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13 08:02 |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9月13日 第A10版 | 查看:1604次
看到老人摔倒却不敢上前扶起?让“搀扶老人风险基金”来壮壮胆吧。今年3月5日,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谈方发起成立“搀扶老人风险基金”,专为那些勇于搀扶他人却反被冤枉的好人提供公益性法律援助和基金赔偿,以“化解好人风险、不让好人寒心”。
近期,一连串“老人摔倒不敢扶、扶起老人反被讹”的事件让与之相关的社会、法律、道德问题再次成为舆论中心,“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发起人谈方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认为,搀扶老人的风险其实是小概率事件,但其影响却十分恶劣,须从多个角度予以化解。
先从物质上化解搀扶老人带来的风险
南方日报:发起“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的创意是怎么来的?
谈方:在2006年彭宇案出来之前,我们已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第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老人不去搀扶,甚至眼睁睁看着他失去生命也不管,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受到挑战了。第二,老者、长者本是很可亲可爱的人,但现在冤枉好人却又偏偏是这些人,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影响很坏。第三,搀扶老人本是一件很简单的小事,但现在就连这么一件小事人们都不愿意去做了,那么当我们的国家、国人遇到更大灾难的时候怎么办?
“中国好人网”不是为了宣传培养英雄豪杰,而是推崇平民好人、普通好人的,所以我们更加要关注普通好人能够做、应该做而又没有做的事,关注他们想做而又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最终我们希望引起社会对这类事件的反思,推动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直到这类风险基金不再被社会需要,自然而然地消失。
南方日报:为什么要用基金这种形式?
谈方:要化解见义勇为被污蔑这个风险,一定要有物质基础。风险无非是两方面:第一,打官司要费用;第二,官司打败了要赔偿。其他的风险就是精神上的了。但只要先在物质上帮助他们化解了这个风险,精神上的风险也会随之化解。
南方日报:基金有没有在有关部门正式登记注册?
谈方:没有。我们不面向社会募款,只是在志愿者内部以及朋友之间发动。不过我们已经开始申请在广东好人好事促进会或者广东省中国好人网志愿者联合会底下开一个基金账号。我们不叫基金会,因为基金会有门槛限制。以后我们会更规范、更细化流程,坚持公开透明、集体商量、走程序的原则,让基金发挥出实际作用。昨日一位企业家给我们捐了10万元,叮嘱我们希望这10万元都可以实实在在地用出去。
许云鹤:“没准儿以后遇到了我还要管”
南方日报:你们寻找到的案例是自己主动去找还是他们找上门?
谈方:基金成立以来,我们在全国了解到的案例大约有二三十起。我们比较关注的有10多起,真正受理的有4起。其中两起是当事人找到我们的,但他们最后都放弃了,另外有两起是媒体报道后我们主动联系上的。
南方日报:他们为什么放弃?
谈方:一是不愿再提起被冤枉的事,太伤心,心里太纠结。而我们一旦介入,就肯定要详细地问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原本他们心里的伤疤只有自己知道,现在别人都看到了,这是一般人受不了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当事人也害怕别人误会自己又到处告状,到处去讹别人。倒是媒体曝光过的两起反而都接受了我们的帮助,因为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了。
南方日报:这些案例的当事人有没有说过什么话特别具有代表性的?
谈方:第一句话,“好人不能做”;第二句话,“我自认倒霉”。两个放弃援助的都这么说。今天下午好不容易打通许云鹤的电话,许云鹤倒是说“没准儿以后遇到了我还要管”。我注意到他说的是“没准儿”,也就是说,他其实也有以后不再管的打算了。
南方日报:您有没有调查过这种搀扶老人被讹的事件到底是小概率的还是很普遍的?有没有可能是我们夸大了做好事的“风险”?
谈方: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现在搀扶别人反被讹诈的情况在全国还是有很多,基金成立后我们关注到的就有二三十起。但在生活当中,据我个人判断,其实大多数搀扶别人的人还是不会被冤枉的,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在生活中也没遇到过。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尽管这些好人被污蔑的事件是小概率,但影响却是很广泛、很恶劣的。
南方日报:您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减弱做好事反被讹的“风险”?
谈方:第一是社会舆论导向,让大家都重视这个问题。第二,司法部门要在法制层面上加强监管。首先应坚持谁主张谁举证,要讹诈好人的人自己拿出证据来,不能只按交通事故条例以及偏向“弱者”的原则来处理。此外,还应追究这些冤枉好人的人的法律责任。(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实习生 许芷君)
(责任编辑:姬明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3楼 北京市2011-09-25 21:43:48 发表
第2楼 江苏省徐州市2011-09-14 21:00:48 发表
第1楼 浙江省金华市2011-09-14 11:41:47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