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细心倾听饶毅教授的“拒选声明”

发布时间:2011-08-25 08:00 | 来源:北青网 2011/08/20 04:16 | 查看:1996次

  今日社评

  但愿饶毅教授的决绝,能够真正刺痛日渐麻木的体制和体制中人,而不是喧嚣一阵后又归于沉寂。

  8月17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选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原314人的“大名单”经过首轮遴选后减为145位。一般常理,任何一位候选人在淘汰过半的初选中,都有落选的可能。然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落选,和其随后发表的“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拒选声明”,却让这个过往只在生命科学领域名声响亮的科学家,瞬间占据了大多数媒体的醒目版面。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饶毅教授在博文中表明,此次落选早在意料之中,且“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甚至其“拒选声明”也早在今年3月便已写成,只是等待“不出所料”的结果出炉方才发布而已。如此暗含深意的时机和行文,不免令公众产生丰富联想,譬如初选过程中,是否存在尽人皆知却又不可告人的隐情等等。

  当然从其后陆续披露的各方信息判断,公众猜测的阴谋论可能过于复杂,饶毅教授遇到的,或许只是生物学界对他的一次默契的集体抵制,其原因则是他以往过于直率、犀利的言论,打破了国内生物学界共同遵守的某种默契和规则。譬如2010年9月,饶毅与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在著名的《科学》杂志撰文批评中国现行的科研体制:“政府官员任命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编写年度申请指南。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专家委员会的主席们常听从官员们的意见,并与他们合作……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不仅压抑了创新,也让每个人都很清楚: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这种直言不讳且“家丑外扬”的方式,显然把政府官员、学术领导及科学家同行,都置于颇为尴尬的境地,科技部新闻发言人于此文发表后不久就公开“辟谣”,亦可见其杀伤力之大。

  这样一条“鲇鱼”被拒之于院士群体之外,以免继续搅坏了大家共同维系的“大局”,应该并不意外。目前无法揣测的,只是参与投票的院士们究竟怎么做到了这一点而已。

  饶毅教授的“拒选声明”,与几年前陈丹青教授辞去清华大学教授职务颇有几分神似。作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都有在“共同体”圈子之外独立谋生、发展的资本,因此,他们同样潇洒地走开,又同样恳切地对媒体表达,不希望过度解读他们的举动,以免伤害到那些仍然留在体制内发展的同仁们。

  但是,他们的潇洒和决绝,毕竟在体制的灰幕上撕开了一角,让公众再次确认了这个本该神圣的殿堂,确实与它所存身的大环境一样,充斥着浮躁、虚假和尽人皆知又不可告人的潜规则。但愿饶毅教授的决绝,能够真正刺痛日渐麻木的体制和体制中人,而不是喧嚣一阵后又归于沉寂。

  据称一位老院士曾于事后打电话安慰饶毅教授:“当选(院士)的人大体是会有一些长处,最起码不会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人当选,但没当选的人也不一定不好。”如此辩证而又淡定的态度,正是大多数体制中人得以安妥于体制之中的精神法宝,而正是由这些“明白人”构成的共同体,才会最坚决地拒绝饶毅教授这样不明事理的人加入。或许在很长时间内,我们还是只能看着饶毅们在圈子外头决然却可能徒劳地“拒选”。( 张天蔚 )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