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26 08:41 | 来源:中国时刻网 2011-05-03 15:58 | 查看:3070次
深圳电视台DV生活频道《人事》栏目第132期。今天要说的是一件陈年旧闻:2006年,江苏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在等公共汽车的时候,被行人撞倒,路过的南京小伙子彭宇将老太太送到医院,不料,等到老太太家属赶到的时候,老太太认为就是彭宇撞倒了她,随后将彭宇告上法庭。
欢迎收看《人事》。我是闻正兵。
今天要说的是一件陈年旧闻:2006年,江苏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在等公共汽车的时候,被行人撞倒,路过的南京小伙子彭宇将老太太送到医院,还替老太太垫付了医药费。不料,等到老太太家属赶到的时候,老太太认为就是彭宇撞倒了她,随后将彭宇告上法庭。一年之后,南京法院宣判双方无过错,但是彭宇需要赔偿老太太4万多元。2008年,双方和解。
这个案例最终结案长达两年,两年期间,社会舆论广泛关注。舆论认为,市民做好事反而被告上法庭,今后谁还敢救助街头急需帮助的老年人?这起典型的案例是中国社会公共道德的标志性事件,这个案子让法律蒙羞,道德沦丧。这个案例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公平输了,正义输了,良心输了。它在社会公共道德越来越脆弱的今天,加速了道德的下滑和冷漠的加深。
彭宇与南京老太事件
因为这个全国轰动的案子,彭宇也成为最委屈的一位活雷锋。
彭宇案过去了3年,今天重新提他,就是因为“彭宇案”带给社会大众的阴影至今没有消除。
在网络搜索彭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类似彭宇的悲剧还在发生,做好事或者见义勇为,最后反被诬陷为肇事者。这似乎应征了“彭云案”一审判决的时候有网民得出的结论,这位网民说,彭宇案的宣判,宣告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因此倒退了30年。可以预期的是,这个判决一出,我们的社会无疑将变得更冷漠、人与人之间将变得更互不信任,人们对处于危难中的陌生人将更不敢伸出援手,因为如果一旦出现任何纠纷,你的一切善意的行为,都可能会被法官当成有恶意的动机。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
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
老太指认撞人者就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多万元。
彭宇无辜的表示,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他说:“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一、是否相撞;二、损失数额问题。
听到判决彭宇愣了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当天,老太的代理律师表示:对判决事实感到满意,但40%的赔偿比预期要少。而彭宇则表示不服此判决,并提起上诉。
2008年,南京彭宇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且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 版权声明:视频内容属中国时刻、深圳广电集团原创 转载请严格注明出处并做链接
彭宇案有一位唯一的关键证人陈先生。陈先生说,老太太摔跤之后,彭宇走了几步,上前帮忙,然后陈先生自己也上前帮忙,并用自己的手机打电话叫老人的儿女过来,整个过程大约半个小时。但是,老太太在法庭上称不认识陈先生,当时不是他帮助的自己,陈先生非常气愤,提出自己当时曾用自己的手机帮老太太打电话,手机里有通话记录可以证明。法院最终判决彭宇虽然无过错但是仍然赔偿4万多元的时候,很多网民在各大网络论坛上号召给彭宇捐款。唯一证人陈先生更为失望,他情绪激动地对着在场媒体的摄像机大声说:“朋友们,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
彭宇案引发了人们的道德忧思。一位网友认为,彭宇案一纸判决,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
因为迎合了公众对彭宇案判决的不满,这个“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在网络上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同,这显然是危言耸听和夸大其词的说法,是舆论在“不敢做好人”问题上的再一次表示:做好事反受诬陷,让人怎么敢再做好事?
