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微调的含义与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1-11-10 11:13 | 来源:京华网 2011 年11月7日 | 查看:1330次

  易宪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自从中央正式提出“适度适时进行预调微调”的宏观调控新提法后,市场就开始憧憬经济政策有可能松绑。随之国内股市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沪指创了近两个月的新高。而对国家统计局即将于11月9日公布的经济数据,不少市场人士预料10月份的CPI数据会大幅下降到5.4%左右,令投资者憧憬央行将全面放松货币政策。

  笔者认为,“宏观微调”可能不是强调信贷数量的变化,而是更强调通过价格机制来理顺当前信贷紧张的局面。因为宏调是否转向,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取决于宏观目标。就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尽管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仍可保持9%的增速或更高。而这两年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上会放在8%左右。也就是说,当前或明年经济增长放缓,正是政府调控目标所向。从这个意义看,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大逆转的可能性不大。

  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场普遍估计,10月份的CPI增速将由9月份的6.1%,回落到5.4%左右。理由一是受2010年物价基数影响;二是国内食品价格开始回落;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回落走稳。

  不过,这里仍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即使10月份CPI数据真会回落到5.4%,但这只是统计上的基数效应,而不是现实经济中的物价水平全面回落。况且这仍与政府4%的目标有一定差距,而且居民存款仍然处于严重的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物价或让整个物价水平回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不会有太多改变。

  二是CPI回落,起作用最大的将是食品尤其是猪肉的价格回落。最近不少地方出现农产品价格下跌、猪肉价格下降,对CPI数据全面回落、稳定物价将起很大的作用。但农产品是周期性很短的产品,若农产品及猪肉价格下跌,必然会导致大量农民退出这个市场,酝酿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因此,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到CPI的回落是否能持续是有不确定性的。

  三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不已的情况下,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否会持续回落同样是一个大问题。因为美国有可能推出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的弱势可能再次出现。若如此,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全面上涨概率就会增加。

  基于以上因素,国内现行宏观政策不会轻言放松。

  更为重要的是,到9月份止,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刚开始起作用,但调控的胜利成果还不牢靠,放松调控有前功尽弃的可能。虽然一二线城市快速飙升的房价开始得到遏制,住房销售开始下降,住房投机炒作有所收敛,但其他城市房价同比仍然在涨,只不过涨幅没有以前那样快而已。在看到住房价格调控曙光之后,政策能否稳定持续,关系到房地产调控成果的巩固与扩大。而住房价格回归理性,是国内物价稳定最为关键的因素所在。

  还有,就今年的银行信贷增长情况而言,市场一直认为总体偏紧,但实际上2011年信贷增长总量仍然可达7.5万亿元,不会低于2010年的水平,比2006-2008年哪一年都要多。至于为何今年信贷增长总量不低,市场为何普遍会感觉偏紧,笔者以为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当前银行信贷在政府管制下利率过低,或商业银行不能够有效进行风险定价。因此,笔者判断货币政策的微调会放在银行信贷的利率市场化上,通过利率市场化来改变当前银行信贷不合理的流向。当然,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贷款,政府会有倾斜,估计商业银行会谨慎对待,否则,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信贷风险。

  总之,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调,并非是政策的转变,也不是导致银行信贷数量上扩张多少,更多地会从完善国内信贷增长的价格机制入手。比如从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入手,从而通过有效的利率杠杆来改变当前信贷的流向,完善整个银行信贷市场价格运行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才既可达到稳定整个物价水平的目标,又能保证银行信贷更有效地运行。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