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会之三大怪象:学生干部成了“官”?(图)

发布时间:2011-11-03 10:50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11月02日 08:05:18 | 查看:1173次

CFP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日前在开学典礼上直斥“学生官场怪状”,并批评现在部分学生“跑官要官”,功利心重。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社会激烈讨论。高校学生干部在人们眼中一直都是充满青春热情、勇担责任的形象,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杨校长所说的“学生官场怪状”是怎么回事呢?为此,记者走访了部分高校。

  怪象1 学生干部都学了些啥?

  小张是北京某著名高校的大三学生,在学生会任职两年,已经做到了部长职务。但就在这个时刻,她却断然离开了学生会。“学生会工作很繁琐,两年来已经牵扯了我很多精力,现在最初的新鲜感已经消失了,我也该退出来好好反思一下了。”小张告诉记者,大一刚入学时,还是顶着父母的压力进的学生会,“他们都担心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不过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既锻炼口才又锻炼能力,就参加了。”

  两年后她再回忆起自己进学生会的初衷,不由得感慨当时的单纯:“现在想想,学生干部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还学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小张所说的“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是指学生干部们饭桌上的应酬。

  小张说,通常在一项活动办完或进行中,学生会各级干部都会凑在一起吃个饭,但这顿饭吃的却并不简单,首先从座位的安排上,什么人该对着门坐,什么人该坐在中间位置,都有讲究。为部长倒酒,给上级盛汤,这些也都是干事的必修课。敬酒也是有说法的,从哪一位开始敬起,该说什么话,这些功课经过多次的历练,基本上每一位干事都能熟记于心。“吃饭的时候酒是一定要喝的,如果别人怎么敬你都不喝,估计下次就不会带你玩了。”

  小张的同班同学小杨告诉记者,这样的吃喝应酬在学生干部中很普遍,职位越高频率也就越高。尤其是到了“换届竞选的季节”,请老师和各相关部长吃饭也成了公认的常态。“即使你不明说,别人心里也明白这顿饭的目的,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对于小张来说,学到的还不止这些。从大一起,她就逐渐明白了,不要和自己的上级唱反调,因为即使说了,他也不会采纳,还会对你有看法,最好是完全服从;有事想找老师商量,最好先通过主管的上一级干部,不要越级汇报,不然他会觉得你不把他放在眼里;不要得罪与老师关系亲密的干部,不要显得很有想法,锋芒毕露……等等这一系列都让小张觉得,大学已经不再是她心目中的那个象牙塔了,而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

  怪象2 活动丰富却不招待见

  小张父母的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在担任学生干部这两年来,她也记不清自己为了学校活动“翘”了多少课,“有时甚至一个月都在为活动的事奔波,确实有点身不由己。”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干部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学生干部组织活动确实很辛苦,但最让人寒心的是,你费尽心思搞的活动,却没人响应,大家都不愿意参加。”小张向记者抱怨道。

  湖南某高校大四的小王用四个字来评价学生会搞的活动:自娱自乐。

  他告诉记者,学生会组织活动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流程——部门自己做策划——自己来组织——自己拉观众——自己做总结——自己做评估,而且评估材料大多不属实。例如活动的影响力,评估里通常都是“现场座无虚席”、“来了多少重量级嘉宾”、“气氛热烈”、“这些都是由于活动想法好、组织给力、领导英明”之类的套话。学生活动很少去考虑是不是为学生服务,却是为了让自己部门扬威、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小张也认为,有些活动表面上是为同学们服务,但其真正意义就在于汇报给老师,作为一项自己的政绩。像学生会组织的趣味运动会,规模挺大,前期宣传面也做得挺广,但最终能来捧场的几乎都是学生会内部人员。“大部分同学对这样的活动并不感兴趣,即使有一些小奖品赠送,也很少有人买账。”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分团委青年志愿者服务部部长刘形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组织的活动对同学们而言实质意义不大,是为了办活动而办。只要部门的领导者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把活动办得更加吸引人其实并不难。

  北京科技大学校团委书记刘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学生会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组织,最大的特性应该是代表性,代表广大同学的呼声、利益,提出合理化建议。所以更应该从同学的角度出发,为同学办实事。学生会在职能设置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引领。现在社团也承担了一定的活动任务,这时学生会所举办的活动就更应该具有育人价值和影响力。活动应具备这样四个条件:普遍性、内涵性、育人性、启发性。只有具备了这些特性,校园活动才能真正吸引同学们参加。

  怪象3 学生干部成了“官”?

  学姐学长在很多新生心目中都是和蔼可亲的,但一些刚进学生会的大一干事却对自己上级学姐学长的种种做法感到无语。小张说,自己做干事时,部长就经常要求下面的学弟帮忙交手机费。其他同学也经常会遇到替部长上课,给部长买饭、买水的要求。通常这种情况下,小干事们都会选择默默接受,即使心里不舒服也不会拒绝。一方面是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另一方面是不敢拒绝,怕会影响到自己以后在部里的发展。

  刘晓东认为,很多学生干部都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错误的把职能当成了权利。这不仅暴露出年轻人的不成熟,也说明部分学生干部没有认识到学生会最基本的代表性、服务性的性质。而目前很多学生干部的培养方式都是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干部官僚化的怪象。

  刘形说:“我和曾经的上级关系非常好,部门成员也像一家人一样,没有上下级区别。我们的口号就是‘不用怕,有我在;不要担心,让我来’。倡导‘家文化’,让每个人都亲密无间,所以工作起来都互帮互助,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会及时交流。”

  快评 学生干部,别沾染“官气”

  衣着简朴、青春干练、谦虚单纯、认真负责、朝气蓬勃……

  这些形容词,曾经是概括学生干部、尤其是大学各级各类组织的学生干部时,非常贴切直观的词汇。

  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大学生干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是学业优异,而且更富于社会活动能力,曾经是一个时代活力动力、正气朝气、理想希望的象征。

  随着市场大潮的逐步浸染,大学生开始越来越深入地接触社会,并在各类活动中开始领教到社会风气的诱惑。

  这其中,部分高校学生干部也慢慢地沾染上一些习气:把学生干部的服务职能当做权力,把老师、辅导员视为上司,把同学、社团干事当做自己的下级,进而把社会上的一套吃喝玩乐的作风、做派、心态带入到大学校园,带入到学生干部中,自然,也就把大学生干部作风庸俗化了。

  当你看见一张张原本洋溢着青春自信表情的面孔竟然也戴上官员化的自以为是的面具的时候,作何感想?

  应该说,我们的大学生都是可爱的、有责任心、有社会责任感的;我们的大学生干部也是充满理想、肩负责任、勇于创新的。可惜的只是一部分青年人被享受、权力、钱权崇拜的思想诱惑了。这些原本可爱的年轻人过早地复杂了、变化了、下滑了。

  这个时候,我们要寄希望于高校和高校教师团体,负责任地为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干部设立榜样,善加引导,为他们的心灵和智能都提供净化和提升的动力和帮助。

  还是那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干部是优秀者中的一分子,爱惜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