媒体记者围着彭宇采访
在社会普遍缺乏责任感的今天,法律应当尽可能鼓励民众建立敢于承担的信心。换言之,就算好事者就是肇事者,只要他没有逃走而是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这种道德勇气就应得到一定的“责任豁免”,而不能用所谓的“常理推断”抑制好事者的作为积极性。法院的判决无意间催生了“彭宇恐惧症”、“彭宇后遗症”的涟漪效应,前面有“彭宇”,后面就有“魏女士”,壮大的精神凯歌萎缩成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堂而皇之的助人为乐演变成小心谨慎的“有备无患”,一种光明灿烂的道德亮色蒙上了乌烟瘴气的胡乱猜疑、不予信任等道德灰尘。在社会道德发展不够景气的今天,这尤其是一种难言的痛。
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较量意志就是社会发展的常态,正如有鲜花也会有苍蝇一样,这时,人们需要的是用“善”的制度和动机,维护、推动社会良性资源,用更多的力挽狂澜、义无反顾去体现所谓善良的“蜗牛动力”,而不应以所谓“司法理性”使社会道德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当社会陷入语无伦次的“道德陷阱”,这种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南京老太出庭
令人欣慰的是,“社会道德法庭”同样对彭宇进行了“判决”,“更多的人表示支持他,网上呈现明显的一边倒,不少网友自发为彭宇建立账户,为他捐款”。这种民间判决不正是对“葫芦判决”的无声对抗吗?法院可以形成司法判决,却无法左右公众的道德判决,人们在内心建立起来的敬畏厚道、敬仰助人者的良好社会风气,仍是茁壮发展的道德力量。但愿它能抵达每个人的内心,影响每个人的真善美的道德气质,成为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毕竟,社会不能缺少这种道德慷慨和人性欢歌,更不能任恐惧在“彭宇后遗症”中滋生、蔓延。 版权声明:视频内容属中国时刻、深圳广电集团原创 转载请严格注明出处并做链接
社会舆论放大了彭宇案的负面作用,不过,近年来,做好事反被诬陷的类似彭宇案确实不时发生。以今年4月份为例,就发生了两起几乎和彭宇一样遭遇的事件:
今年四月,在江苏常州务工的小伙彭承军看见一老太太骑车摔倒在地后,出于好意,他上前将老人扶起后离开,没承想,老人的家人通过警方找到了他,并说他撞人逃逸。还好,警方最后表示,由于缺乏证据,事故难以认定,没有追究彭承军的责任。
同样是今年4月份,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位姓吴的老师将一名车祸受害少年送往医院后,救人的吴老师整整担心了半个月,因为万一这少年救不活,他说不定会被反咬一口成被告。还好,这样的悲剧没有发生,救人的吴老师还获得了见义勇为奖励。
中年妇女跪地求作证 杨老太躺在病床上备感委屈
2010年10月,南京一位中年女子跪倒在路边请路人给她作证,说她好心扶起了一位老人,却被老人指认是撞了她。
周围群众一边倒的认为,张女士一下子成了好人彭宇的翻版,并指责跌倒的老太太是在讹诈。
在南京中医院,对于当时众人指责她是讹诈,杨女士和家人都是一肚子的委屈。
杨女士告诉记者,当时,马路上有几辆救火车经过,很多人都在观望,包括她和张女士。发生这样的意外,两个人都有责任。
深圳龙岗的杨先生,2011年1月21日凌晨骑自行车回家,看到前面一位先生摔倒在路面上,他上前将其扶起,可是,伤者的家属到来之后反而说是杨先生撞了伤者。
杨先生说,当时伤者身上有很大的酒气,伤者也承认喝了酒,可是伤者坚持认为 自己当时神智是清醒的,录像当中可以看到,事发时,伤者面对着的方向并没有任何自行车经过,伤者说的正面相撞不太可能。
对于和解的结果,杨先生还算比较满意,但是伤者不仅不为自己冤枉了好人而感到愧疚,反而他还有话说。
彭宇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
彭宇以及类似彭宇案给我们造成恶劣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如果“助人为乐”容易陷入“善恶不定”的困境,成了人见人怕的“陷阱”;如果“救人有风险,出手须谨慎”,恐怕“雷锋”会越来越成为“稀有现象”。
遇到别人有困难,帮还是不帮?该不该明哲保身?这原本不应该成为问题,即便从司法角度出发,也应该疑罪从无。现实困境在于,法律真实不等同于客观真实,由于缺乏环环紧扣的证据,到底谁才是“被冤枉者”,往往说不清道不明。
因此,有舆论指出,要破解彭宇的困境,应该建立一种公益救助基金,首先实现对受害者的救助,以社会共同力量来增强个体抗击风险能力,这种经济手段或许是最合适的次优选择。为了让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保证不让一个人因见义勇为而受到伤害,成立这种基金是为了弘扬正气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版权声明:视频内容属中国时刻、深圳广电集团原创 转载请严格注明出处并做链接
今年,深圳有两位中学生,因为救助跌倒老人而被高调地授予见义勇为荣誉并且每人奖励一万元。这其中的苦心,或许就是在消除彭宇案带给整个社会的阴影.
