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中秋节难陪父母 “空巢现象”正向中年蔓延(图)

发布时间:2011-09-15 08:06 | 来源:腾讯网 2011年09月12日 08:00 | 查看:1338次

新华社发

  中秋节陪父母,很多人做不到

  “中年空巢家庭”有增多趋势

  80后、90后独生子女异地求学和工作是“不团圆”的重要原因

  今天是中秋节,在这本该合家团圆的日子里,却有许多人家将品尝着“对影少一人”的寂寞。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异地求学、异地工作等,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空巢老人”现象,正逼近一些城市的中年家庭,“空巢现象”正从老年蔓延至中年。

  1 故事 儿子万里外 妈妈成网虫

  “今年还是老样子,儿子不回来,我们自己过,”46岁的南京市民林女士说,她儿子正在英国读大学,现在读到大二了。国外是没有中秋节的,儿子前几天打电话来,说在外面吃不到地道的月饼,有一天夜里想着想着都流口水了。“前段时间,我想着给孩子寄上两盒蛋黄莲蓉月饼,可是却寄不出去,外国禁止月饼入境。我后来跟孩子说了这件事,孩子在电话里哭得稀里哗啦的。我也很难过,儿子喜欢吃桂花鸭,今年我依旧排队去买了,可是买回来后才想起来,儿子不在家,一只鸭子,我们夫妻俩一顿哪吃得完呢。”

  林女士感叹说,儿子第一年刚去上学的时候,她时时刻刻都盼着孩子能来个电话,但因为时差的关系,时间总是不凑巧。有时候,孩子很久都不来一个电话,夫妻俩心里急得跟什么似的,想打过去,却又怕孩子正在上课,或是在睡觉。为了能更好地跟儿子联系,夫妻俩学会了上网。林女士说,她每天下午下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电脑,挂着网,等着宝贝儿子上线,有时候留个言叮嘱几句,“加件衣服啊,天气又凉了”之类的。

  2 调查 近六成职场人 不能回家过中秋

  微博正在做一项调查“‘中秋节’在你心目中意味着?”这项调查吸引了1万多人参与,不少人感慨自己今年不能陪父母过中秋了。网友“李小宁S”说:“不知是第几个不在家过的中秋了!“

  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究竟多少职场人能与父母团聚呢?智联招聘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人群中有56.5%不能回家与父母一起过节,这就意味着今年中秋至少有近六成家庭会出现“空巢”的状态。调查还显示,近五年内,有32.6%的职场人从来都没有与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其中以26-30岁的年轻人最多。对于远在外地,回家路途遥远的职场人来说,三天的假期让中秋团聚成了一种奢望,而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负担、经济因素等都成了阻碍职场人与父母团聚的障碍。

  不能回家与父母过节的职场人心情如何?调查显示,表达无奈之情的职场人居多,占30.4%。也有28.5%的职场人表示思念,27.1%的人感觉到愧疚。同时,有8.6%的职场人表示已经习惯了不能回家过中秋的现状……

  3 数据 南京平均家庭户规模2.77人

  南京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城市中涌现出一大批父母与孩子组成的两代人家庭,并且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每户的平均规模明显缩小。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平均每户家庭人数为3.74人;1990年,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44人。根据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7人,比全省平均水平(2.94)低0.17人,比全国平均水平(3.10)低0.3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2人减少0.15人。

  南京市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家庭规模缩小表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越来越普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减少。

  4 趋势 “中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

  据调查,我国城市中空巢家庭占整个中老年人家庭的40%,其中中年空巢的比例开始多了起来。有关专家分析,以城镇平均初婚年龄女性25岁、男性27岁为参照,假设婚后两年生孩子,当他们的独生子女18岁离家求学,那么,他们进入 “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龄通常为45岁至47岁。 如此一来,这类夫妻将提前近15年进入“空巢期”,在“空巢”中生活15年后才会进入老年阶段。

  南京市人口专家预测,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中年空巢”现象将普遍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年空巢家庭与老年空巢在特征上又有明显的不同,中年人大多年富力强,就算子女不在身边,但因为自己仍在工作,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个人兴趣等方面,因此,许多人表示暂时还没有特别的不适应。

  视点 “E中秋”的滋味:网络安抚虽热,思乡情切犹缠绵

  中秋小长假开启,“中秋节”迅速成为微博话题榜的热门词汇。“中国网事”记者发现,网友们通过讲中秋故事、探讨中秋习俗、吟诗作赋、晒中秋节活动等各种方式,共享一场“E中秋”的快乐。不过,和中秋节一起频频出现的另一个词汇是“想家”。

  回不了家的网友开始相互安慰、互送祝福,一些热心的网友还把DIY月饼教程发到网上,教其他网友自制月饼,既饱口腹之欲,也能解解乡愁。网民“凯西0802”热情地给朋友制作电子贺卡,认为“点开发来的中秋电子贺卡,荷塘、月色、古诗,配上梁祝的古筝琴声,让人赏心悦目!”

