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夫妇坚守孤岛学校6年:一点坚持为孩子圆梦(9图)

发布时间:2011-05-27 00:19 | 来源:和讯网 2011年05月25日02:02 | 查看:6381次

  “如果教师们都只往城市、城镇跑,只往资源好、待遇高的学校跑,那农村教育可就毁了。”

大自然是另一个课堂

沉稳的郭凯峰(右)和爱笑的胡叶芝

开往郭家洲的渡轮记者 王珺 摄

  他们说

  “在当下,农村教育赶不上城市教育的环境;农村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也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如果教师们都只往城市、城镇跑,都只往资源好、待遇高的学校跑,那农村教育可就毁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时这个精神就具体表现为一点点的坚持。”——郭凯峰 胡叶芝

  三湘四水,其中一水是资水,资水流域有一条清澈的溪流便是天下传名的桃花江。“桃花江是美人窝”,上世纪30年代黎锦晖写下的一首歌,让桃江这个小县城因美人而闻名。

  资水长长,洲岛遍布。在河流绕经桃江县黄泥坝山岭之后形成的郭家洲,算是一个大洲。两平方公里的面积,居住着近300户人家,形成了完整的村落形态。

  从桃江县城到郭家洲所在的三堂街镇要翻一座山,从三堂街镇到郭家洲村还要再过一条河。当地有句俗话说,郭家洲是河鹰都不生蛋的地方。就在这个桃江最偏远的村,有一所郭家洲小学,学校仅有的两名教师郭凯峰、胡叶芝是一对年轻夫妇。村民们说,村小的这片天全靠这小两口撑起来。

  一洲,一校,两教师

  乘电动渡轮穿过资江,便踏上了郭家洲的土地。刚刚下过一点雨,本就湿润的南方空气更多了几分清新。

  还没上课,孩子们正在教室门前嬉戏。圆圆脸的胡叶芝在教室里做课前准备,高个子的郭凯峰忙进忙出。走廊墙上挂着黑体字印刷的《小学生守则》和《纪律制度》。《纪律制度》在学习、卫生、爱护公物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写得押韵而有趣。其中“礼貌要求”这样写道:对师长有礼貌,对小朋友要关照,平时会用文明语,热心助人要周到。“锻炼要求”则是:锻炼身体要积极,集合站队快静齐,锻炼标准要达到,做操要肯用力气。“这是上边统一制定的吗?”记者问。“不是。”胡叶芝一指郭凯峰,“是他编写的。”

  胡叶芝抬腕看看手表说,该上课了。只见她扬手从走廊顶部悬挂的一块铁条旁取下小铁棒,轻轻地在生了锈的铁条上敲击,“当,当……”类似蜂鸣般的声音响遍小小的校园,嬉耍的孩子们立即跑进了教室。

  这是一节音乐课,一、二年级那一班的学生也坐进三、四年级这一班的教室里。胡老师微笑着说:“我们唱歌好不好啊?”“好!”孩子们雀跃着。没有任何乐器,胡老师自如地定调、领唱,并用手打着节拍,不一会儿,“春天在哪里”的童稚歌声就飘出教室,打破了这个孤岛村庄的寂静。

  村长郭桂云说:“现在生源少,学校难办,孩子们小,不办又不行。多亏了郭老师和胡老师,把孩子们的学习、作息、饮食,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老百姓都夸他们好!”

  说起郭凯峰和胡叶芝当年主动要求来岛上教书,三堂街镇中心学校校长周若林像捡了宝贝一般开心:“你们不知道,我那时候有多为难。”

  2007年6月,桃江县三堂街镇郭家洲学校原来的教师郭述安退休。郭述安执教时,学校还请了一名代课教师。现在郭老师退休,代课教师也将离开教学岗位,镇中心学校校长周若林不得不考虑换人的事。他心里没底:让刚刚从城里读完大学的年轻人到一座孤岛上工作、生活,他们肯来吗?年纪大一些的老教师也许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些,但会有人愿意来吗?

