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1 08:49 | 来源:新闻晚报 2011年12月27日 A1 | 查看:1467次
夏学銮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011年是一个道德拷问年,也是一个道德重建年。近年来,恩将仇报、诬陷、讹诈见义勇为者事件不断发生,一次次冲击着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统价值理念。而道德重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义从利的枷锁中、把人从财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洗涤心灵,恢复本性。
2011年是一个道德拷问年:先有见义勇为反被讹诈事件在先,接着反映良心冷漠的小悦悦事件紧随其后,它们像重锤一样拷问人们的道德底线;2011年也是一个道德重建年:这两类表面上不同但却有内在必然联系的事件,极大地震撼了人们麻木的神经,促进了国人道德意识的觉醒:呼吁出台见义勇为法、建议用法律保护道德者有之,大声疾呼要进行道德重建者更是大有人在。
近来,恩将仇报、诬陷、讹诈见义勇为者事件不断发生,一次次冲击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统价值理念。这些人之所以不怕天谴,演绎着窦娥冤的故事,就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像古训所教导的那样:“以义为本,以利为末,以人为本,以财为末”,而是义利关系完全颠倒:以利为本、以义为末,以财为本、以人为末。义利价值、人财价值观的倾覆,是转型期社会的一切罪恶之源。
道德重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义从利的枷锁中、把人从财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把颠倒了的义利、人财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让仁义主导利益,让人性统治财物。一句话,就是把人的良心找回来。良心即赤子之心,也就是刚诞生下来的孩童的无垢无尘之心。这颗纯洁之心赤裸裸、光闪闪,后来受到世俗社会物的污染,变得不那么干净了,有的甚至变黑了。道德重建的具体任务就是洗涤心灵、恢复本性。
人文主义者埃莫森说:“有两条法则分立并行而不可调和:这就是人的法则和物的法则。后者建立城镇和舰队,但是它野蛮疯跑,并且对人极不友好。 ”转型期的中国一定程度上是“物”的法则大行其道的社会,就是“金钱拜物教”即拜金主义大肆泛滥的社会。金钱拜物教是“物”的法则发展的极致与顶峰,它把“物”简单转换成金钱,一切以金钱说话;甚至它把不是“物”的精神、道德和良心也转换成金钱,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甚至良心都出卖给金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现金交易关系。
社会变成这个样子,仅仅进行道德重建还不够,还要进行与此相关的政治重建和经济重建。新人文主人者阿尔文·巴比特曾经说过:“当用任何彻底性的眼光进行研究的时候,那就会发现,经济问题会跑进政治问题之中,政冶问题会跑进哲学问题之中,而哲学问题最终几乎总是不能分开的与宗教问题捆梆在一起。 ”
这就是说,转型期中国的社会问题是复杂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生态问题交织并存,如同一团乱麻。解决起来也要有一个轻重缓急,先后顺序。这里有一个系统论的方法论问题:牵牛要牵牛鼻子,即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关于这一点,鄙人在十年前出版的《转型期的中国人》中早就说过,这段话现在看来也没有过时:
“转型期的中国人既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转型期的中国人,是挣扎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理想信仰和世俗行为之间、理性和感性之间、生存发展和尊严保持之间,难以作出正确选择的人类。转型期的中国价值取向的变化呈现为五种趋势:从传统价值向现代价值的转变,从他人导向向自我导向的转变,从义务导向向利益导向的转变,从集体取向向个人取向的转变,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当前社会上所出现的各种丑恶现象,一方面可以从信仰上找到原因,这也许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上找到原因。兴道统、振纲纪、扬哲学、谈人文是治理社会郁闷、扫除人气萎靡的良方。 ”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