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26 09:14 |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2011年08月04日 15:02:04 | 查看:1757次
张家港,一座个性鲜明的城市。十多年前,张家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经验,被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 10多年来,张家港一直坚持以张家港精神为内核的文明创建,涌现出了一股股以“张闻明”为代表的爱心力量,“好人文化”成为社会风尚,让这座城市处处彰显着精神的力量,散发出道德的光芒。
“我叫江晓东,是‘80后’,也是第二代‘张闻明’。”说话者是张家港市移动公司的新任团支部书记,他的前任就是那个神秘的“张闻明”。探索更完善的帮扶机制,第二代“张闻明”已开始行动。
2003年,一封从湖北五峰三坪希望小学寄到张家港“寻找张闻明”的信,牵动了许多张家港人的心。此后,一个个充满爱心、热心公益、不留名的好人“张闻明”在港城涌现,温润着每个张家港人的心田,更在年复一年的岁月中,让一朵朵文明之花在港城绽放。
这些榜样为城市注入力量
【聚焦】
郭秦,就读于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这位被称为扶贫“老专家”的17岁女孩,从8岁开始写作第一篇童话,将第一笔稿费捐给张家港市福利院开始,10年间,她已“学雷锋做好事”捐出了12万元。 “中国消除贫困奖”、“全国文明青少年标兵”、“中华慈善奖(提名奖)”、“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江苏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苏州市十佳新人”、“苏州慈善之星”,透过一个个荣誉,我们看到的是一株爱的“常青藤”。
【扫描】
张家港,一座爱心涌动的城市。记者了解到,在这样一个常住人口仅有90万人的江边小城,短短几年就涌现出了300多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这样的英雄值得崇敬:年仅21岁的巡逻队员王生文在抓捕逃犯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寻亲神探”陈晓军义务帮助流浪者寻亲,41个家庭因此重获团聚;七旬儿科中医陆义进患过喉癌,却不顾年迈体弱救起落水的孩子;侯秋珍,二十多年如一日甘当“马路天使”,那双粗糙的手,擦亮了港城的一片晴空……
这样的举动令人动容:袁辉,张家港市第5例成功捐献骨髓的志愿者,将120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献给浙江一位身患血癌的青年,他说,能够挽救一条生命,人生因此更有价值;徐俊,张家港市无偿献血状元,十多年来先后献血4万多毫升,相当于周身血液的10倍;杨涤非,张家港市第三位实现遗体捐献的志愿者,身为教师的他,退休之后办起家庭图书室,免费开设“放心班”。病危之时,他把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2万元退休金捐给家乡。弥留之际,他又签下了遗体捐献的意愿书……
这样的“母亲”胸怀博大:来自台湾的沈秀玲,在张家港的十多年里,每个月会到市福利院看望孩子,被孩子们亲热地称为“台湾妈妈”;长年在外经商的张家港人沈秀英,不仅在家乡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还在山西、湖南、安徽等贫困地区帮扶了6个孩子……
这样的精神弥足珍贵:港城公交6路线,以亲情式的服务驶出一条“温馨之路”,赢得了乘客的交口称赞,并当之无愧地获得“全国文明巾帼岗”的称号;林荣,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到两鬓染霜的一校之长,在双山小岛上一呆就是30年,用爱撒播着希望……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带来满城新风。就是这样一个个可学可见的身边榜样,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文明的力量。
这些企业把责任扛在肩上
【聚焦】
沙钢,最新一期世界500强排名第366位的民营企业。这家“草根”钢企用一次次善举,诠释了“钢铁巨人”的社会责任。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短短几天,企业和职工的赈灾捐款超过9550万元。2009年8月,台湾“莫拉克”风灾,立即捐款100万美元,帮助台湾同胞重建家园。 2010年,再次捐赠8000万元,援建张家港市社会福利中心。不久前,国家民政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苏沙钢集团获得“第六届中华慈善奖”中“最具爱心企业”殊荣。
【扫描】
张家港的规模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在支持社会事业方面,这些“大块头”频现“大手笔”。民企“老大”沙钢更是义不容辞,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沙钢用于捐资助学、抗震救灾、修桥铺路、修建医院、加固江堤、扶贫济困、造福乡里等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捐款约5亿元。