  就在周校长左右为难时,该镇湖莲坪中学的年轻教师郭凯峰主动请缨了:“我愿意到郭家洲去教书,我妻子胡叶芝也一起去。”周若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按俗话说,郭家洲在当地可是“河鹰都不生蛋的地方”。看郭凯峰态度恳切,周若林便答应“考虑考虑”。其实,他是想等等,看郭凯峰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年轻人,说不定过两天又反悔了”。

  到了确定派往岛上学校的最后期限,郭凯峰仍然一脸认真地表示愿意去郭家洲学校工作。周若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讲台上仅有的教具

胡叶芝敲响自制的“上课铃”

  到哪里都是教孩子

  郭家洲村是郭凯峰出生的地方,他的小学时光就是在郭家洲学校度过的。1997年从益阳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曾回到这个学校当老师。2002年,中学生源增加,乡里便从小学选调了一批优秀教师补充进中学。郭凯峰就是那时调到镇上的湖莲坪中学的。

  从小学到中学,从孤岛到城镇,和在乡村学校比,算是从糠箩里跳到了米箩里,相对而言,是过上了好日子。在那里,70后的郭凯峰结识了80后的胡叶芝,郭的爷爷、父亲、姑姑是老师,而胡的父母、哥嫂也都是老师,同样的教师之家,同样念的是师范,使两个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2004年,他们结婚了。

  “郭述安老师以前也是我的老师,到岛上来教书,一方面是感恩,另一方面,我熟悉这所学校的情况。”2007年,得知郭述安老师即将退休,学校面临没有教师来的局面时,郭凯峰平静地向妻子道出想调回去的理由。

  “我一开始有些犹豫,从中学调回小学,总有被贬的感觉,怕别人说闲话。” 胡叶芝讲话轻声细语,“上了岛,去一趟镇上还要乘轮渡,离牛田镇的娘家就更远了。”但犹豫归犹豫,她是个明事理的女子,听丈夫讲出理由,她表示愿嫁夫随夫。

  “和我想象的不同,我家里人听了也没有意见。”胡叶芝说。她的父母亲都是农村小学教师,当她说出郭凯峰的选择后,父母对她说:“到哪里都是教孩子,那里的孩子需要你们,你们就去吧。”

  2007年9月,这对夫妻带着刚满两岁的儿子来到了宁静却也寂寞的郭家洲。

  对郭家洲学校,郭凯峰并不陌生,但是眼前的状况与他当年教书时不可同日而语。当年,这还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完小,有300多名学生,分班分科教学比较规范、细致。如今,学校只有48名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不得不搞起复式班,每两个班的孩子坐在一间教室,左边一拨右边一拨,先给左边的讲,让右边的孩子自习;再给右边讲,让左边的孩子做作业。两个人依据所长,分工明确:郭凯峰教数学、思品、科学、体育,胡叶芝教语文、英语、音乐、美术。4个班占两间相邻的教室,两个人总是你在这间教室上课,我在那间教室上课,还要担起教务、总务、安全保卫、后勤等等职责。一天下来,两个人几乎没有什么闲下来的时间。

  说起刚来时的不适应,郭凯峰说:“忙起来真是打脚打手搞不赢。”

  刚来时映入眼帘的学校更是让郭凯峰感慨不已。教室屋檐的瓦差不多都坏了,教室屋顶的椽子腐烂了,每个玻璃窗上都有破洞……他们来不及喘口气,就投入了整修学校的工作中。向村长反映,找人修瓦、装玻璃,总算凑合着能正常上课了。由于他们不断地向上级汇报校舍存在的安全隐患,一年后,乡财政挤出3万元维修基金,对教室重新进行了整修。

  尽管工作比在中学时多而且累,个人待遇却还要差一些。“以前在初中,学生多,经费充足一些,多多少少有一点福利,到了这里,什么福利都没有了。”话题一转,胡叶芝说:“这里有紫荆、茶花、雪松、广玉兰、桂花、香樟、万年青……”教学生作文时,她会带孩子们在院子里走一走,“在这里,他们能发现最美丽的春天。”说到学校里的花花草草和学生,她笑得很满足。

