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生态遇“双重门” 见义难勇为pk草根最美(4图)

发布时间:2011-10-02 11:3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06日 | 查看:1255次

漫画:当今社会道德生态令人关注。 

  中新网9月6日电(刘羡)看到一位老人跌倒在身边,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让不少国人陷入纠结,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陷入一种莫名的尴尬。近期,多起见义勇为反遭人诬陷讹诈的事件被曝光,网民大呼“好人做不得”;而以于此相映的另一面则是一批“最美”草根人物救人于困厄,广受舆论追捧。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中国社会道德生态遭遇“双重门”。 

  见义勇为成“农夫与蛇” 社会遭遇“道德沙尘暴”

  早在2006年,南京小伙彭宇在公交站台搀扶起跌倒在地的徐老太,反被其指认撞人。南京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彭宇给付徐老太损失4万余元。此案一时间引起全国范围内的讨论,“彭宇”这个普通的名字甚至成为这类事件的标签,就在此事余绪即将散去时,更多类似事件又突然撞入公众的视野。

  今年8月,各地发生多起搀扶摔倒老人反被其指肇事的事件。网帖爆料,天津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逾十万元;江苏如皋客车司机殷红彬驾驶途中发现一老人被压在三轮车下,于是他靠边停车,下车将其搀扶,反被老太认定是在路边撞倒自己;武汉一名电动车主胡师傅在路口扶起一名摔倒的八旬婆婆时,被婆婆称是被其电动车撞倒……

  近年来,在几起救人者被控告的无奈之后,各地发生多起市民遇险无人施救最终导致死亡的悲剧,人们的爱心似乎也在受创之后跌倒。有网友甚至称,自“彭宇案”发生后,中国社会道德滑坡30年。

  对此,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南京“彭宇案”是一个非常恶劣的先河,这起案件是法律对道德的凌辱,是制度对正义的强暴。

  夏学銮指出,人际关系间信任感的缺失,导致了社会病态的出现,人心冷漠正是其中一种反映。有信任,才有温暖。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感已经不复存在,当今中国正处于“道德荒漠”中。人与人之间的孤独、缺少联系,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悲哀。国人社会心态亟需软治理,而这种心态治理只能从精神层面解决,物质条件无法对症下药。

  古代寓言“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上演真实版,让舆论大呼,这不但让人的善良之心受到伤害,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被彻底摧毁。中国社会道德生态正在陷入严重的沙漠化。遇到亟待救助的事件,许多人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理,去选择做一个人心冷漠的看客。当善良被自私掩埋,“道德沙尘暴”的席卷触目惊心。

  2011年7月27日,重庆,一位溺水老人被人从河中救起,一名蓝衣女孩跪倒在地为溺水老人实施人工呼吸。这位蓝衣女孩经查明是医院一位护士,被众多网友誉为“最美护士”。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7月7日,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来到医院,对正在治疗左手骨折的吴菊萍进行表彰,授予其“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沈溦 摄 

  草根“最美”激起层层涟漪 折射民众强烈道德饥渴感

  就在人们感叹于“好人难做”时,社会上却也涌现出众多 “最美”草根道德明星,引发另一番舆论涟漪。

  在杭州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导致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作“最美妈妈”。

  90后护士余书华跪倒在地,口对口为生命垂危的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网友称她为“最美女孩”。 

  在浙江衢州常山县钱塘江上游的常山港湾,湍急的江水中,65岁的占祖亿,用自己义无反顾的勇敢一跳,托起了一个即将淹没的年轻生命,被网友称作“最美爷爷”。

  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赵店乡红堰村69岁农村老太柴小女在河边洗衣服时,看到本村的4个孩子不慎落水,便不顾安危,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救人。当她救出3个孩子后又跳入水中去救第4个孩子时,却再也没有出来,网友称她为“最美奶奶”。

  还有苏州木渎镇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的少女,安徽亳州艰难地给瘫痪在床的儿子喂粥的老母亲……

  “最美”一词,近期频频见诸媒体。越草根,越感动。舆论认为,草根道德明星的出现,折射出民众强烈的道德饥渴感。他们的“最美”,是人心最本源的真善美,不加修饰,不加利益,是毫无思量的悸动,是最纯真的人性。

  也有观点认为,人与人之间这种举手之劳的相互扶助关爱,没必要被拔高到“感动社会”的高度。“最美××”的泛滥只能说明社会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在逐渐退化和降低。平常之举之所以能够引发热捧,关键还在于当前社会道德体系已经颠覆,诸如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优良传统已经悄悄消失在生活中,取而代之冷漠的围观。

  夏学銮对此评论说,我们的社会是光明面和阴暗面并存、天使和魔鬼同在的社会,不是只是黑喑而没有光明、只有魔鬼而没有天使。而那些“最美”的草根人物,他们怀着的是一颗颗赤子之心,他们身上有着最朴素的感情,他们的行为,只是人性真善美的一种自然流露。草根道德明星的涌现,肯定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充实了社会光明面,让人与人之间看到可信任的感情,这样,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乐观。

  夏学銮说,要弘扬中国社会道德的光明面,使这些“最美”草根的行为不再是孤立的、单个的个体行为,使其演变成一个有组织的、更加庞大的一种力量。但是,仅靠个体行为还不足以改变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状,最重要的,还是政府制度的行为。只有政府部门切合实际需要,有目的的进行道德重构、道德重建,才有可能拯救日益滑坡的社会道德。

漫画:社会各层面爆出的诚信缺失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社会道德亟需重构 专家吁建“诚信工程”

  中国社会各层面频频爆出诚信缺失问题,也引发了政府高层的强烈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早前在谈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时曾怒斥“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夏学銮说,当前,中国高层也明显在关注社会道德滑坡现状。他建议,执政者可以引入社会“诚信工程”,诸如商鞅“立木为信”。以见义勇为事件为例,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对见义勇为者予以奖励,对虚假作供、恶意污蔑的当事人追究责任。这一“诚信工程”建设可以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只要率先竖立“信”之根本,就能起到警示、奖惩的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道德建设。

  分析认为,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道德的挺立与生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社会生态。在社会道德领域,人们并不缺少各种“最美”,但也不得不面对那些“最窘”——在一些地方,施以援手、见义勇为者不再被感激和颂扬,反而被讹、被告、被索赔,彷徨于无地。 

  今年以来,“社会创新管理”、“社会心态”等话题其实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综合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从国家战略的制定到公众舆论的热议,无不显示出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也正在深入思索重塑社会心态,重构价值谱系的问题。

  夏学銮指出,对中国社会道德的软治理,体现在社会心理建设层面,最重要的,是要利用中国传统价值观洗礼,增强每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政者则理应要求更严格,首先,政府官员在社会建设中应该发挥其表率作用,做到风清气正。

(责任编辑:王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