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观察:“最美现象”折射中国英雄发掘变迁(图)

发布时间:2012-07-17 08:1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07月12日 09:39 | 查看:1254次

 

  6月5日上午,杭州殡仪馆前聚集了许多人,他们怀着共同的心愿来到这里——送杭州好司机吴斌最后一程。图为哀悼会上的横幅。李晨韵 摄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婆婆”、“最美农妇”、“最美交警”、“最美农民工”、“最美护士”……这两年,发端于网络的“最美”体成为媒体使用最频繁的词汇之一。谦虚含蓄的中国人用“最美”褒奖那些感动社会的身边普通人。

  2012年3月5日是官方号召向雷锋学习的第50个纪念日。雷锋和后来的欧阳海、戴碧荣、草原英雄小姐妹、赖宁、徐洪刚等英雄人物,至今还深深印在一代人脑海中。 

  与十多年前官方树立英模、媒体宣传英模、普通民众学习英模的年代不完全相同,现在已是一个平凡人随手拍下身边闪光点、网上流传“顶”起英雄的时代。

  从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到从车下救出两岁女童的“最美婆婆”陈贤妹,从奋不顾身救学生、双腿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身负重伤、依然紧急刹住大客车的“最美司机”吴斌……普通民众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网络表达传播美,再由传统媒体放大美,最终给予这些“最美”人物官方认可和奖励。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表示,社会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正如二战时期,英国一位年轻母亲在10多岁儿子的墓志铭上写的那样:“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只要人们都像雷锋、像张丽莉那样,做好每一件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小事,人们所期望的美好社会,就会化作现实。

  与“向雷锋同志学习”口号“同龄”的公方彬近年来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上,从更宏观的层面看待这个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命题:“它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所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则,建立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能帮助世界了解中国,还能让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

  公方彬说,今天,由于主客观原因,人们很容易关注社会阴暗面,又因看多了社会阴暗面而影响价值判断。诚然,转型期的中国存在不少社会矛盾和问题,但当人们更多地看到光明和希望,心态和行为就会趋向积极。就如在交通事故中遭车碾压的小悦悦引发世界关注中国的道德滑坡现象,“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普通民众拯救道德危机的努力。

  “最美现象”的蝴蝶效应正在显现。照顾孤寡老人的邻居、义务载客的小车司机、照顾瘫痪老师的学生……各种各样“身边的感动”在不断涌现,从“感动中国”到“感动各地”的各种评选影响日益扩大,从“寻找最美丽的心灵”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进行得如火如荼,都让人们看到道德感召的力量。

  同时,学者建言从制度设计完善奖惩机制也在付诸实施。中国首部“救人助人行为免责,诬陷救助人将被惩罚”的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去年底公开征求意见时,获得一片支持。

  也许,这是避免“施救者牺牲、被救者漠然离开”这类“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的最好办法。(完)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