农村孩子的目光有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郭凯峰像个大家长

  没有时间寂寞

  和待遇的落差比,心灵的孤寂是这对年轻人更需要去直面的感受。

  以前郭凯峰在岛上当老师时,学生多,教师多,一派热闹;现在只有48名学生,两名教师,岛上的生活单调冷清。

  同龄人大部分出去打工了,剩下的是一些老年人和孩子。岛上没有网络,他们唯一的娱乐生活就是看电视。邮差一周上岛一次,报纸到他们手上早就不是新闻了。

  “我师范的同学基本上没人来这里玩过。”胡叶芝眼里掠过一丝遗憾。毕竟是年轻人,毕竟有许多美好如梦的想法,毕竟因为这个选择,她已经在岛上整整生活了3年。

  胡叶芝爱笑。她话题一转,气氛就变了,“我们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孤单,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时间来感受孤单的。”她说,平时两个人忙得团团转,双休日看看电视,打打电话,或者乘船到镇上去买些书报资料来,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在两间教室的黑板旁,都贴着精心绘制的课表,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课程都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了。中心学校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农村小学英语课师资跟不上,许多学校没有条件开英语课。但由于胡老师本身就是教英语的,所以郭家洲成了全镇英语教学坚持得最好的小学。”

  “体育课,活动课,孩子们最喜欢。”郭凯峰说。

  “作文课,美术课,我们有天然的优势。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观察花开花谢,叶生叶落,寒来暑往,大自然就是另一个课堂。”胡叶芝说。

  尽管孩子们用的是自带的旧课桌椅,老师的教具除了简易的算盘就是一根简陋的教鞭,在孩子们眼里,因为有了可爱的老师,学校变成了最美的地方。三年级学生郭慧在作文中写道:“我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但是,你不知道吧,我每天都在一个很美的地方快乐地学习、愉快地成长,那就是我的学校:郭家洲学校。”

  1个孤儿、7个来自单亲家庭、60%的留守儿童,这就是郭家洲学校现有学生的状况。“对他们的教育要特别上心。”郭凯峰说。

  为了使留守儿童能经常与他们的父母沟通,郭凯峰两口子的手机成了学生们的“爱心热线”。二年级学生郭佳源说:“郭老师的手机,我都摸熟了。”

  有个三年级的孩子,出生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其实是奶奶一饭一粥喂养大的。前年父亲去世了,家里十分困难。郭凯峰不仅按有关政策帮他家办了困难补助,为这个孩子办手续申领了孤儿证,缓解家庭困难,还有一次在小孩手摔伤就医、家里拿不出一分钱的情况下,掏出1000元钱帮助这个孩子。孩子家里根本不可能有钱偿还,郭凯峰便也根本不把这个钱记在心上。

  学校哪个孩子头疼脑热,郭凯峰背起孩子就跑到村里的卫生站。这40多个孩子的学校,就像一个特殊的家庭,郭、胡俨然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累是累,收获和乐趣也很多。胡叶芝说,这里的孩子特别聪明、纯真,对老师很依赖、信任。

  郭家洲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进入高年级,孩子们就要乘船到岛外学校就读了。2007年郭凯峰两口子刚来时的四年级从郭家洲学校毕业了13个学生,他们经常回到学校来看胡老师和郭老师。学生郭赞平说:“还是郭家洲学校上学好一些,这里的老师好,上课也有趣。”

  因为教学任务重,两位老师从来没有参加过镇里或县里的相关会议,遇有重要会议,就由镇中心学校负责人打电话给他们传达相关精神。

  今年三八妇女节,镇上给每位女教师发了两条毛巾作为纪念品,胡叶芝没有时间去镇上领,只好待中心学校有人到郭家洲办事,将毛巾捎给胡老师。

胡叶芝喜欢学校的每一株花草

  特殊村民的特殊责任

  身为村小教师,其实也是村里的特殊村民,他们自觉肩膀上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义务。

  去年6月,正是洪灾泛滥时,资水猛涨。按过去经验,水涨得超过警戒线,郭家洲就得安排岛上居民转移到河对岸去。过去的一周内,连续的暴雨导致资江水位持续上涨,学校师生安全受到威胁。郭凯峰、胡叶芝两口子白天坚持上课,到了晚上,郭凯峰还得和其他村民一道巡视河堤,查看水情,有时彻夜不眠。

  郭家洲村支书郭干中记得,6月23日晚10时开始,天气由大雨渐渐变成了暴雨,他拨通了郭凯峰的手机。其时,郭凯峰刚刚疏通了学校围墙下的排水沟,交代胡叶芝看护好学校,并再次检查了门窗,便披上雨衣,带上铁锹和锄头,上堤和村里的群众一道巡堤去了。