手捧鲜花,肩披绶带,像英雄一样接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还奖励了两位同学每人1万块钱。在罗湖外语学校召开的表彰大会上,罗炜、周天成 两位高三学生成了大家赞叹的英雄。
到底两位同学 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壮举呢?其实说起来就是一件区区小事,2011年1月1日上午,两个人途径莲塘国威路时,看到一位老人跌倒在路边。
当时周围行人不断,可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扶老人一把。
见义勇为的深圳学生
两个人赶紧拦了一辆出租车,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并为老人垫付了医药费。老人名叫黄玉珍,今年78岁,治疗以后,两个人又把老人送回家中,没有留下姓名就回了学校。后来,老人的家人就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两位同学,并登门道谢。
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评价是,两少年扶起老太太,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风尚、一种导向,精神高尚、价值可贵、意义非凡,是全体深圳市民 学习的榜样。
如今,人们之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关键在于见义勇为还是一个具有风险的行为,加上层出不穷的“彭宇案”给公众传递了错误信息,恐怕不会因为颁几个见义勇为奖而得到纠偏。
彭宇案发生之后,著名编剧宁财神在他的博客上感叹道:“南京老太太摔了一跤,手上沾满后来者的鲜血。法院判错一个案子,锤碎了无数颗热气腾腾的心。”
肖老人的遗体
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编剧的无病呻吟。2010年,深圳市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小区里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老人惨死。保安和路人为什么袖手旁观呢?他们自己有自己的苦衷,他们说:我们不敢去扶,怕他的家人赖上了我们。
一个及时的电话,或者一次及时的搀扶,七旬老人当不致死。但人心何以冷漠至此?2007年的彭宇案仿佛社会道德滑坡的导火索,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的苦口婆心,都敌不过彭宇案的负面影响。连锁反应至今,终于生成了深圳七旬老人之死的悲剧。 版权声明:视频内容属中国时刻、深圳广电集团原创 转载请严格注明出处并做链接
2010年12月15日 中午1点半左右,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78岁的肖雨生老人,像往常一样出门买菜,没想到就此与家人永别。这天刚下过雨,路面有些湿滑,肖大爷不慎摔倒在地,小区内有居民和保安在场,却无一人上前掺扶、无一人拨打120急救。
肖大爷跌倒后,有两名路过的女子发现后便大声呼救,小区保安闻讯后赶到现场,但并没有将老人扶起,而是直接跑到最近的派出所报警。20分钟后,肖大爷的儿子外出时,发现父亲孤零零趴在地上,他知道父亲有心血管疾病,就赶紧拨打了120。
录像显示,肖雨生摔倒前购物回来
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抢救,但为时已晚。对于老人的离世,做儿女的又气又悲。
肖大爷的儿子说父亲当时 额头磕破流血,鼻子紧贴地面,有可能是窒息而死。如果保安肯把父亲的头部转一下,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面对肖大爷儿子的指责,小区物业和保安也是满腹委屈。
物业管理处负责人说,他们已经尽到了报警的责任。
一个“彭宇”,已让公民道德信仰的匮乏与法治建设的欠缺暴露无遗。无数个“彭宇”在犹豫、在徘徊。“不敢搀扶”和搀扶潜在的吃官司或赔钱,足以说明,道德“摔倒”了,重重地“倒下”,如果再不“搀扶”,可能离道德体系的崩溃只有一步之遥。
扶不扶?或者说是敢不敢扶
如何搀扶呢?最近的一条新闻是,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中国好人网发起人谈方教授透露,该网站已经从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起筹建了一种“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基金将为搀扶老人受到冤枉者提供法律和经济援助。“彭宇们”究竟是助人为乐的活雷锋还是撞倒老人的肇事者,往往连法院也无法裁定。谈方表示,遇到双方各执一词,责任实在无法判定的时候,“在帮与不帮之间,我们会选择帮助他,这会让更多人站出来搀扶帮助摔倒的老人,社会风气好了,社会是受益的,老人也受益了。”
节目最后我想说的是,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也会摔倒,我们希望我们躺到大街上的时候,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能够伸出一只援手,哪怕一个关注的眼神,不让我们惨死街头。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明天见。
(责任编辑:李明俐)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