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01 09:03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10日 14:40:17 | 查看:1578次
余国庆在为村民检查身体。 记者 郑宇 摄
“余医生,余医生,昨天起我就上吐下泻的,恼火得很!”
2月18日中午12点过,奉节县安坪乡三沱村卫生室,正在吃饭的余国庆听到这话急忙放下了碗筷。
来人是65岁的李世珍,“你得了肠胃炎。”诊断完后,余国庆给她开了黄连素、氟哌酸,两样药加起来1.2元。
“余医生,药费可不可以先欠起?”李世珍一脸窘态。
“要得,你先拿去吃。”余国庆将药塞进了李世珍手里,并叮嘱她一定不要吃生冷刺激的食物。
类似情况,余国庆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她也从不记账。“这也没得好多钱,能治好病就行。”
村民:“余医生病看得好,药也便宜”
短发,个子不高,余国庆在三沱村已经当了25年乡村医生。
1985年,卫校毕业的她放弃了进县医院上班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三沱村办起了村卫生室,成为一名最普通的乡村医生。
“余医生病看得好,药也便宜。”三社的李世河有冠心病,是卫生室的“常客”,每次也只花一元多的药费。
像李世河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都找余医生看病,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
一般村卫生室都是“夫妻档”,丈夫当医生,妻子打杂。余国庆则独自挑起了卫生室的重担,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
除坐诊外,余国庆经常上门出诊。让村民们最为感动的是有一天晚上9点多钟,一村民打来求救电话说:四社的孤寡老人李世秀病得很重。当时天正下着大雨,去李世秀家要走10来里山路。余国庆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走。当一个半小时后,全身湿透、裤筒满是泥浆的她赶到李世秀家时,乡邻都被感动了。
细心诊治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余国庆才松了口气,那时已是深夜两点多。
病人赊账不计其数,结婚10年无钱建房
余国庆有个特点,喜欢开价格便宜、疗效又好的药,一般都只要一两元钱。
“有些村民太穷了,连一两块钱都出不起。”余国庆说,所以她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允许病人欠账。
对这些欠账,余国庆也从来没记过账。“最多的好像欠了500多(元)。”余国庆说,人家肯定不是故意的,是因为家里太穷了,“有钱了自然会还的,我相信他们。”
前不久,一个过路的外乡人拉肚子拉得很厉害,因为身上没有一分钱,就在卫生室门口徘徊了很久。准备离去时,余国庆叫住了他,问清楚病情后,余国庆拿了两颗氟哌酸给他,“不收你的钱,把药吃了。”那男子连说了好几声“谢谢”,余国庆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这也没得好多钱。”余国庆总是这么说。难怪这么多年下来,她都没赚什么钱。
“哪有你这样傻的?还要自己倒贴钱。”丈夫很不理解,“你拿钱去贴别个,我们的房子怎么办?哪还有钱建房子?”从1987年到1997年,结婚10年,因无钱建新房,余国庆不知道被丈夫吵过多少次。吵完后,她还要暗地里向亲朋好友借钱来维持卫生室的正常运转,自己也坚持住在娘家。
丈夫一直劝她到县城开个诊所,“总比乡村医生赚得多。”但余国庆舍不得:“我是一名乡村医生,村民离不开我。”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是用心干出来的
“余医生是个好人,也很用心。”二社的李婆婆喜欢带孙子来卫生室串门。
“年纪大了,记不住接种时间。”李婆婆说,每次余国庆都会给她打电话,提醒她不要错过。
余国庆说,除看病外,村卫生室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为村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如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每年有两百多人。此前她几乎每月都要背着包走家串户,为孩子接种疫苗,但不时碰到村民不在家。为此,她想出每月10日、20日这两天为固定接种日,在村卫生室定点为孩子接种疫苗。
刚开始,村民老是记不住接种时间,她就给农户打电话、带口信,还利用村里的高音喇叭等方式通知。同时,她还在村卫生室办了一个宣传窗,每月更新一次卫生健康知识,让老百姓一边看病,一边学习。
她的用心收到了回报―――目前全村的卡介苗、糖丸、百日破、荨麻疫苗等接种率,由原来的70%左右分别提高到了98.5%、99%、97.1%、99%;她自己也在去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责任编辑:王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