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韩方之争”分别对话当事人(2图)

发布时间:2012-02-21 08:15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2年02月03日 13版 | 查看:2243次

  1月15日,麦田发表《人造韩寒》一文,质疑韩寒被“人造”和“包装”;16日,韩寒回应质疑,并称如有人能证明文章被代笔,奖励人民币2000万元。不久,范冰冰工作室追加2000万支持韩寒。随后,方舟子加入论战。在韩寒回应质疑后,麦田道歉并退出,但方舟子接连发表文章质疑韩寒,论战逐步进入高潮。在论战演进中,许多知名作家、编剧、艺人、出版商、记者、时评家、法学学者甚至医生参与其中。同时,借助博客和微博平台,方舟子和韩寒两人庞大的数以百万计的网络粉丝之间,也展开激烈论争。

  类似的论争,先前也不是没有。由于争论者知名度、影响力的原因,“韩方之争”更让人瞩目。无论结果谁是谁非,对这个过程的关注,想来会对关注者有所裨益。

韩寒:相信我的人会一直相信我

“只要法院判他错的,我就满足了”

新华社资料片 

  关于“口才”与创作

  记者:方舟子微博中说看了你早期文章质疑有人代笔,看了你的访谈视频质疑你有学习障碍。你可能不想辩解,但对于广大网民质疑的你不怎么接受电视采访,上电视也不怎么说话,问一些事关《三重门》、《零下一度》等早期作品的问题时,会说自己忘记了。还有你和王朔一起参加节目的时候,也很木讷。你怎么看这些?

  韩寒:我想说三点。第一,你觉得我迟钝吗?

  第二,一个作家的口才完全不代表他文学上的成就。事实上,我知道很多作家平时显得很木讷,甚至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但他们的作品仍然很优秀。

  第三,我不建议作家上电视。如果我再有一次机会,就会把自己塑造得有神秘感一点。因为作家是写小说的,小说里经常用到第一人称“我”。我看到过很多朋友,本来很喜欢一个作家的小说。但后来看到照片,或者在电视上看到本人,特别幻灭。

  至于那次与王朔一起参加节目的事儿。我想说,王朔是受人尊敬的作家。跟王朔打过交道的朋友都知道,只要王朔在场,别人一般没有说话的机会。你打断他的话,显得很不礼貌。

  关于起诉索赔

  记者:“2000万悬赏”的方式,俗,也不俗,你事先准备好这笔钱了吗?采取悬赏的方式,你是出于什么考虑?

  韩寒:我算了一下,出道十多年,我也有些版税和积蓄,砸锅卖铁是可以拿出这笔钱来的。我只是想表明态度,不惜倾家荡产来证明清白。这些事情本来不该由我来证明的。谁主张,谁举证。现在主张的人,只顾泼脏水,完全不做任何举证。那我只能鼓励大家举证。因为我相信人在社会里,不是独立的。如果你有一个好朋友给韩寒和他的团队代写文章,肯定身边会有人知道。所以,我相信肯定会有人出来,领这2000万。就是我自己团队也可能会倒戈。

  记者:起诉方舟子索赔10万元是出于什么考虑?

  韩寒:我本来觉得2000块钱就可以。后来有朋友说,2000元这太儿戏,像娱乐炒作。我说,行吧。我不在乎5万还是10万,只要法院判他错的,我就满足了。

  关于作品“漏洞”

  记者:方舟子质疑你早期的作品《书店》时,曾质疑你没有闭架购书的经历?

  韩寒:他们说新华书店1982年就发文要求开架售书,但我文章里还提到闭架售书,不知道书什么价钱,心里很忐忑。进而断定这是我父亲的经历。我相信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都会有闭架购书经历。虽然新华书店是有这么一个文,但它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具体是否闭架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再说,就算全中国的书店都是开架售书的,但我一个作家,也可以写成看到一本书不知道它的价格,因为这是写作者的一个权利。

  记者:《求医》是你另一篇早期作品,方舟子也提出了质疑。你怎么看?

  韩寒:《求医》里,方舟子怀疑当时我得了疥疮,他说疥疮不是这样的痒法,肝炎才是这样的痒法,好像他什么病都得过了一样。我一个朋友发现他这么说是一个人给他提供了所谓的证据。这个人明显是方舟子的一个粉丝,说方舟子想听的话,有利于他们的逻辑,编造所谓的科学事实。方舟子也不管这是不是真的。后来,我朋友看了这个人的微博,发现这人是个所谓的治疗师。这是一个无厘头的事情。

  记者:方舟子多次质疑你作品中的漏洞,认为那些文章不可能是一个初二或高一的学生写的,你怎么看?

