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6-01 08:32 | 来源:腾讯网 2011年05月30日06:39 | 查看:4511次
三亚市河东区东岸儋州一组276号里住着一个特殊的群体,28名儿童中,有一半是脑瘫患者,另一半则患有严重的孤独症。多年来,他们在爱心人士的照顾下,在这里躲避风雨、顽强成长。然而,近来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却面临着将要无家可归的尴尬局面。
弃婴“琼拣”
这个脑残疾儿童中心是由美国人约翰戴维斯和其夫人美华戴维斯创立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戴维斯夫妇在琼州大学执教并学习中文,1997年8月,夫妇俩邂逅了一个被遗弃的8个月女婴。
经过诊断,该女婴患有脑瘫和孤独症,戴维斯夫妇勇敢地承担起照顾女婴的责任,并最终正式收养了这个女婴。
收养女婴后,夫妻俩专门回美国学习如何照顾和训练脑瘫、孤独症患儿。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给女婴进行了双髋矫形手术。还为孩子起了个特殊的名字——“琼拣”。美华特别向记者强调,琼拣的“拣”指的是“挑选、选择”,不是“捡到”的意思。寓意是命运把他们和孩子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夫妇俩选择了孩子,孩子同时也选择了他们。
在戴维斯夫妇的精心呵护下,小琼拣一天天长大,通过训练病情也有所好转。戴维斯夫妇却有了新的计划,“中国还有很多脑瘫和孤独症患儿需要照顾,同时琼拣也需要朋友。”于是戴维斯夫妇决定将自己照顾琼拣的经验用在更多患儿身上。
大爱无疆
2004年,戴维斯夫妇来到三亚,建立了一个专门照顾特殊儿童的中心,主要针对患有孤独症、脑瘫、听力受损的幼儿。成立之初中心只有6个孩子,5名工人,如今中心已有28名患儿入住,护工也增加到20人。
几年来,中心一边搬家,一边照顾着来来往往的孩子们。有的好转了,有的去正常幼儿园了,有的走向社会了,有的学了一技之长。戴维斯夫妇和他们的团队已先后帮助了近40名海南儿童。患儿中,有的是父母送过来的,有的是福利院委托照顾的,还有的是被遗弃在中心门口的。
在中心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碗,喝水的杯子,刷牙的工具,无论行动多么困难,都要坚持饭后刷牙。每天早上起来,穿哪件衣服,护工们也会先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每周护工们会带孩子去附近的小区转一圈,每个月还会去一次菜市场,给孩子们一些零钱,让他们自己买喜欢的东西,目的就是让他们长大后,讲究个人卫生,有一定自理的意识。
在中心采访,记者的心灵时刻感到极为震撼。一位患有严重孤独症的男孩,会不断用手猛击自己的头部,砰砰作响,闻者心伤。中心工作人员不得不将他全身包括手脚都固定在椅子上,然后喂他吃饭。孩子却还在不断挣脱,试图用头部去撞击膝盖或椅子扶手。
可想而知,照顾这样的孤独症和脑瘫患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至少两个人照顾一名患儿,然而条件所限,中心的工作人员只好增加工作量,很多人是24小时吃住在这里,而工资只有不到1000元,这在三亚地区实在少得可怜。
工作人员殷桃花告诉记者,三亚学院的志愿者也会在周末过来帮忙,这部分减轻了一点工作人员的压力。还有一位美国小伙子三年前旅居三亚,此后就长期义务担任志愿者,帮助中心的孩子们。
谁给他们一个家
中心这几年主要靠各种社会慈善资金捐助维持运转,有时福利院和病人家属也会视具体情况给予补助,然而维持这么多人的吃住已然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工作人员路朝辉说,其实中心迫切需要一台专门的踏步机帮助脑瘫儿童训练,但由于价格太昂贵承担不起。现在很多锻炼工具都是木头自制的,简陋但实用。
中心开始只租了一栋房子,但由于脑瘫和孤独症患儿病情不同,生活习惯各异,住在一起互相打扰,最后只好又租了一栋房子。戴维斯夫妇告诉记者,房东人很好,他们租了几年了,房租基本还是按照当初的价格。
今年6月底和8月初,中心租的两栋房子就都要到期了,只好另择新址,条件是离城市不能太远,要方便买菜、父母送孩子过来、工人上班、急症就医等。面积在1000到3000平方米。要能满足孩子们的生活区、学习区、活动区、训练区和工人休息区。
戴维斯夫妇和好心的资助者们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找房子,但目前还没有合意的。“其实每次租房子,就知道总有到期的那一天,逃脱不了搬来搬去的结果。”眼看离限期越来越近,夫妇俩和中心工作人员都非常着急。约翰·戴维斯今年65岁,夫人美华68岁,几年的操劳使得夫妇俩头发全都花白。他们也希望能尽快将中心交给有爱心有能力的人打理,使得中心在他们身后依然可以继续维持下去。
这几年,三亚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约翰·戴维斯希望有块固定的地方,让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有一个成长的空间。(本报三亚5月29日电)
(邵长春 刘贡)
(责任编辑:祁建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