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08 09:17 | 来源:钱江晚报 2011-09-08 第A0013版 | 查看:1884次
本报昨日报道《“中国好人网”设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引发读者关注,这个从名称上看有些许无奈的基金由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谈方教授发起,该基金称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那些因为好心搀扶老人而深陷纠纷的人们提供法律和经济援助。
昨天,基金发起人谈方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说,让好人接受资助就是为了让公众看到好人有好报,不能让更多的人因为好人被冤枉而不敢做好人了。
记者:基金运营状况如何,到现在为止,有没有具体的帮扶对象?
谈方:基金成立之初,我自己带头捐出第一笔款2万元。因为前期知名度不高,半年来,募集到4万多元的善款,捐款者都是中国好人网志愿者,有快80岁的退休人员、大中小学生,还有5岁的小朋友。
基金成立半年来,我们一共关注了十几起类似事件,真正接触和受理了其中4起。目前,“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唯一援助的一例不是搀扶老人,而是搀扶小孩反被孩子家长殴打的。搀扶小孩的是一名大学女教师,她称扶摔倒小孩遭误会,反被小孩父母打伤,并已将小孩父母告上法庭;而被告方则称是女教师撞伤了小孩。到底小女孩是自行摔倒还是被撞伤,双方的说法都缺乏第三方旁证,该案还没有宣判。
但是,我们根据公益律师调查取证的情况、法院的调查材料和媒体的报道,决定援助这位女教师,为她支付了诉讼费和医疗费。让她接受资助是为了让公众看到好人有好报!不能让更多的人因为她被冤枉而不敢做好人了。
记者:你曾经在媒体上提到有一些向你们求助的人最终放弃了求助,他们为什么放弃求助?
谈方:在中国好人网受理的4起案件中,有两起当事人最终都放弃了接受救助。他们中间一位是湖南的,一位是广东的,都是因为搀扶摔倒的老太太而被冤枉为肇事者,都因为没有第三方证据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而是救助者而自认倒霉,一位赔偿了二万二千元,一位赔偿了几千元。
他们之所以放弃,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此类事件对当事人伤害很大,不想再提起伤心事;另一方面,他们觉得不仅处理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担心自己接受帮助,会被别人说自己是“讹钱”,借这个机会来捞一笔。
记者:基金是如何确定帮扶对象的,怎么判断是否存在欺诈?
谈方:我们会根据中国好人网的公益律师或者当事人委托的律师调查取证的情况、法院的调查材料和媒体的报道来进行判断和甄别。如果双方都无法举证,实在无法判定时,我们会选择对他进行帮助。
也许有人会担心这样会让撞倒老人的肇事者占到便宜,担心会有讹钱的人。但是,我们考虑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司法问题,而更是一个社会效果的问题。如果帮助他能够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营造老人摔倒有人搀扶的良好社会氛围,就是值得的。
记者:对卫生部发布的《老年人跌倒救助指南》有何看法?
谈方:一方面,卫生部出台《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一项行使正常职能管理权限的工作,没有什么不对,为化解搀扶老人中的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撑。
但是,另一方面,卫生部在出台这个《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医学伦理和社会效果,应该表明对当前广大公众高度关注的搀扶老人事件的正确态度,即应该指出,当前广大公众高度关注的搀扶老人事件主要是“要不要救”的社会道德和“如何公正判决”的司法实践的问题,而不是因为不懂救助技术却“急于扶起跌倒老人”发生的,故不能以技术上“如何救”作为自己不搀扶、不救助跌倒老人的借口。
记者:在网上有一些令人沮丧的声音,有人说“搀扶老人风险基金”本身也是一种炒作和作秀,您如何回应?
谈方: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回应,我们觉得实实在在的行动胜于雄辩。(本报记者 黄莹)
(责任编辑:姬明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4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1-09-27 00:02:54 发表
第3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1-09-09 13:53:19 发表
第2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1-09-09 10:12:28 发表
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1-09-08 23:56:58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