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29 09:20 |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年1月7日 第02版 | 查看:1279次
年前,山东省教育厅下发通知,禁止向中小学生全文推荐《三字经》等,有学校对这些读本作了删节,于是引发舆论漩涡。反对者认为,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鉴别,为师长者不必代庖。更有人说反话,说读《三字经》、《弟子规》,诚信做人要吃亏。对以上观点笔者不敢认同。
实际情况是,目前很多学校把《三字经》当成启蒙读物,让低年级小学生背诵。启蒙读物作为精神食粮就像儿童食品,哪个家长愿意给自家幼儿喝酒、吃芥末生鱼片?至于说培养孩子是为了不吃亏,就更没有教育的味道。让孩子学会面对社会负面,要强化理想原则的教育,让孩子将来面对风浪潮流能坚持原则、坚持操守,而不是随波逐流,趟浑水、不吃亏。不过话说回来,《三字经》、《弟子规》真有那么好吗?用它们做教材,能起到匡正社会的作用吗?
讨论《三字经》能否作为现代儿童识字启蒙读物,我们要对读物内容作分析。《三字经》的基础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精华,比如民本思想、天人合一的观念,比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主张,比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治学态度等,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等做人处世准则对当今社会很有意义。但传统文化也有糟粕,有很多落后之处,比如不讲平等自由,不主张民主,不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不讲求科学,歧视妇女,等等。《三字经》的内容也不例外,其主张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其中劝学的思路则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不是讲梁灏82岁中状元,就是夸刘晏7岁被举为神童做了官。《三字经》中谈治学的内容,也是沿袭古代科举考试要求,顺序攻读“四书五经”。这种教法不符合未成年人的认知规律。
此外,《三字经》里一些自然知识的内容,或肤浅粗陋,或严重过时。比如,谈到宇宙,只讲黄道、赤道两个概念,构不成天体运行的基本轮廓;把古代帝王封禅祭祀地的五岳作为中国名山的代表,不符合现代中国自然地理的结构特点;说到主要河流,只讲江河淮济,殊不知清咸丰年间,黄河在河南兰考决口,夺济入海,济河在中国大地上已消失150多年了。有关科学的求证、分析、质疑等内容,《三字经》不置一词,其认知水平在流行版本编制的民初时期已不先进,现在就更拿不到课堂上来了。
《三字经》所承载的是面向过去,面向封闭的、小生产的农耕社会文化,与“经史子集”相比,在传统读物中的价值有限。把它作为历史读物,让略具判断力的高年级学生阅读领会早前国情是可以的,但拿它作为低年级学生的启蒙读物,甚至当教材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不啻南辕北辙。我们的前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从晚清同治朝开始,以摄政王奕忻为首的务实大臣们就开始引进西学,试办新式学校,而戊戌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废科举、兴学校,五四运动更是提出了“科学、民主”的崇高目标。如今,为解决现实教育问题,若搬出封建时代科举文化的课本当药方,实在有一点“乱投医”的味道。(陈宝泉)
(责任编辑:李明俐)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