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之间的信任到哪去了?

发布时间:2011-11-24 10:30 | 来源:信息时报 2011-11-01 A33版 | 查看:1100次

  五羊茶馆 ◎周云 副教授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程度可以说已经登峰造极,以至于到了患者家属跟医生谈话,都要录音的程度。而医生为了自保,也是每个治疗环节都要家属签字。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广州活生生的事情:1岁5个月大的男孩小梓涵患重症手足口病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其父徐先生怀疑医院过度治疗,多次拒绝给孩子做相关检查,并一直对医疗行为录音拍照。目前孩子病情危重,医院认为家长的不配合耽误了诊治时机。

  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机构的怀疑现象的确普遍存在,但这种怀疑多数都是“暗战”,即便转换成公开的矛盾,多数也是在出现不利于患者的后果之后。像徐先生这样提前展开“斗争”的并不多。多数患者及其家属之所以只怀疑不“斗争”,是因为医患之间的信息高度不对称,患者的医疗知识大都不足以同医生相提并论,难以进行对等的博弈。再加上患者为大,为了能够得到稳妥的治疗,因此往往未战先怯,进而偃旗息鼓。

  其实不管是怀疑、暗战还是针尖对麦芒的公开责难,都不是正常的现象。也就是说,正常的医患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是什么造成了目前这一困境?医患之间的信任到哪去了呢?

  其实人类的矛盾,根源十有八九在于利益。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怀疑。在很久以前,医患关系和谐或者相对和谐,是因为患者心里明白,他不是医生利益渊薮之所在,医生对他的治疗是根据病情,并不会掺杂太多因素。如果没有利益驱动,医生有何必要对病人过度治疗呢?人对于人,总是会有爱心的。

  而现在情况不同了,民营医院就不用多说,公立医院也已经变成了事实上的企业,医院和医生收入之好坏,取决于经营。具体来说,取决于患者消费了多少药,用了多少仪器。医患关系变成一种商业关系,且比一般的商业关系更加特殊。再也没有一种商业关系,其中的甲方乙方之间的信息如此不对称了。越是掌握信息少的人,越容易戒备别人。徐先生对医生的高度防备心理,皆源于此。当这种防备发展到家属要干涉医生的治疗主导权时,无论对于医院医生,还是患者,就都是悲剧了。

  我这里并没无指责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意思,也不想用“救死扶伤”的高调要求医方。其实人都是“经济人”,追求利益是天性。问题的关键是医生的利益由谁来保障,是靠市场,还是靠政府?靠市场的后果就是现状,政府投入不到位,结果就是群众斗群众,医患双方都是受害者。如果政府真正承担起公共卫生的责任,加大医疗投入,既保障医生的利益,又减轻患者的负担,那么医患关系就会成为纯粹的治疗与被治疗关系。没有了猜疑,我想患者也就不会处心积虑地“篡夺”医生治疗权了。

(责任编辑:王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