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9 20:50 | 来源:孝南区人民政府 2025-03-06 14:48 | 查看:348次
在孝感这座因孝而闻名、以孝德传承的城市里,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爱心护理院宛如冬日里的暖阳,轻柔地洒在每一位老人的心田,温暖着他们的晚年时光,而刘惠林,这位孝感市第十三届“十大孝子”,无疑是这束暖阳中最耀眼的光芒。她怀揣着无私的爱、坚定的责任和卓越的专业素养,在这片养老天地里,书写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为老人们构筑起幸福的港湾。
抗疫守护:温暖相伴克时艰
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爱心护理院,作为一所荣获抗疫先进集体、国家敬老文明号等诸多荣誉的国家标准三级养老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多学科诊疗照护团队。在这里,医护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查房值守,护士按时按量为老人发放口服药,慢病管理、生活护理、娱乐康养等工作均有专人负责,真正实现了让老人们有病能及时医治,无病也能安心康养。
2022年,新冠疫情如阴霾般笼罩大地,养老机构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阵地。刚刚接手爱心护理院工作的刘惠林,面临着封闭式管理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守护老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与老人们同吃同住,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成了老人们最坚实的依靠。
那段日子,交通受阻,子女无法前来探视,老人们心中满是孤独与不安。刘惠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每日穿梭于各个房间,像知心好友一般,耐心倾听老人们的心声,用温暖的话语鼓励他们遵守防疫制度,保护好自己。对于那些因无法与子女相见而情绪低落的老人,她不厌其烦地与家属对接,精心安排视频通话。当老人们在屏幕上看到子女的笑脸、听到他们的声音时,思念之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不仅如此,刘惠林还亲自承担起核酸采集的工作。每次采集时,她的动作都格外轻柔,眼神中满是关切,嘴里还不停地安慰着老人:“别怕,很快就好啦,咱们一起战胜病毒!”在她的努力下,老人们逐渐放下心中的担忧,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在那漫长的三个多月里,刘惠林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她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用自己的行动为老人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疫防线,直至全面放开,老人们被安全接回家中与亲人团聚。
更新家园:荒地改造变乐园
护理院的环境改造,是刘惠林为老人们打造幸福家园的重要一步。曾经,护理院的院子杂草丛生,走廊单调乏味,缺乏适老化设施,老人们的生活体验并不理想。刘惠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说干就干,刘惠林身兼数职,忙碌在护理院的各个角落。她既是守护安全的“门卫”,时刻留意着护理院的人员进出;也是协助工人的“后勤”,帮忙转运垃圾、搬运物资;还是独具匠心的“设计师”,精心规划着每一处改造细节;更是贴心的“保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在院老人的饮食起居。那段时间,她忙得不可开交,常常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连续数天只能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护理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院子里,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一部分土地硬化成了宽敞的水泥活动广场,还安装了各种适老化健身器材,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锻炼身体、享受阳光;另一部分则被巧妙地开辟成了花园,种上了五颜六色的花卉和新鲜的蔬菜,四季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走廊里,挂上了院领导及社会各界团体同老人们一起活动的照片,张贴着各类科普知识等,楼梯踏步也印上了爱老助老的金句,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孝文化氛围。
为了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刘惠林还在各个房间和公共区域增设了许多贴心的适老化设施。在厕所安装了稳固的扶手、铺上了防滑地垫,放置了安全方便的洗澡椅,大大降低了老人滑倒的风险;为老人们换上了大数字表盘的时钟,方便他们查看时间;安装了质量上乘的纱门纱窗,既能防止蚊蝇进入,又能避免轮椅平车剐蹭损坏。这些细致入微的改造,让老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刘惠林的用心。
精神慰藉:跨越时空连亲情
在爱心护理院,许多老人的子女因在外地工作,甚至远在国外,无法经常陪伴在老人身边。刘惠林深知,对于老人们来说,物质生活的满足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慰藉和亲情的陪伴更是不可或缺。
于是,刘惠林主动承担起了“亲情连线员”的角色。她建立了家属微信群,每天都会在群里分享老人们的生活点滴,让远在他乡的家属们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情况。对于那些思念子女心切的老人,她会根据时差,精心挑选合适的时间,组织老人和子女进行视频通话。
有一位鲍爷爷,女儿远在国外,很少有机会回来。鲍爷爷常常独自一人望着窗外,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念。刘惠林发现后,主动联系鲍爷爷的女儿,经过多次协调,终于确定了合适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视频通话。当鲍爷爷在视频中看到女儿的那一刻,他黯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激动地对着屏幕喊着:“孩子,我好想你们啊!”那一刻,刘惠林看着父女俩的互动,心中也充满了温暖和欣慰。
除了组织视频通话,刘惠林还会在各个节日里为老人们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家的温暖。春节时,她组织老人们一起吃年饭、贴春联,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中秋节时,她会准备好月饼和水果,和老人们一起赏月、聊天,让他们在团圆的氛围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在刘惠林的努力下,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孤独和寂寞渐渐远离了他们。
紧急救援:九旬老人获新生
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而刘惠林总能凭借冷静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帮助老人渡过难关。2023年冬天,90岁的杨奶奶不慎摔跤,导致髋部骨折。髋部骨折对于高龄老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
