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司法判决带来的误导才是社会病态的源头

发布时间:2011-10-04 10:09 | 来源:红网 2011年9月8日 | 查看:1356次

  据相关报道,“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新华网9月7日)

  这份技术指南“全文”41页共23000多字,针对老人“摔倒”后出现的各种症状下该如何“施救”写得相当详细。卫生部的专业水平当然无可置疑,但设想身临其境,紧急关头这些众多的“扶老技术指南”恐怕会让民众找不到北。严格来说,一般民众是很难“达标”。但是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现场围观群众想不想救人才是“技术施救”的大前提。显然,这次卫生部“亮剑”偏离了主题,社会舆论所关注的是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而不是第一时间该去“怎么扶”。虽说有些不合时宜,惹起不少争议,但从医疗角度、自身职责和“率先”行动来看无可厚非。针对最近备受舆论关注的“围观”老人摔倒致死等一系列事件,卫生部至少在“思变”,并从自身专业角度上选择了积极介入,而不是像有关部门一样沉默坐视不管。这点值得肯定,因为卫生部不是另一个“围观者”。

  经过“彭宇案”和“许云鹤案”等一系列索赔案例后,公众面对老人“摔倒”一般都选择了避责式围观,社会公德之心变得很脆弱,经不起折腾。公众有时也不得不面临一种纠结,遇到老人摔倒不去扶有悖良心,去扶之后,是否面临被“诬陷”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司法困扰,想必这也成了纠缠公众内心的“双重忧虑”。在此舆论背景下,卫生部“率先”亮出的“技术指南”显然是救不了急,达不到一针见血的目的。医学范畴上的“技术干预”根本解决不了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也安抚不了公众内心的惶恐,更无法给予公众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搀扶下一个“摔倒”的老人。其实,落脚点还在司法公平、制度保障、社会风气引导层面,卫生部是救不了火,真正该“亮剑”是一些公权机构!

  信任危机、信仰流失的背后裸露了公权不公、荒唐司法判决带来的误导。法律对道德的凌辱,制度对正义的强暴正是社会病态不良之风的罪魁祸首。然而一个成熟的司法判决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要想民众真正“敢扶”就必须从司法进行保障,在这一点上,相关执法机关就务必主动介入调查,更多的承担起举证认责的任务而不是“袖手旁观”。试问:有关部门是否也能效仿卫生部亮出“法律技术干预”正义之剑,从法律司法层面上有效规范责任认定,切实保障见义勇为者担忧的一系列司法纠纷问题,并对一些故意“讹诈”借机勒索者给予严惩,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相信这些“法律”意义上的“技术指南”之于卫生部的“医疗指南”更能鼓舞人心,对重燃国人热衷公益之心、挽救社会公德崩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现代版本“农夫与蛇”的惹祸担忧将不能成为少数“围观”人群冷漠避责的借口。

  社会转型期,民众焦虑情绪是有的,物质经济发展过快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迎头赶上。社会公德的继续,公众热衷见义勇为之风不仅需要“法律技术指南”的有效保障,更需要意识形态的良性指引。当然,遏制社会公德的滑坡,重塑“现代活雷锋”之风,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王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