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13 10:23 | 来源:郑州晚报 2011-08-06 第A11版 | 查看:790次
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切实杜绝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的现象;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坚决杜绝家长或学生代批作业现象的发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中小学又将迎来新学期。昨日,市教育局下《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老师从设计、布置、批改、讲评等环节,规范对作业的布置,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 作业负担重 写得手都酸
要求 老师布置作业前 自己要先做一遍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在抱怨,虽说是“减负”,可是孩子每天还是要写到很晚。
家住建设路的张女士,女儿开学后就要上初二了,她说:“上学时,孩子回家吃了饭就写作业,每天平均要写3个小时,有时作业多的时候都要写到晚上10点多。”
原因之一便是教师对作业不加选择、不加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布置了大量不必要的作业。
为此,市教育局要求,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以亲身体验难易程度和耗时情况。
同时,针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有梯度。作业基本上是 “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分层实施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待优生的作业要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对于优等生要有创造性,适当提高难度。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希望借此给学生以选择作业的权利。”
另外,有时学生做错了题、写错了字,老师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惩罚他们抄几遍甚至几十遍。市教育局也规定,任何教师不能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更不得布置超量作业,不能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问题 作业都是教辅书上的题
要求 杜绝翻印配套练习或以 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
以往,教师布置作业时,指定某本教辅材料、指定页数的情况不少见。田先生就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存着的短信:“今日作业:数学《目标测试》第23页到25页。”这是来自田先生儿子学校的“校信通”短信,田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四年级。
不少教师太依赖教辅书,以致丧失对教学环节的掌控能力,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负担加重。针对这一情况,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老师都不能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作业要体现创造性、科学性、趣味性,努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对于各种公开出版的练习材料,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增减、调整和重组。
同时,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既要有作业内容方面的要求,也要有时间控制、书写质量、格式规范、完成过程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和具体的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评价标准进行作业的自评,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问题 不会举一反三 动手能力差
要求 作业不但要用笔写 还要用口说、用手做
新课改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纸笔单一作业,只是机械式的训练,它增加的是孩子们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模仿能力。但是,动手能力和交际等方面的素质不能得到明显提高。
今后,老师除了减少作业的量,还要优化作业的结构。既要有课前准备作业、课后复习巩固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的作业,让作业的形式多样化和个性化。
除纸笔作业外,老师可以尽可能地布置些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作业,比如科学创新实验、小组辩论、社会实践服务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无论是纸笔作业还是其他作业,老师们还要把作业的日期、学科、作业内容,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学生对作业的评价,以及家长留言和教师评价等内容写入《作业日志》。
《作业日志》可以作为媒介,一方面发挥作业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为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灵交流搭建一个平台。
问题 家长给学生批作业,学生之间互评作业
要求 作业由老师全批全改 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评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来,甚至是“越俎代庖”改作业。
“我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每天老师都发信息,要听、读、检查、签字。有时出差几天,没给孩子签字还要被老师点名批评。”市民张先生说,现在的水平辅导孩子还行,但是有的题,自己也不确定。
也有的老师布置了作业,交给学生互相批改,想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彼此的问题,这样记忆更深刻。可是,学生和家长毕竟不是老师,对于知识点不可能完全地掌握。这样的代批,必然会使一些知识点遗漏。
市教育局在“作业规范”中要求,老师对于学生的作业,原则上要求全批全改、及时批改。为个别优等生、学困生专设的作业,还要坚持当面批改。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不能批了就算了,还要要求学生订正,有必要的话,还要复批。
在批改过程中,老师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归纳学生共性的作业错误,分析致错原因,为作业讲评和学习改进搜集证据。同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老师要集中讲评,个别的问题要当面矫正或者进行个别辅导。
最终,老师们要根据作业错误找到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通过讲评来理清思路,克服障碍,让学生经历“感知—体验—经验”的学习历程,从而促进思维发展。(晚报记者 张勤 实习生 贾元)
(责任编辑:姬明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