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怨报德事件暗藏着“敌意文化(图)

发布时间:2011-09-04 08:40 | 来源:羊城晚报 2011-09-01 第02版 | 查看:1389次

  江苏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助人反被诬有了续闻:在录像证实并非殷红彬撞人之后,石老太改口说,当天她蹬着三轮车到田里打农药。下桥时突然觉得被一辆车撞了一下,自己就倒地,还被三轮车压在了下面,头脑发昏,一片空白,只知道喊“救命”。这时,有人将自己扶起,看到眼前一辆大巴车停在路上,就误认为自己是被大巴车司机撞倒的。“后来清醒过来后,才想起来不是这辆车,心里很后悔。”石老太说,自己被及时救起,多亏有了这两名好心人,“真要谢谢人家”。(新华报业网)

  这个“改口”也像被车撞倒那样来得十分“突然”,同时也来得十分“必然”:如果没有录像这个第三只眼睛作证,石老太的头脑也许至今还在发昏。

  过分指责这位81岁高龄仍要蹬三轮车的老太让人于心不忍,毕竟她生活在一个十分特别的时空环境里。在这个环境里,私欲的通货一直在膨胀,人们之间的信任一直在贬值。人们不承认一个共同权威的社会状况,被英国政治家托马斯·霍布斯称为“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形成“自然状态”的原因有三,一是人们珍视的东西数量有限,二是人们对荣耀的狂热追求,三是人们对他人的不信任。生活在“自然状态”里,人与人之间不断发生争斗与猜疑,慢慢形成一种“敌意文化”。那些以怨报德的老人,神志不清者也许有之,赖人讨钱者可能有之,但更多的是在潜意识里,他们把靠近的人都当作“敌人”。现实教给他们这样的逻辑:如果不是你撞倒的,你怎么可能会来扶我?

  如果人们不对德性发昏者群起而攻之,这不但是对帮助者不公,也是对那些需要帮助者的不公,因为以怨报德行为若是得逞并且流行,那些无力之人将成为无助之人。

  在霍布斯所说的那种“能够威慑所有人的权威”建立起来之前,目前唯一能够起到威慑作用的是法律,那就是对那些诬陷好人的人提起诉讼,追究诬告者的法律责任。(何龙)(“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