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2 08:22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13日 11:42 | 查看:1165次
中新网9月1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文说,老人跌倒扶他一把,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却成了大事?翻找资料,不难发现问题其实相当复杂。当道德制约起不了作用时,当社会还处在“人情重”的阶段时,陌生人群之间就更需要完善的法律细节来保障施救者的利益。
文章摘编如下:
“扶跌倒老人 卫生部发指南”,近日的北京都市报《新京报》封面斗大标题写着。
翻到报纸内页,发现新闻非常专业严肃。报道先说明,跌倒是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之后再细述指南的重点内容,告诉读者不要急于扶起跌倒老人,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外伤,如无相关专业知识,就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等等。
突然冒出的“老人跌倒干预指南”在新浪微博上成了热门话题,引来五万多人议论。有关指南从“怎么扶”的技术角度处理,网民更多从“敢不敢扶”的道德角度去激辩。
在网民投票中,表示“不会扶,《指南》又不是帮扶者的法律保障”的占了大多数(43%), 38%选择“不好说”,表示“肯定会扶,但和《指南》无关”的约20%。
老人跌倒扶他一把,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却成了大事?翻找资料,不难发现问题其实相当复杂。
中国媒体最常引用的是发生在2006年的“彭宇案”。当时有个叫彭宇的南京人在公交站台扶起跌倒的老太太,却遭对方反告撞人,还被判向老人支付4万余元人民币。之后,天津、南通、武汉、上海等地也都传出翻版“彭宇案”,让扶跌倒老人成了难事。
媒体又报道,武汉市一位88岁的老人在住家附近的菜市场门口摔倒,却无围观者敢扶他一把。老人在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老人的妻子感叹,“如果当时有人扶他一把,或者帮他转个身,让鼻血流出来,或许他就不会走……”老人的儿子难以理解,“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扶了吗?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
当道德制约起不了作用时,当社会还处在“人情重”的阶段时,陌生人群之间就更需要完善的法律细节来保障施救者的利益,以免去施救者反被诬告的疑虑。
除了加强法律法规之外,在街道和主要通道上装置更多摄像头也是必要的。如果遇到好心人被冤的案子时,相关带子可作为有利的证据。又或者,施救者可边救人边用手机拍照或录像,保存起来作为自保证据。(沈泽伟)
(责任编辑:肖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