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6-06 08:58 | 来源:新华网河北频道 2011-04-22 16:47:07 | 查看:2515次
记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传人杜圣仲
个人档案:杜圣仲,河北井陉县人,现年65岁,中医胃病专家,2005年跻身河北民间30名著名中医之列,2009年被授予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胃病特色疗法传人。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我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就是能给病人看好病。
——杜圣仲
潜心钻研,蜚声杏林
井陉,地处冀晋交界,秦时置县,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在这里,淮阴候韩信背水设阵,大破赵军,在军史上留下了光耀千秋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背水一战;在这里,春秋时期义士陈婴含辛茹苦抚育赵氏孤儿,蕴育了古华夏文明的基石--感恩文化;......以井陉拉花等国家级非特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更是让古老的井陉魅力四射,名扬中外。
源于山西的绵河,进入井陉境内,汇甘陶河,纳小作水,聚金良浪,而成冶河,自孙庄出县,经平山流入滹沱河,自古就是井陉的母亲河。滚滚冶河水,漫漫威州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志士才人辈出。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于绵河西岸南固底村的杜圣仲就是其中一位。
"我之所以从医,是受我爷爷和我爹的影响。"提起当年从医的经历,年近古稀的杜圣仲讲得最多的是他的两位先人。他难忘,幼时的他看到那些穷苦人感激之余给爷爷下跪答谢的泪水,难忘逢年过节十里八乡来表达谢意的乡亲挤满了他家......"从我懂事那天就想,如果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像爷爷和爹一样就好了!"
从记事那天起,杜圣仲就跟着他的祖父和父亲为别人看病,幼小心灵自小播下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种子。少年时代,他凭着五年私塾的认字功底苦学《内经》,《难经》、《东医宝鉴》等医学宝典,并承受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学常识,16岁开始就成为当地有名的中医,并正式接过先人的衣钵,走上了漫长的行医路。
"我最喜欢小杜的那股子钻劲儿!"回忆起贾庄著名中医毕景然老先生对自己的评价,杜圣仲至今还记忆犹新。和杜圣仲一样,毕老先生也是中医世家,尤其中医治疗脾胃病,在当地颇有名气。为跟老先生学医,他自带干粮,前去拜师。"那时的人和现在不一样,都有保守思想。一说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开始,老师也不愿收我这个弟子。但我有我的办法!"说起当时学艺时的情景,杜圣仲至今还忍俊不禁。那时候,每天找老先生看病的人都排着队。开始,他先是装作病人在一边观察,仔细听老先生望、闻、问、切,回来后结合自己行医实践,慢慢领会。起初老先生并不留意他,真把他看成了患者,时间一长,发现这个年轻人不是来看病的,是来"偷技"的,一问才知道杜圣仲的父亲、爷爷和自己熟识,也是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他深深为这个年轻人的好学上进精神所感动,手把手的把自己看脾胃病的经验和多年形成的10多种秘方传给了他。
"我个人认为,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积累知识,善于琢磨。"提起自己成为胃病专家的经历,杜圣仲从自己的箱子中取出10多本厚厚的笔记和处方合定本,说自己从医四十多年的东西都在这儿,其中有一半是行医的心得体会。每看好一个病人,他都会对所有的处方进行研究,然后写出自己的看病体会。凭着上辈和毕老先生的真传,结合自己临床实践,杜圣仲很快就成了脾胃病治疗方面的行家里手。
医者仁心,泽惠患者
走进井陉胃病专科医院杜圣仲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的锦旗。一面锦旗就是一颗鲜红火热的感恩之心,一面锦旗就是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
"山重水复求医路,柳暗花明胃愈碑。"这幅精心裱做的字幅来自家居井陉县城的卢素英。卢素英患有严重胃病,在省、市一些大医院治了两年,花去数万元,非但不见好,反而日益恶化。找杜圣仲就诊前,她一顿饭最多吃两小匙,身体极度虚弱,彻底陷入了绝望。后来从别人那里听说了杜圣仲这个名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去治疗。一个疗程下来,芦素英病情明显见轻,以后又经过五个多月的治疗,她的病奇迹般痊愈了!恢复健康后的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丈夫写了这副字画,鸣鞭放炮去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
河北蒿城市前西关乡寨里村的吴军国几年前得了严重胃病,为治病,几年来他跑遍了省、市各大医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却一点也不见轻,并且越来越严重,竟至不能进食,卧床不起。绝望的他,束手无策,只好在家等死。一次偶然的机会,井陉县景庄村一位嫁到寨里村的妇女到他家串门时,听说了他的情况后,建议他到井陉找杜圣仲看看。对生命的渴望驱使他几经周折找到了杜圣仲。3个月下来,吴军国完全康复了!怀着对杜圣仲大夫的万份感激,他专门从家里来井陉,把一面写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亲自送到杜圣仲手中。
"没有杜大夫,俺早就到阎王爷跟前报到了。"提起杜圣仲给她治病的事,井陉县塔寺坪村村民张捧秀至今还感激不已。找杜圣仲就诊前,张捧秀患胃病已有8年的历史。8年来,她进县城、上省城,先后到过大大小小二十家多医院,都不见效,人瘦得只剩不到60斤。"杜太夫,俺不要求你给她治好,就是你有那个能力,俺们也治不起了。这几年给她治病,俺家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还欠着亲朋好友一屁股债。只求你给开几副便宜药,保住她这条命。俺出去搞副业也好有个看门的,回来有个说话的。"杜圣仲告诉记者,当时张捧秀的丈夫是含着眼泪给他讲这番话的。"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没钱也得给她治。于是杜圣仲先免费给她开了一个疗程的药,让她试试看,有效了再来治。一个疗程过去,张捧秀的病大大好转,不仅吃东西痛快,而且能试着下地干活了。以后再经过四个月的治疗,花了还不到1000元,张捧秀完全恢复了健康。
杜圣仲以他精湛的医术,先后把数以千计的脾胃病患者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健康的晴空。康复后的患者,纷纷以送锦旗、写感谢信这种传统、朴素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自己救命恩人的谢意。几十年来,杜圣仲收到的锦旗摞起来有一尺多高,收到的感谢信盛满了两个大纸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06年已从胃病专科医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的杜圣仲,至今还坚守在他那间坚守了30多年的、不足十平米的办公室,全然不顾自己年迈之躯,白天,早出晚归,热情接待着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出更多的光热;晚上,伴着星星明月,挑灯夜战,加紧整理自己半世行医心得,准备着出书留于后人!对他来说,病人就是他的全部,这里就是他人生最后的归宿!( 作者: 高靖华)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