  韩寒:文章漏洞完全是无稽之谈。比如说我用词老成,不可能是一个学生写出来,作为一个第三者,看了这些很容易被迷惑。但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就是读了很多书。可能一些词就是为了应用而引用。当时我彻夜阅读24史,他说不可能。是的,我没有读完。现在我也没有读完。这些行为很无聊,只是一知半解。后来我就不读了。他不把我后半句摘进去……

  关于抄袭与代笔

  记者:网上有观点认为:韩方之争,从去年看到现在,发现韩寒太亏了。方这一边都是分析派理论派考据派,拿出来的东西都是硬货,韩方都是些在敲边鼓的人。广大80后、90后的韩粉,被骂成是“猪一样的队友”。你对自己的粉丝怎么看? 

  韩寒:首先,我觉得有些朋友可能并不了解什么叫逻辑,不知道什么叫硬货,甚至什么叫科学。他们指出的所有证据,都是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甚至什么不上电视呀,都特别可笑。

  其次,他们指出所谓的漏洞,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只是披上了逻辑的外衣,把话组织得很逻辑,其实都是很没有逻辑的。他们并不讲究证据和证据的真实性。只是想把我搞倒。随便拿一篇文章就有看似严谨的逻辑,用不科学的统计,只是为了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我相信,他们做的事情并不是什么质疑。只是一些看我不顺眼的人,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想把我搞倒。甚至我拿出手稿,书信的时候,他们也视而不见。

  记者:你觉得这样的质疑带来的是什么效应?

  韩寒:我觉得,这样的先例是白色恐怖的。对于作家来说,打击最大的是两点。一是抄袭。一个作家是抄袭的,他也没有办法辩驳。你只要找到被抄袭的那本书,就可以把罪名落实。再一个就是代写。这基本上每个作家都无法自证的。我觉得我已经很好,竟然保留了手稿,保留书信,保留笔记,而且有很多证人,有很多同学给我证明。

  我很担心,电脑前的很多作家,如果有人对你看不顺眼,是不是就可以纠集三四个人对你大肆污蔑,三人成虎。你百口莫辩,因为你是电脑前打的文字。所以,这种事就该谁主张谁举证,不能举证,就是造谣,就是诽谤。而且对方把话说得那么绝,“一定”“断定”“必然”……作为一个有一定公信力的人这样做,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知道,相信我的人会一直相信我,喜欢读我东西的人一直会喜欢读我的东西。不喜欢我的,可能原来就不喜欢我。

  关于“微博论战”

  记者:支持方舟子的人很想和你在微博上直接论战,但你写了很多年博客,却没有开微博,为什么?

  韩寒:我个人并不适合微博,我喜欢长的文章,因为长的文章能更公正说清楚很多事请,而不只是表达情绪。开了微博后,很多朋友要求我转发他们的内容。一些人际关系我无法处理。一些事情,在我没有证实的情况下不能去转发。但我又没有精力去核实。所以,我没有用微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记者浦奕安)

  (部分文字工作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坤晟参与)

方舟子:避免更多青少年被偶像误导

“法院不应该介入学术争论”

新华社资料片

  “把一个被包装起来的偶像打破”

  记者:这场论战开始前,曾有人在网络间发起投票,问李开复、罗永浩之后,方舟子最有可能打哪位名人的“假”,这个投票你看过吗?当时有没有想到会是韩寒?

  方舟子:我没有看过这个投票,但是在几个不同的场合都有人问我以后是否会“打”韩寒,我都表示没有兴趣,当时我几乎不看韩寒写的东西。

  记者:你不是发起论战的人,但最后成为论战主力,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场论战中来,你参加这场论战的最初动因是什么?坚持质疑的原因又是什么?

  方舟子:麦田质疑他有代笔的文章我一开始甚至没有去看。后来,看到韩寒用重金悬赏的方式回应质疑,让我觉得很好笑,才把麦田的文章看了,觉得里面有些内容还是有道理的,就发了几条讽刺韩寒悬赏的微博。本来我只是旁观者,没想到韩寒写了篇长篇文章攻击我,把一些我从来没说过的话按到我头上,我只好也写长篇回应,这样就算加入了。然后开始去看韩寒的作品,从他早期的那些被视为文学天才的作品看起,感到震惊,因为那些文章明显不可能是一个初二或高一的学生写的,而是一个中年男子的代笔。如果这个推断能够成立的话,那么韩寒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文学天才,广大青少年都被蒙蔽了十几年了,就很值得挖下去。

  我之所以投入进去,和韩寒的“青年偶像”“公知”的身份有关,有这种身份的人更应该经得起质疑,因为他们如果有不诚信的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会更恶劣。把一个被包装起来的偶像打破,告诉人们事情的真相,避免有更多的青少年受到虚假偶像的误导,这是很值得的。

  “怀疑、推理、求证,同样体现出科学精神”

  记者:质疑韩寒,从本质上说是质疑什么?

