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23 08:17 | 来源:海南日报 2011年6月9日 第005版 | 查看:1210次
《道德力》 高占祥、王青青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道德力”,又被理解为“道德影响力”、“道德感召力”,是指某人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人格、美和善的道德行为吸引、感召、影响社会其他成员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品质及崇高的道德人格引起人们对他的信任、赞誉、钦佩,最后从行动上进行学习和效仿,就可以说此人具有极大的“道德力”。
在这点上,孙中山先生就如此。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在结束16年的流亡生涯终于回到上海,当国内报纸揣测他从美英法带回了军舰与大批贷款之时,孙却对记者说:“予不名一文也,所带着革命之精神耳!”尽管他“不名一文”,又不掌握军权,但是最终得到了各省代表的支持。他比袁世凯、黎元洪更合适担当新政权的大总统。
从某种程度上说,孙中山在气质上,更类似于甘地,除了个人的道德感召力,他几乎无所依赖。而正是由于这种道德勇气,他身后,有一大批仁人志士的追随,最终,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身上的这种“道德力”的体现。
2010年7月1日出版的《道德力》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阐释了“道德力”在国家民族中的精神作用。作者认为,道德力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既是维国之力、兴邦之力、安民之力,同时也是成功之力、共生之力。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民族复兴,除了大力发展经济,重塑精神上的“道德力”也不可或缺。丘吉尔说过:“一个伟大的国度,一定也是一个道德的国度”。
一个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和国家也是如此。在整个民族经历了“文革”后,道德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在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重提“道德力”,也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责任编辑:姬明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