  如今,交通日益便捷、信息化日益深化,“提速”的社会让整个时代步入“村落化”“同城化”。与之相对的却是,在中秋节回家守候在父母身边的“候鸟”却越来越少。这让人不禁要问:“同城化”的时代为何依旧有家难回?

  为何中秋佳节不能回家陪伴父母?有网友感慨,尽管回家的路已经不断提速,但假期太短、出行人流量大,“幸福变成了折腾,父母都不愿意”。

  中秋佳节回不了家,职场人士感受最多的是“无奈”,也有不少人感到“思念”和“愧疚”,甚至有些人表示已经“习惯了不能回家过中秋的现状”。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殷啸虎认为,网络寄祝福、传相思的方式,符合现代社会的特征,是一种比较现实可行的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起码在现实的阻隔面前,它能给游走天涯的人一种替代的情感寄托”。

  民俗文化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介绍说,自古以来“游子”与“回家”就是一个让人心酸的话题,“王维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表达了古人在传统佳节不能团圆的遗憾。相比之下,古人只能独自慨叹,现代人则有了更多高科技的辅助,可以通过网络和通讯设备进行交流,应该说是大大增进了人与人交流的方式”。

  但田兆元也指出,不管网络多么便利,依然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人是高级、有情感的动物,面对面的交流显得更直接也更真诚,更能体会细微的情感。”

  他认为,即使是因为各种原因回不了家,也不应该宅在家里,面对网络度日,“应该多走出门,和友人相邀相聚,畅谈心胸、对月感怀,也会让人与人之间留住更多真真切切的幸福。”

  田兆元还建议,其实人们应该用“大节日”的观念来看待传统节日,“节日不只是一天,比如古人过端午,从五月初五到二十,半个月都是端午季,现在也可以提‘端午季’、‘中秋季’,这样节日的时段和文化就拓展了,少了时间的局限,给了人们更多团聚的机会,岂不是好事。”(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罗争光、黄安琪、张梦洁)

  拿中秋礼品占座拒让老人 “地铁极品男”该不该受罚?

  地铁:难处罚;乘客:这种说法欠妥

  昨天,在多家网站,有一个名为《“极品男”在南延线上占座》的视频帖子蛮热,网友说,她在搭乘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的时候,看到这位中年男乘客自己坐着座位,还给自己带着的手拎礼品袋占了一个座位,她多次要求其将礼物拿开给一边的老人让个座,可都被拒绝了。由于气愤,她把视频传上网,让大家都见识一下这个“极品男”。

  “极品男”的“极品话”

  在视频中,记者看到一个地铁车厢里很拥挤,一位中年男子坐着一个位,礼品还占了一个位,视频上可以很清晰地辨认出礼物是蓝色瓶装酒,还有花色外包装的月饼,对于边上站着的乘客,该中年男熟视无睹。

  网友同时曝光了该中年男与乘客的一段“极品”对话。

  “你能把东西拿一下吗?”一位60多岁的老人问。“不能”,该中年男回答。“你可以把东西放地下啊!”“放地下不就脏了吗?”该中年男说。老人无语,网友zhangbin1978ABC看下不去,就冲过去,“ 你能把东西拿一下吗?”对方依旧回答,“不能。”“这个是座位,是给人坐的啊,不是摆东西的。”中年男不理睬,“你买了两张票吗?如果你没有买两张票,你就不能占用两个座位。”“我等下去补一张票”……

  于是,气愤的网友把视频传上网,让大家都认识一下这个“极品男”。

  地铁方面表示难处罚

  这种“极品乘客”多不多?记者昨天早上到新街口专门乘了一趟地铁,发现乘客们手中礼物虽然比较多,但都自觉地将礼物拿在手中,或者放在地上,没有出现礼物占座位的现象。

  对于视频中的“极品男”,昨天地铁运营公司表示,对这种行为很难处罚,因为地铁没有规定乘客携带的物品应该放哪里,像这种礼品摆在座位上,客观上造成其他乘客只能站着,这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只能在道德上进行谴责。”对此,很多乘客认为地铁方面的说法欠妥,保证车厢内的正常乘车秩序,是对地铁的基本要求,这样的说法是为了推卸自己的管理责任。(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