  方舟子:一开始主要质疑的是他面对正当批评的态度,后来质疑的是他的造假作弊的行为。

  记者:以前也有人质疑韩寒,但影响远没有这次广泛和深入,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方舟子:我想是因为我介入了。我揭露造假这么多年,还是很有经验的,也有一定的信誉。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不过在旁边评点了几句,就让韩寒惊慌失措,如临大敌。

  记者: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网民群体。在大家看来,这场论战已不只是事实真伪之辩,同时还是网民思维之辩,逻辑之辩,言论自由之辩,你如何看?你觉得哪一个意义更大?

  方舟子:这些都很重要,也都很有必要。我一直在说,我是把揭露造假作为科普的一部分,因为对事实真相的探求,对虚假现象的怀疑、推理、求证,同样体现出科学精神。

  记者:你在论战中始终保持高效率,并迅速搜集和掌握各种有效信息,你是如何做到的?有人质疑你背后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存在吗?

  方舟子:我没有团队,但是有很多网友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向我提供信息、资料,我自己也做一些搜集的工作。同时,我写这种论战文章也是驾轻就熟,一般用一两个小时就可写一篇。

  记者:你有没有注意到,好多和你一样质疑韩寒的人,是看了韩寒方的回应后才加入战团的?你如何看这个现象?这是不是给了你更多自信和动力?

  方舟子:有一部分和我一样,是因为对韩寒的那种态度不满,还有一部分是看了韩寒的回应文章,觉得写作水平太差,与以前读到的反差太大,反而相信了以前的文章有代笔。不少网友都写了很好的分析、评论韩寒现象的文章,有的写得不比我差。他们的确给了我更多自信和动力。

  “网络粉丝也是分档次的”

  记者:你如何看网络粉丝这个群体?某网站微博调查,在这场论战中网友支持韩寒的占多数,支持你的占少数,你如何看这个结果?

  方舟子:网络粉丝也是分档次的。有的有自己的判断力,也有的不管偶像说什么都叫好,有敢批评其偶像的就群起而攻之。我批评韩寒的文章一贴出,几秒钟内就是骂声一片,这些人显然根本不去看我的文章写的什么就开骂。韩寒的粉丝在网络上很多,而且是有组织的,如果网络调查表明支持韩寒的网友占多数,并不奇怪。我不会在乎这种调查结果,甚至不在乎有多少人支持我。即使所有的人都反对我,我也会坚持把事实的真相揭开,更何况支持我的人还不少,而且写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

  “偶像,当然可以有阴暗面”

  记者:你觉得网络产生的偶像和现实生活中的偶像,哪个更值得信任?偶像可不可以有阴暗面?偶像应该如何回应质疑?

  方舟子:互联网刚兴起时,有一幅著名的漫画,叫“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质,更容易包装偶像,也就更不值得信任。一个人成为偶像,只是因为在某方面比较突出,例如有体育、娱乐才华,其他方面未必比一般人强,当然可以有阴暗面。偶像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宽容质疑,对质疑做出理性的回应。

  记者:在这次论战中,你觉得微博发挥了一个什么作用?你觉得这次论战会给微博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

  方舟子:这场论战,主要是在微博上引发和进行的,微博互动性、传播性强的特点,让这场论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反响,显得格外好看,很多人说比春晚还好看。可惜韩寒本人不开微博直接面对网民,否则这场论战会更加精彩。这场论战会吸引更多的人上微博来。

  “法院不应该介入学术争论”

  记者:你因为打假而参与了十多起诉讼,胜诉的案子多还是败诉的案子多?你觉得诉讼是不是打假的终点?

  方舟子:这十多起诉讼有些一直拖着没有审,已判决的案件,我败诉的有三起,胜诉的有四起。法院不应该介入学术争论,也没有认定学术真假的能力,所以不管诉讼是胜是负,都不影响打假的结果。例如,以前肖传国在武汉起诉我侵犯名誉权,他胜诉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胜诉并不能表明我就是错的,以后事情的发展更进一步说明我对他的揭露是正确和必要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田朝晖)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2楼 重庆市2012-02-21 11:54:12 发表
匿名网友:你们都牛X

第1楼 北京市2012-02-21 09:56:18 发表
匿名网友:韩寒-罕旱悍憾憨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