  郭家洲村1997、1998年连续两年遭到特大洪水的袭击,整个河洲变成了一片汪洋。眼下,面对肆虐的暴雨和污浊的河水,乡亲们心中都没有底,郭凯峰既要帮助村干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又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因为连续几晚没有休息好,郭凯峰眼里布满了血丝,他小心翼翼地查看每一个堤坝。忽然,有村民发现一处险情,堤坝因河水的冲洗,缺了一道口子,浊流开始涌进来。郭凯峰不顾疲劳,凭借自己人高马大的优势,迅速扛起准备在附近的砂石袋,堆在决口处,附近的巡逻队员也闻讯赶来,大概半小时的工夫,终于堵住了决口,排除了险情。

  当时已是24日凌晨,老天爷丝毫没有罢休的意思,狂风雷雨越下越大。村干部和郭凯峰盯着慢慢上涨的河水,心向上揪着,如果河水再上涨0.5米,整个郭家洲就要执行避险预案——全村人(包括岛上的48名学生)迅速撤离孤岛。郭凯峰此时既要关注水情,更要关注学生的情况。

  好在雨势在凌晨3时左右开始减小,河水停止了上涨趋势,村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已是本周内郭凯峰度过的第三个不眠之夜。

  郭家洲学校经费困难,请不起做饭的工友。郭凯峰他们初来的那个学期,尝试上午上5节课,让学生回家吃饭。但家长反映,无力照顾孩子,强烈要求学校开伙做饭。没办法,郭凯峰只好说服母亲丢下家里两个孙子,来为这48个学生做饭。

  “支持儿子的事业也是要紧的事。”正在厨房忙着准备午饭的郭母一边和记者拉家常,一边将一把雪里蕻放入开水中烫好,再放入冷水里泡着。灶台上已经备好当天的午餐菜料:湖藕、胡萝卜、木耳、芥菜、土豆、香干子、鸡蛋、猪肉。除湖藕和猪肉、鸡蛋是从镇上买的,其他蔬菜,大多是郭凯峰的父母在自家菜园和学校的菜地收获的,“自己种的,没有打农药,没有施生长素,吃起来放心。”

  学生们在学校吃早餐和午餐,一天只交两块五毛钱,食堂基本维持运转。“就是这么几个学生,赚钱没良心。”曾经是教师的郭父也在一旁给郭母打帮手。

  对于郭凯峰和胡叶芝来说,岛上的一草一木他们都无比熟悉。从村头到村尾,三公里路程,几个河叉几个护堤,谁家门前种了樟树,谁家院里养了菊花,二位老师都一清二楚。忙完了学校的事,他们或者备课、批改作业,或者到村里的学生家走一走,转一转。他们是村里少见的年轻人,又是文化人,所以深得村民的喜欢,纷纷让座于室,泡上一碗擂茶相待。老师也不用客气,坐下就讲一讲学校的事、孩子们的事和当时的农事。

  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张志强说,两位老师尽心尽力地教学,取得了良好成绩。自2007年至今,他俩都被评为镇里一类教学效果的老师,在平均每学期绩效工资浮动部分的1920元上,他们靠努力工作拿到了奖励的那部分绩效工资。这凭借的既包括学生的抽查学习成绩,也包括教育教学情况考核结果汇总。

  前年,郭凯峰按政策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去年,轮到胡叶芝老师申报评高级职称了,她其他条件都符合了要求,而且非常优秀,但是由于教龄的限制,她面临困难。为鼓励更多优秀教师主动向偏远地区流动,中心学校破格将胡叶芝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郭桂云村长补充说:他们是人才,在这里干了3年,为村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村民们都喜欢他们,不想让他们走了。虽然他们暂时没有说要走,但村民们见了我就说,他们“不能走,走不得!走了就找我这个村长的麻烦”。

  按照人口增长曲线分析,目前郭家洲小学的学生数已经到了谷底,学校肯定还要继续办下去。郭凯峰表示,他们还要好好干几年再说。采访后,胡叶芝给记者发来手机短信,说:“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神,对我们的依赖和信任,我就感到好开心。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需要,我们将一直在这里浇灌好每一朵花……”

