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杨友国:15年如一日 失明老人为残疾母亲和弟弟撑起一片天(2图)

发布时间:2025-01-14 17:51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5-01-07 16:34:00 | 查看:70次

杨友国

  杨友国,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汉源县河南乡盐井村村民。

  1986年,22岁的杨友国在参加修建晒河公路时,因意外导致眼睛受伤,康复后仅左眼尚能看到些许光亮。

  2008年,母亲牟顺芳精神失常,考虑到已独立成家的二弟三弟家境并不宽裕,杨友国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和自幼痴傻四弟的重任。

  2021年,母亲丧失行动能力后瘫痪在床,虽二弟三弟也尽力帮助照顾,但平日里也仍以杨友国为主。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杨友国悉心照顾母亲和弟弟的事,也广为村民们赞许,“自己都是残疾人,还能把母亲和痴傻弟弟照顾的那么好,这种毅力,即便换成正常人也很难办到!”

  从未想过放弃 因为我想活成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杨友国的眼睛,是修路中炸石放炮后,被一枚未发现的哑炮,突然爆炸伤到的。事发后,全身大面积受伤的杨友国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虽捡回了一条命,但双眼却几近失明。

  在家休养一年后,杨友国身上的伤已基本痊愈,但眼睛视力,仅有左眼能看到部分光亮。面对痛苦的现实,想着原本光明的生活就此远去,自己也将成为全家人的拖累,他曾一度沉沦。

  “等我们都老了,你四弟以后还需要你来照顾。”那年那时,父亲和母亲的劝导和叮嘱,让他渐渐从悲伤中渐渐冷静下来:抱怨只能是徒劳,只有鼓足勇气面对生活,才能对得起这个家,才能活成一个对被人有用的人。

  改变从那一刻开始,但对于一个双目几尽失明的人,适应“新”的生活谈何容易。

  “对我来说,所有过去习以为常的生活技能,都需要从头来过。”杨友国说。

  那些日子里,还能看到一点光亮的他,每天都会摸索着在家里走来走去,只为将家里每个角落的情况、每件物品的位置,牢牢记在心里;那些日子里,他重新练习着生活技能,洗衣做饭、种菜种粮、养猪喂猪、洗菜做饭……

  那些日子里,杨友国跌倒了又爬起来,从不让人搀扶,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就连烫伤也成为了家常便饭。“日子再难也要过下去,能帮我的,只有自己!”

  渐渐地,杨友国在付出超正常人百倍、千倍的努力后,重新掌握了日常生活的本领。

  “早些年,一个人时也曾流过不知多少次泪,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但从未想过要放弃。”杨友国说,早些年的坚持,更多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像个人。而现在,更多是为了能照顾好母亲和弟弟。

  “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能不管,因为他们是我最亲的人”

  对于出生起就痴傻的弟弟,杨友国是既当爹又当妈,吃穿住行、洗洗漱漱,都会事无巨细地悉心照顾。

  还记得十年前的一天,因为自己外出赶集,弟弟在家不知吃了什么,等他回家发现时,已躺在地上发烧拉肚子。因为恰逢农忙时间,周围村民家里没人,杨友国好不容易才把弟弟带到乡里的卫生院。而这件事后,他也不敢再有大意,每次出门前都会拿出提前买好的食物,好让弟弟在家安全等他回来。

  谈及母亲,杨友国神情里有了更多的心疼。

  杨友国父亲身体不好,已去世多年,而母亲也从2008年起开始精神失常。考虑到二弟三弟都有各自家庭,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杨友国就主动担下了照顾母亲和弟弟的重任。

  “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能不管,因为他们是我最亲的人。”对于自己的选择,杨友国这样说道。

  麻绳专挑细处断,2021年,杨友国母亲丧失行动能力、瘫痪在床。面对生活的不尽人意,杨友国一如过去般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就连饭菜口味也基本做到了母亲和弟弟优先。

  2022年,已年近六旬的杨友国考虑到养猪割草、煮食、喂养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而自己年龄渐大,行动上远不如年轻时那样方便自如,忍痛放弃了养猪这件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照顾母亲和弟弟上。

  “大伯是个很勤快、坚强且善良的人,眼睛虽然看不到,但田里、地里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而且也很体谅我们这些小辈,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就绝对不会喊我们来帮忙。”每天都会来帮助杨友国母亲换纸尿裤的邻家侄女杨万蓉,对这个大伯很是钦佩。

  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 就不会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

  2022年9月5日,泸定地震突如其来,杨友国家原本还算结实的土坯房受损严重,成为了危房。

  借力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杨友国家的重建,在二弟、三弟和周边热心邻居的帮助下,很快动工修建。此时的杨友国,眼睛已因早年受伤的后遗症完全失明。但即便如此,在重建新家过程中,他也总会每天提前烧好开水、准备好茶叶,用自己的方式感谢施工人员,感谢那些前来帮忙的志愿者、村民们。

  震后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甚至远超地震前的水平,常怀感恩之心的杨友国,也常会在与他人攀谈时,提到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关心和帮助,自发成为宣传党的为民好政策“宣传员”。而每当有人问他为何要这样做时,他也总会说:“你看看我现在的新房子,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就不会有我和母亲、弟弟现在的幸福生活。”

  杨友国孝老爱亲的精神,润物无声。村组干部们只要遇到因为赡养老人、邻里矛盾出现纠纷,也常会以杨友国为例调解劝导,“还别说,采用这样的方式,矛盾调解成功率还挺高的。”一位村干部笃定地说道。

  好人寄语:孝老爱亲是责任、是义务,更是人的本性真谛。

  道德点评:杨友国之举虽然平凡,但却展现了责任和担当、孝义和大爱,在平凡之中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用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