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搀扶老人”:中国亟待重建诚信社会

发布时间:2011-10-07 09:46 | 来源:联合早报网 2011年09月10日 | 查看:1271次

  “尊老爱幼”向来被标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老人的礼遇和谦让,对长辈的尊敬和服从,是中国人之间默认的社会契约。但近来频繁迭出要么“老人跌倒,无人搀扶”,要么“伸出援手,反而被告”的事件,以及前日中国卫生部推出的“扶老指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早在06年发生的一桩具有极大争议的民事纠纷案——南京彭宇案,就令“扶老人”的问题开始变得极为敏感。主人公彭宇送摔倒的老太进医院检查,发现股骨颈骨折要进行手术,于是老太认定是彭宇撞倒所致,双方争执不休,最后法庭判决彭宇承担原告40%的经济损失。这一裁定原本是按照法律精神所作出的正常判决,但却引起了人们在道德天平上的倾斜,人们不禁开始扪心自问: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是扶还是不扶?时隔数年,这种尴尬遭遇并没有得到缓和反而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愈演愈烈。

  对于卫生部在近日出台的“扶老指南”,专家指出该指南并非解决道德问题而应当作为技术指导,同时技术上的指导也有助于缓解道德顾虑的两难处境。专家分析,如果按照这份指南去帮助摔倒的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那些伸出援手的好心人更好的保护自己。然而,在笔者看来,道德问题也好,技术指导也罢,归根究底,是社会诚信缺失的典型表现。诚信底线一再被越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感一再被破坏,这使得当今中国社会趋于病态而且将会导致各方面发展都步履维艰。在南京彭宇案发生后,各地发生的“扶老人”纠纷都以此冠名,并且一直以来都处于风口浪尖的争议中。

  其实不仅是搀扶老人,在过去发生的诸多社会纠纷中,很多都因诚信缺失而起。甚至较早前引起相当大质疑的“钓鱼执法”,也是在挑战社会大众的善意和诚信,这一做法不但未达到最初目的,反而令公权力诚信受损。而那些以诚信作为筹码而进行讹诈的“碰瓷专业户”,则直接撕毁了维系社会诚信的最后底线。无论是讹诈专业户的刑事案件还是救助反被告的普通民事案件,当地政府和法律部门都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果断采取法律措施来维护社会诚信。法律虽然没有宣扬“善行”的义务,却应当严厉惩治“恶行”以儆效尤。当然,对于如何重塑对社会诚信的信心,除了强硬的法律介入,公民道德意识也应当得到相应提高。以新加坡社会为例,其严刑峻法的模式虽争议颇多,但同时公民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小心谨慎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令这类社会纠纷减少。双向的协调和规范才能保障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试想,当人们对施以救助首先持怀疑态度,对援助他人首先抱以如何自卫的心态时,这个社会将会陷入何等冷漠而惶恐的状态。

  最近中国雅虎网站上的一次“如果遇见老人摔倒,你会扶吗”的调查显示,37%的人选择了“找几个人作证,然后再扶”,35%的人选择“躲起来打个120就仁至义尽了”,但仍然有12%的人还是选择了“会,做好事就该堂堂正正,有什么好怕的”选项。借由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对社会诚信度的认可虽已岌岌可危,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基本的良知和道德感。为了这12%的选择或是将来更多的希望,重建社会诚信,重塑社会信心,是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救助一个老人,也是救助一个民族的灵魂。(刘柳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项目研究分析员)

  《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浙江省杭州市2011-10-07 14:17:37 发表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