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慈善只有监督慈善

发布时间:2011-11-23 09:37 | 来源:华声在线 2011-08-24 15:27:59 | 查看:1239次

  民政部公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慈善组织及政府部门应在捐赠款物拨付后一个月内,向社会披露捐赠款物拨付和使用的详细信息。(京华时报 8月24日)

  郭美美引爆的红会危机刚要平息,“美美”们给原本已经饱受质疑的中国慈善事业,再次抹上厚重的阴暗。慈善是爱心事业,不是发财工具。慈善事业伤不起,如何监督慈善事业,这是未来中国慈善事业透明管理,阳光保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频繁曝光的慈善丑闻,让慈善这个原本纯粹的爱心公益事业伤痕累累。两个小女子缘何就能把中国慈善事业推向饱受诟病的边缘?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慈善事业从捐助到使用,从管理到审查各方面暴露出的漏洞。捐助运作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管,善款去向不够明朗,使用情况得不到社会的有效监督,单凭内部自律和道德规范很难保障如此庞大的资金不被用歪了地方。

  与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的慈善事业“正规化”起步较晚,无论是制度保障和运作模式上都相对不够完善。一方面慈善事业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急需跟进,让更多需要救助的人获得阳光温暖的资助,这是捐资者和管理者共同的心愿。另一方面,频出的丑闻内幕背后,管理模式和运作程序上缺陷和漏洞甚多,这给阳光的慈善事业造成了负面不利影响,拿慈善发不义之财这是老百姓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慈善事业原本是扶危济贫,救助特困的阳光事业,但缺乏阳光监督就很难保障阳光运作,也就无法保证所有的爱心捐助能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阳光般的温暖。

  “郭美美事件”就像导火索引爆了红会危机,进而波及到整个中国慈善事业,另一个“美美”让中国慈善丑闻“国际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慈善伤口复原又要推迟期限。两位小女子捅破了中国慈善背后的“天窗”。如今,捐助者和大多数老百姓要么放弃了捐助计划,要么选择其他的捐助方式,信任危机成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受此影响,各地慈善捐助陷入低谷,惊现“一元捐”,“分钱捐”,个别地方甚至罕见的出现了当月捐助为零的尴尬局面。

  如何挽救慈善事业,这事关我们的爱心传递,更关乎着千千万万急需救助人群的切身权益。慈善事业在坦诚面对国内舆论指责的同时,要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接受监督,要秉持慈善事业的本源,积极自我剖析,让高尚和阳光及早回归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唯一出路。另外,民政部及慈善相关管理机构应当牵头开展一次从头到脚,从高层管理到基层机构的全面自纠与自查。要积极主动的查处一些行业内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对于捐款去向,使用数目必须做到清晰条理,有依有据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坦诚地接受媒体与社会的监督。用实际行动换取昔日尊严,用自我完善赢得大众的重新信任,慈善要救助别人必须先救自己。

  从接受捐助起,这笔捐助的去向,要经过哪些程序,以至于最终到达捐助人群或者捐助项目,这一条运作渠道必须要有制度保障来建成阳光通道;慈善资金的使用标准与实际需要是否相符,在划拨与使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监管无法涉及的漏洞,是否造成“爱心挪用”与“爱心浪费”,这些都必须得到切实的制度保障和实际有效的监管。

  慈善事业伤不起,大众绝不能接受慈善也被利用成为个别人获取不义之财的残酷现实。慈善事业是人道主义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走商业化的纯粹道路,让需要帮助的人群感受到阳光的救助,这应该是所有慈善都一样的归宿。(作者:程奎星)

(责任编辑:王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