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07 08:44 | 来源:新浪网 2011年09月05日 09:41 | 查看:1275次
只要企业能创造产值、推动当地生产总值的增长,许多地方政府都愿意引入。不难看到,一些污染大户在一个地方遇到重大环保事故,其他地方政府就主动邀请其搬迁到另一地方,继续其“污染事业”。
众多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苹果产品被指与严重污染有关。国内五家环保机构指控苹果公司在华的27家疑似供应商有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苹果公司回应称,部分企业并不是其供应商。最近的消息是,苹果公司愿意和环保组织进行私下会谈。
市场的消息是混乱的。一方面人们对苹果创新赞叹不已,最近其总裁辞职也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苹果公司的业绩给“过冬”的企业一个正面的信号。而另一方面,苹果却因为其疑似供应商的污染问题而进入媒体的视野,迄今为止,苹果的回应是无力的。
不过,仅仅指责苹果公司有失偏颇。
“毒苹果”为何不出现在发达国家?甚至一些也承接国际大企业低端制造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为何没有出现如此严重的污染事件呢?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几乎所有的政府都面临着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压力。美国许多州政府甚至来中国招商引资。比如美国马里兰州的招商口号就是“选择马里兰”(Choose Maryland),在谷歌上输入上述词汇,跳出的就是马里兰州经济发展局的网站。不过,相比之下,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投资方面表现的“饥渴”程度特别突出,因此其“让利”幅度也让人吃惊。
许多国家的政府也使用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有官方资助的劳工培训等手段来吸引投资者。不过,近年来各种优惠手段其实大多穷尽,一些政府便用更高明的方法吸引投资。比如宣称当地的教育环境比较好,这样就意味着工厂容易招到好工人,而同时管理层的子女也可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与中国不同的是,国外许多地方政府特别关注一些议题。比如给企业税收激励必须师出有名。由于政府是在使用纳税人的钱,并且是由公民选出,因此他们不能给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此外,对于环保的要求极其严格。环保不仅有政府的各种指引进行规范,民众的感受也是指标之一。如果企业生产引发当地人口对环境的不满,政府是不会怠慢的。
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地方政府使用各种方法来吸引外来资金。许多地方政府要求“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套工作班子负责”。从一开始,招商引资就由一些部门或者工作班子进行负责;如果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管领导就会出面协调。一些与招商引资无关的行政部门也被卷入到招商大军来,甚至一些公检法机关也要承担招商任务。“招商引资”的数量还需要立各种军令状,完成不了有可能丢“官帽”。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与对民众服务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只要企业能创造产值、推动当地生产总值的增长,许多地方政府都愿意引入。不难看到,一些污染大户在一个地方遇到重大环保事故,其他地方政府就主动邀请其搬迁到另一地方,继续其“污染事业”。地方环保部门本来可以起到遏制地方政府的作用。遗憾的是,受“人财物”等因素制约,地方环保部门时常成为维护当地污染企业的机构。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毒苹果”才能在国内很多地方大行其道。
地方政府之所以对生产总值等指标如此着迷,就在于一整套激励机制出现问题。
中央政府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着手调整各种考核指标。比如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国家要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在具体的指标方面,人均生产总值是预期性指标,而约束性指标主要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等。如能得到严格的执行,“毒苹果”这样的事件有望减少。(吴木銮 香港 学者)
(责任编辑:姬明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