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4 17:34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5-01-07 16:27:00 | 查看:76次
万昭玲
【主要事迹】
万昭玲,女,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10月出生,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长冲村村民。万昭玲放弃广东经营多年的服装生意,毅然回到家乡丹林镇长冲村创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把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山变成远近闻名的“豆痴”酱油酿造园。她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做一滴油”理念,以诚信为本,坚持古法酱油酿造技艺,大力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乡邻共同致富,用一股子“痴”劲带领群众“酿造”幸福生活。万昭玲获得泸州好人、泸州市道德模范、泸州市农村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四川省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乡村振兴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坚持诚信为本 艰苦创业传承传统技艺
无论秋冬还是春夏,只要一走近位于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的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总能闻到一股酱油的香气。走进绿荫掩映下的酱油晒场,只见30多亩的山头上,4000多个大缸子整齐地排列着,满缸的酱油正接受着阳光和时光的“洗礼”。而数年前,这里还只是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山,让它脱胎换骨大变样的正是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万昭玲。
今年44岁的万昭玲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前往广东一家制衣企业务工。刚开始,她从事流水线制衣作业。虽然工资不高,但收入稳定。在当了几年流水线工人后,不安于现状的她在丈夫支持下,毅然拿出几年的积蓄开办起制衣厂,自己也当起了“老板”。刚办制衣厂时,由于经验不足,制作出来的衣服版型不对,每件衣服都是亏本销售,导致欠了原料厂和印刷厂的钱。这时,有人提议让她再干一单就“跑路”。万昭玲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她深知,做人做事要以诚信为本,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育她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从小耳濡目染,让她明白了做人做事要讲信义的道理。她暗下决心,欠的钱无论如何都要还上!于是,万昭玲四处奔波,到处向老师学习技术,查找问题,调整衣服版型,自学管理,慢慢地将之前拖欠的钱全部还清,由于懂技术、善管理,企业也很快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2008年,在一次返乡途中,万昭玲结识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酱油酿造技艺传承人李德平老师。在交流中,万昭玲了解到,现在很多酱油企业采用加温制曲等手段短时间大批量生产酱油,其中还需加入各种添加剂进行提色、增香,很多酱油已经没有了儿时的味道。这时,万昭玲想到,自己的父亲也会酿造酱油这门技艺,只是生产规模较小,只有几十平米的一个“家庭作坊”,而且酱油酿造出来后,还要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售卖。于是,万昭玲萌生了返乡创业酿造酱油的想法,把父亲的技艺传承下去,把孩提时代的酱油味道找寻回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享用到更好的酱油。
万昭玲把返乡创业的想法告诉父亲后,起初父亲并不支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万昭玲在广东的制衣企业已经开始稳定赢利,市场行情看涨,丢了挺可惜。二是搞农业产业时间长、见效慢、风险高,如果创业不成,前期投入就都打了水漂。但经不住万昭玲的软磨硬泡,父亲勉强答应了。于是,万昭玲说干就干,拜李德平为师,历经5年的刻苦学习和老师倾囊相授,终于悟得酱油酿造技艺的精华,返乡后与自家酿造技艺相结合,于2015创立了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同年开始打造“酿造园”。园区建立之初,园内没有一条硬化路,通往山上仅有一条烂泥路,只能行人不能通车,发酵大缸只能靠人力一个一个背上山去。为了在夏天之前完成大豆晾晒,连很多男人都背不动的发酵大缸,万昭玲硬是凭着毅力、靠着柔弱的肩膀一个一个背上了山。数百米的山路每天一趟趟走下来,满头是汗、一身是泥,肩膀磨破皮更是每日常态。正是她的坚持和执着,打动了其他人,初期厂里只有不到十人,却齐心协力地完成了几十个人都难以完成的建设任务。
坚持品质为先 树立品牌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古法酿造酱油,从选豆、蒸豆、发霉,到洗豆、新发酵、过滤,再到翻晒、提炼、包装,一批酱油的酿造需要经过60多道工序,至少6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除了工序多,每道工序需环环相扣,不能有闪失,否则将前功尽弃。为了保证酱油的质量,万昭玲坚持选用优质原料,严格遵循酿造工艺,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确保每一瓶酱油都是纯正的品质。夏天是最适合晾晒酱油的季节,万昭玲每天站在38度以上的露天晒场去翻晒40多度的酱醅,在高渗透压的作用下,双手长期处于过敏状态,红肿脱皮几乎成为常态。
为了让人吃得放心,万昭玲酿造的酱油除了按传统的古法手工酿造外,其生产过程均严格按照国家商务部制定的SB/T10170标准进行,并购买了检测设备,建立了化验室。2018年9月,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成功注册“豆痴”牌商标,作出“不含任何添加剂、防腐剂”的郑重承诺,随时接受社会和消费者监督。虽然市场行情越来越好,但万昭玲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产量之前,宁愿延长出货时间也绝不贪图一时的经济效益缩短酱油晾晒时间,确保消费者吃到最地道最健康的纯天然酱油。
万昭玲经营“豆痴”酱油时,始终秉持诚实守信原则,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压力,她从未动摇过初心,坚决抵制任何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行为。有一次,一家化工企业联系到万昭玲,希望能和她合作,在酱油中加入化工成分,生产出成本低、利润高的产品。面对利益诱惑,万昭玲没有丝毫动心,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化工企业的“好意”,坚决捍卫“豆痴”酱油的品质。她表示,我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毁掉从李德平老师和父亲手里传承下来的技艺,更不能辜负消费者的信任。
2019年,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在一次第三方抽检中,检出不合格产品。万昭玲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和诚信经营的理念,立即对产品生产方式及储存条件进行核查,及时调整了生产链条监管方式,后面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关,坚决不让任何有瑕疵的产品流入市场。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使她在消费者中赢得了良好口碑,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抽检不合格的情况。
坚持反哺乡邻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凭着灵巧的双手和辛勤的付出,万昭玲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但她发现家乡还有很多农村群众因为缺少技术和门路,生活还不是很宽裕,如何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是万昭玲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万昭玲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镇、村两委的协助下,从群众手里将280余亩荒地流转过来,然后再将这些土地无偿交给群众耕种,为群众免费提供优质大豆种子,大豆收成后又以高于市场15%的价格进行收购,既解决了酱油的原材料来源,也为群众提供了创收途径。
为进一步发挥专合社作用,万昭玲与古蔺县一家专合社签订了800亩的种植协议,并且在合作中遵守合同规定,履行合作事项,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万昭玲还分享自己学到的经验和技术,帮助村民们解决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2016年,万昭玲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在企业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中心和实践基地,免费举办以大豆种植、传统酿造技艺等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班,年培训5000余人次,实现创业就业率100%。截至目前,万昭玲已带领1000余户村民共同种植优质大豆,帮助群众创收100余万元。
万昭玲返乡创业的这些年,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疫情期间,她主动参加镇、村组织的抗疫志愿服务,每天带领志愿者奔走在大街小巷,和企业员工一起负责厂区及周边区域卫生消毒工作。同时,还积极向抗疫一线捐赠抗疫资金、物资1万余元。每年忆家香公司都会组织向贫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捐款捐物,公司创立至今已累计捐款捐物20余万元,并长期无偿供应丹林敬老院调味酱油和陈醋。同时,公司还主动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帮助贫困户增收50余万元。
十多年来,万昭玲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诚信为本,传承弘扬古法酱油酿造技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大力发展企业的同时,积极带领身边群众共同致富,用农家女的坚持与执着,带领群众“酿造”幸福生活。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