刘惠林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骨科专家代立武,详细说明了杨奶奶的情况。代立武院长高度重视,迅速组织骨科主任刘宏团队为杨奶奶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时,刘惠林正在参加一场重要会议,她和医院同事保持联系,焦急地了解手术进展。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直到得知手术顺利完成,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术后,杨奶奶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刘惠林每天都会来到杨奶奶的病房,陪伴她进行康复训练。她耐心地指导杨奶奶做各种康复动作,不断鼓励她:“杨奶奶,您做得太棒了,再坚持一下,您很快就能站起来走路啦!”康复期间,杨奶奶的情绪有时会很低落,刘惠林就坐在她身边,给她讲笑话、聊家常,逗她开心。
在刘惠林的悉心照料和鼓励下,杨奶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奇迹发生了,仅仅35天,90岁高龄的杨奶奶便能下地行走了。当杨奶奶扔掉双拐,迈出第一步的那一刻,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刘惠林也激动地抱住了她:“杨奶奶,您真了不起!”那一刻,病房里充满了喜悦和感动,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刘惠林时刻把老人的健康和安危放在心里。在大风、大雨、大雪等极端天气下,她经常连续多日不回家,坚守在护理院。怕老人走动摔跤,她总是随时随地拿起扫把和铁锹清理积水和积雪,保持地面干燥防滑。她还为老人做了许多分外之事,帮老人去超市购物、陪老人去家中取物、将自家衣物分享给需要的老人、帮老人联系律师立遗嘱、化解家属之间的矛盾等等。只要老人有需要,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当有老人去世,她总是默默地帮老人擦洗身体、穿上寿衣、整理妆容,陪伴在悲痛的子女身边,给予他们帮助和安慰,陪他们送老人走最后一程。老人离世后,她也会定期进行随访和居丧期辅导,给予家属人文关怀。至今,许多家属都与她保持着联系,甚至还会抽空来护理院,看看自己父母曾经住过的房间,聊聊老人在这里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父母在世的时光。
90多岁的熊奶奶耳朵不好,刘惠林每次查房时,都会贴心地凑到熊奶奶耳根前说话;快要下雨了,她会及时提醒奶奶进屋休息;碰到奶奶站起来不方便时,她便立刻在身旁扶一把;临走时,还会给熊奶奶一个亲热地拥抱。熊奶奶生病时,刘惠林在她房间陪睡几个晚上,贴身照护。这份温情,熊奶奶都记在心里,她花心思亲手制作了手工花,等再碰到刘惠林时,老人从身后抱住她,像变戏法一样送给她两盆手工花,并开心地说:“这里就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家。”
78岁的陈爷爷经常被便秘困扰,为此焦虑不已,时常发脾气。医生开的麻仁丸他也不愿吃,总是点名要刘惠林给他上开塞露,有时即便上了开塞露也无法缓解。刘惠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解决陈爷爷的痛苦,她四处咨询。后来,中医科张医生告诉她一个妙法:麻仁丸先用开水完全溶化后再喝下去,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之功效,于是,刘惠林每天上午都会把麻仁丸化好水,耐心地盯着陈爷爷喝下去。在她的坚持下,陈爷爷的大便终于通畅了,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
多彩活动:快乐绽放在夕阳
刘惠林深知,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在爱心护理院,除了清明节,几乎每个节日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快乐和温暖。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刘惠林都会精心策划一场特别的活动,让老人们重拾童年的欢乐。她会联系各大院校、幼儿园,邀请大学生、小朋友们来和老人互动。活动当天,护理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感染着每一位老人。他们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画画,仿佛时光倒流,老人们也回到了童年时光。
在重阳节,刘惠林会组织大型的联谊活动。2024年重阳节,孝感口腔医院、湖北职院、惠耳助听公司、糖果伟才幼儿园、坤美文创、孝感禅舞的志愿者们纷纷来到护理院,为老人们免费义诊、体检、表演节目。活动现场,老人们坐在轮椅或椅子上,小朋友们坐在小凳上,紧紧围绕着舞台,期盼着演出开始。医生们认真地为老人们检查身体,提出专业的治疗建议;志愿者们带来了精彩的舞蹈、合唱、独唱、健身操等节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位耄耋老人表演的三句半,文本是90多岁的熊奶奶写的,她们的表演情真意切,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除了节日活动,刘惠林还会组织各种日常活动,如下棋、书法、绘画、健身操、游戏、读书会、手工、八段锦、电影播放等。通过这些活动,老人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兴趣爱好,结交了新朋友,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专业引领:服务至上建团队
在刘惠林看来,要为老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团队。她自己拥有34年护龄和主任护师高级职称,在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希望整个团队都能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刘惠林对团队成员要求严格,她常说:“只要是与老人及家属有关的工作,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对老人要无限好,绝对不能侵犯老人的利益。我们要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回报老人和家属的信任。”她要求护士像护理员一样不怕脏不怕累,主动关心老人的生活细节;要求护理员像护士一样掌握专业护理知识,能够及时发现老人的身体异常并进行初步处理。
为了提高团队的专业素养,刘惠林经常组织内部培训。她亲自授课,教护理人员一些专业的护理技能,比如老人噎住了、摔倒了怎么急救,如何观察老人的身体状况等。她还会邀请医院其他科室的专家来给大家做培训,让团队成员了解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理念。
在刘惠林的带领下,爱心护理院的团队越来越专业,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老人们在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有了坚实的保障。工作人员也在刘惠林的影响下,更加热爱这份工作。通过老人及家属的口口相传,护理院从她刚接手时的60多人,在短时间内增加到目前的200人,入住老人既有孝感本地的,也有来自黑龙江、云南、山东、广西、浙江、四川等地的。
在爱心护理院一楼大厅的墙面上,挂着几十面锦旗。“尊老敬老真心为老”的烫金大字在暮色中泛着柔光,与窗外渐次亮起的暖黄灯光交织成河。刘惠林合上最新一本日志,在扉页写下:“以爱为炬,照亮桑榆。”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养老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这份温暖的事业,为老人们的幸福晚年贡献力量。(责任编辑:李文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