  记者手记

  郭家洲童话

  一洲,一校,两教师。在许多人的想象里,这或许是颇具审美色彩的世外桃源。走进郭家洲之前,我对这座孤岛上的学校和教师夫妻郭凯峰、胡叶芝的生活同样充满好奇。

  春天的早晨,薄薄的雾气笼罩在资江之上,隔着薄雾看被水环抱的郭家洲,俨然童话之境。

  真正走进郭家洲学校,看到的是用尼龙编织材料和木条加固的教室顶棚,学生自带的年代久远的旧课桌椅,铁条、铁棒充当的打铃工具,教师办公室油漆斑驳的办公桌……

  这是一个整洁的村庄,加上南方特有的湿润空气,的确令人心旷神怡。

  这也是一个寂静的村庄,在街上走一圈,几乎未见到一个年轻人的身影。

  40多个孩子,两个老师,组成一个单纯的世界,也是一个寂寞的世界。

  两位年轻教师用工作的忙碌抵抗这种单调和冷清。

  没有无所不在的来自上级领导的管理与监督,教室里课程表、座位表、值日表一丝不苟地张贴并执行,教室后整齐地贴满孩子们的优秀作业和充满童趣的图画;作业本上教师的批注认真、详细;备课本上娟秀的字迹透露出用心和尽职。

  他们在平凡的教育中寻求意义,追问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

  头一天,我问胡叶芝来岛上有没有后悔,她只是摇摇头。第二天在学校,她特地拉住我说:“我昨天晚上想起一件事。我们这里有个风俗,谷雨的时候,每家每户到自家种的茶树上去采新鲜的茶叶,回来后把芝麻、黄豆、花生磨碎,与新茶一起制成擂茶。记得去年谷雨的时候,我和他正在学校里上课,有一位家长端了两杯浓浓的擂茶给我们送来,说:‘老师,你们辛苦啦!今天是谷雨,我给你们送茶来了。’家长这么远来给我们送茶,我非常感动,感觉自己还是有价值的。”

  “小孩子对老师特别依赖、特别信任,这让我有成就感。”“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快上五年级了,舍不得离开美丽的学校和老师。我好开心。”所有这些都让胡叶芝感到自己的选择没有遗憾。尽管每月从郭家洲回牛田镇的娘家,“先要坐轮渡,然后再转4趟车才能到”。

  岛上有划龙舟的风俗,每年放端午假前。郭凯峰会反复叮嘱学生:“去看时一定要有大人带着,一定要当心。”

  于他们,这是当老师的责任。这种责任感,在他们已是一种自觉。

  因为这两位年轻教师,郭家洲学校的孩子有福了。他们的故事使郭家洲像一个真正的童话世界,让我们看到农村教育的希望。

  由于工作难以脱身,他们没有机会参加镇上的任何会议,更不用说各级培训了。我想说的是,对于这些坚守在偏远地区的教师,各级领导除了高度赞扬,更应该给他们一份特殊的关怀。不要因为他们让人放心,便忽略了他们在专业提升和生活改善方面的需求。

  他们是农村教育的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理应给这希望以更得力的政策支持和人文关怀。如此,才能使农村教育走出困窘,让现实像童话般美好。(记者 章仙踪 王珺 通讯员 刘友良)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7楼 湖南省益阳市2012-06-27 09:51:58 发表
匿名网友:很好的人民教师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16楼 湖南省娄底市2012-06-23 22:40:47 发表
匿名网友:我也郭家洲的 好怀念啊~~偶尔回去一趟 真的好宁静 小洲四面环水 洲上绿树与房舍相拥 留在家里的基本上是一些老一辈的 还有爸妈在外务工的小孩 出去走一圈 心情变得好安静~~~

第15楼 广东省中山市2012-06-23 17:02:20 发表
匿名网友:我就是郭家洲的,小时候也是在这读的小学,以前学生确实是很多,现在学生越来越少了。

第14楼 湖北省武汉市2011-11-30 21:43:41 发表
匿名网友:愿好人一生平安

第13楼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11-11-10 20:58:16 发表
匿名网友:辛苦了你们,谢谢你们,好人一生平安...

第12楼 新疆塔城地区2011-11-09 00:33:45 发表
匿名网友:不错,好样的。。。

第11楼 上海市2011-11-02 14:59:44 发表
匿名网友:学生有出息了可不能忘了这两位老师

第10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1-11-01 22:20:14 发表
匿名网友:好人一生平安

第9楼 广东省河源市2011-11-01 09:55:15 发表
匿名网友:祝福你们

第8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1-10-31 21:29:44 发表
412966382: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希望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