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搀扶老人奖应该推而广之

发布时间:2012-03-09 16:39 | 来源:北京晨报 2012年3月8日 第A30版 | 查看:1124次

   搀扶老人奖更大的意义是对好人好事的经济扶助,避免好人流血又流泪。这种扶助免除的是后顾之忧,是对好人最有力的支撑。

  据《羊城晚报》报道,首届“搀扶老人奖”近日揭晓,设立委屈奖(奖金5000元)、勇敢奖、正义奖(奖金3000元)、责任奖(奖金1000元)四个奖项,总计颁出奖金16.3万元。“南京彭宇案”中的彭宇获得委屈奖,另外还获颁特别奖奖金2万元。

  近年,受到南京彭宇案判决的影响,人们曾经毫不犹豫伸出的扶助之手迟疑甚至退缩了,因为担心遭遇“倒打一耙”时,无法证明“不是我撞的”而不得不承担沉重的责任。因此,有人评价说,搀扶老人奖是在呼唤良知。这种评价不错,但是不够准确。

  其实,当今时代人们并不缺少良知,而且随着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公众对世事都有自己的清晰判断。令好人退缩的并非良知泯灭,而是可能付出的经济代价和时间成本。如果有前车之鉴,更多的人无疑会选择冷漠相对。所以,搀扶老人奖更大的意义是对好人好事的经济扶助,避免好人流血又流泪。这种扶助免除的是后顾之忧,是对好人最有力的支撑。

  搀扶老人奖另一大社会价值是弥补了法治社会“情”之不足。“法不容情”,情与理、情与法往往难于兼顾。特别是在具体案例中,情与法可能产生难以调和的冲突,最终导致判决结果令人感叹“情何以堪”。但实际上,这是人们要为法治社会付出的必然代价。因为法律注重的是证据,而非以考虑是否好人、是否好心为前提,所以证据不足,好人也难免受委屈。而“法”的这一弱项,恰好是搀扶老人奖的长项。作为一个公益奖项,它应该具有十足的人情味、扶弱济贫,这正好补了“法之不足”,鼓励人们无私无畏。

  让更多的人无忧无畏做好人,搀扶老人奖也在为改良“社会土壤”尽一份公民责任。这样的奖项越多,好人做好事的底气越足,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越少。所以,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仅有一个这样的奖项无疑太少了,首届仅仅16.3万元的奖金也不免寒酸。在此,我们期待更多的慈善家看到这一奖项的社会价值,期待更多的公益组织设立这样的资助项目,期待相关政府部门引导更多爱心人士关注这一公益领域。(白蕊)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