但在孩子的收费上,不少孩子所在的家庭原本就不宽裕,孩子植耳蜗、求医都要花大量费用,实在拿不出多少钱来做康复训练。这个时候,沙沙总是忍不住地减免甚至不收学费。收支差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2009年初,康复中心一度陷入困境。房东来催房租了,她交不起;到了给老师发工资的时候,她发不出。经济的困窘令她心力交瘁,一度想到放弃。然而,对孩子的责任感让她还是没能放下。孩子家长给她打来电话,又是鼓舞又是期盼。“我相信你一定能坚持下去,一定能办好,要是你不办了,我的孩子该到哪去呢。”

  动力  社会的爱心帮助让她坚持下去

  在家长那里,她是听障孩子们的雷锋,可是在沙沙那里,也有一群人是她的雷锋。他们是志愿者,是一些爱心人士。

  在沙沙的锦雯言语康复中心网站上,有专门的“社会关爱”版块,还有滚动的爱心榜,公开透明地标出了一单单接受的捐助。

  例如,爱心人士占婷婷,捐赠小儿衣物十余件、现金200元;某某公司捐赠价值二十万元助听器材……

  帮助她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既是沙沙的“雷锋”,也是孩子和家长们的“雷锋”。 

  为了节省开支,孩子们现在的生活阿姨都是由家长来承担。爱心人士一次次捐助让她减轻负担,也让家长受益。对于沙沙来说,目前急需社会力量的融入,这不仅能给她带来动力,也能让更多的听障孩子接受言语康复。

  心声  听障孩子康复,是她最大的快乐

  2月29日,记者联系上沙沙时,她正带着锦雯言语康复中心的两个孩子张博闻和左胜永坐火车去北京表演相声。

  谁也不会想到,这两个孩子刚来康复中心时,不会听、不会说话。

  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这两位小朋友表演的相声《交通安全》作为全国聋儿语训的杰出代表,受邀参加这次中残联爱耳日音乐会的演出,作为全场唯一一个语言类节目参演。

  锦雯言语康复中心,从创办初期的一个老师、一个学生、80平方米的自家用房起,历经五年发展到现在拥有15名特教院校毕业的全职教师、4名家长保育员、60余名来自省内外的在训听障儿。

  年来,这个康复中心累计收训听障儿近150余名,培训家长500多人次,30余名听障儿童经康复训练后进入普幼普小读书,实现了孩子们回归主流社会的愿望。“康复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成就感!”

  马上就访

  “学雷锋不必是刻意的”

  记者:有人说像你们这样的爱心人士就是现代的雷锋,你认为呢?

  沙沙:这个观点我赞同,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少都能找到雷锋精神的缩影。

  记者:你能结合你的工作谈谈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吗?比如说助人为乐、利他主义、钉子精神、集体主义……

   沙沙:你看,五年来,我多次付不起房租发不出工资,也曾想过放弃。如果不是像雷锋那样钉子般锲而不舍地坚持,很难走到今天。我认为,我们锦雯言语康复中心是NGO,这是一个集体,凝聚了我们的老师、家长共同的心血,集体主义在这里就可以理解成一个团体精神。说到利他主义我可以理解为帮助别人,我们不是普通的教学机构,而是借着一颗爱心帮孩子做康复,而对于我来说,孩子们走进正常的学校是我最大的快乐,这就是一种助人为乐。

  记者:你觉得现代社会学雷锋有必要吗?

  沙沙:我觉得学雷锋不必刻意的,我走上这条路也不是刻意在学雷锋,而是觉得我应该去做,就抛开一切去坚持了。但是,现在仔细想一想,这些其实与学雷锋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记者:你对于现在的学雷锋活动有什么建议吗?

  沙沙:我不支持在学雷锋日或者学雷锋月集中开展。每年三月份是学雷锋月,这是我们最忙的一个月,因为有不少大学生志愿者来我们这。当然,他们有这种学雷锋的意识是好的,可是集中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比如说,他们一番好意给孩子带来好多吃的,但是孩子们在我们这的饮食都是有规律的,他们走后,不少孩子都会出现腹泻等情况。爱心可以为善,但为善需讲究方法。

  记者手记

  我们每天都可以学雷锋

  写到这里,我想起雷锋日记上的一段话: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会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是的,正如沙沙所说,学雷锋不用扎堆,不用刻意,只要你用心,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都可以学雷锋,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事迹来阐述雷锋精神。本报记者  琚园园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