港城一批企业把援建希望小学,也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来看待。据悉,目前张家港市的企业已在全国十余个省份援建了30余所希望小学。其中,骏马集团就在全国援建了10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县、西藏林周县、陕西子洲县马蹄沟镇、江苏宿豫区……一所所崭新的“骏马希望小学”给无数家境贫困的失学儿童点燃了希望的明灯。
骏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培兴至今忘不了2000年,他在安徽砀山出差来到当地一所学校,简陋的教学条件、朗朗的读书声、求知若渴的眼神……他当即决定捐资20万元,帮助当地建一所希望小学。每建一所希望小学之前,公司都会派人实地考察,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希望小学落成之后,骏马人还定时回访,送上一笔笔助学金,用以帮助贫困地区孩子。
华机集团不仅在贵州、重庆、江苏等地援建希望小学,还在四川德阳设立了东汽八一中学华机奖学金、谭千秋园丁奖,受益学生超过2000人次。
2005年,张家港市慈善助学活动此起彼伏。第一笔集体捐资是来自国泰集团的20万元,沙钢、华芳、永钢、澳洋、华尔润、骏马等企业紧随爱的步伐,就连外资企业日触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也慨然捐赠了68万元。全市23家企业共捐赠善款368万元,确保了助学基金的正常运转。 6年来,慈善助学活动共资助“阳光学子”16157人次,发放助学金3291万元。
在四川和湖北捐资建造了两所希望小学的国泰集团,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开展“希望之光”爱心助学活动,在本市19所大中小学设立了国泰专项奖学金,共资助了1272名本市贫困学子,累计发放爱心助学金139万元。
2010年,张家港市又创设了“共享阳光”慈善助学冠名基金,港城有8家企业和1名个人设立了冠名基金,基金总额达183万元。当年8月,张家港全市830.25万元“共享阳光”助学金惠及“阳光学子”3336名。
这些义工让爱心温暖城市每一角落
【聚焦】
2007年,一个“草根”NGO组织——张家港市志愿者协会爱心义工分会诞生。这是一个充满爱和梦想的集体。五年来,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活跃在特殊学校、民工子弟学校,活跃在社区、街巷、农村,活跃在所有需要关爱的地方,帮扶、捐款、义卖、演出……那些春风化雨般的行动,悄无声息地温暖了城市的每一角落。张惠良作为张家港市志愿者协会爱心义工分会秘书长,组织策划各类公益活动300余次,个人付出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000小时,捐出善款万元以上。
【扫描】
截至目前,张家港市注册志愿者已达11万人,占城市常住人口的12%,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青春飞扬的大学生,有私营业主,也有工薪阶层。他们或走街串巷,引导文明;或扶贫助残,奉献爱心。他们的存在,为这座城市刻下了最温暖的印记。
乐余镇的“社会妈妈”团体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从最初的10多人壮大到现在的150多人。他们胸怀大爱,默默奉献,一批又一批的孤贫学生在他们的关爱中走进了校门,踏上了工作岗位。“社会妈妈”顾美芬,十多年来先后帮扶了7个贫困孩子。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她仍坚持以书信的方式与孩子们倾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
张家港公益志愿者协会对安徽大别山的援助帮扶已延续了三年多。3年来,通过张家港公益志愿者以及张家港公益网的宣传和呼吁,目前在安徽大别山设立了一所“张家港公益希望小学”,两个奖学基金——分别为“君达奖学基金”和“华枫奖学基金”。“通过张家港公益志愿者的深入走访和网站宣传,原本一些被社会遗忘的乡镇或偏远小村落吸引了众多目光,原本一些从没得到社会关爱的学生得到了社会援助,原本一些设施简陋或存在危房的校舍得到了援建。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小手妈妈”曹建苏从小帮着母亲一起照顾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母亲病重时,她接过母亲的“接力棒”收养了一对孤儿兄弟,并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十多年来,她化名“小手”,资助、帮扶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即使自己身患白血病,也不放弃。去年,带着“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的信念,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张家港百姓公益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希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爱心路上集结”。(王乐飞)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