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4 11:40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4-09-24 17:10:00 | 查看:48次
胡林
【主要事迹】
胡林,男,汉族,1970年5月生,中共党员甘孜州白玉国有林保护管理局拉龙林场副场长,30年来,他扎根深山,足迹遍布250多万亩拉龙林场,用一生光阴守护一域森林,接力续写绿色传奇。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甘孜好人”等称号。
胡林始终不忘党的培养,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主动参与并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倾注心血,厚植绿色。身先士卒进行种苗建设和植树造林。团结带领干部职工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按照适地适树适生原则,用汗水和心血与同事一道全面推进种苗基地建设,培育本土云杉、黄花木、桦木、高山柳、花楸、卫矛、柳兰、高山杜鹃等乡土树种,现育苗面积达345.33亩,每年销售各类各龄级苗木300余万株。同时,因地制宜,宜林则林,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建设项目提供大量所需优质种苗。风雨无阻守护森林资源。认真落实甘孜州森林管理制度,采取科学严密的管护措施,形成以职工为主、当地农牧民群众为辅的立体管护模式,在对466.35万亩森林资源进行常年性有效管护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人工造林成果管理,强化中幼林管护,狠抓巡山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火灾扑救等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取得了连续4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好成绩。现森林覆盖率达43.96%,森林蓄积量排列四川省第二、甘孜州第一,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绿色根基。积极作为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为了更好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旅游发展,逐步探索国有林区改革战略途径,申报建成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川沙鲁里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其原始针叶林及阔叶林获得“中国最美森林”称号。
示范引领,勇做产业发展先行者
整合资源,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产业,建立野生菌类采收、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拥有“察青松多”和“沙鲁里山”商标品牌2个、有机食品认证4个、A级生猪屠宰场1个、生态酒店1座,建成州级林业园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联动了餐饮、住宿、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产业,实现了由一产到三产的融合发展。发展林下种植。加大野生菌类采收加工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加工技术,规范加工程序,以市场价收购野生菌,充分调动老百姓采收积极性,打开销售渠道,稳定采销环境,建立一体化产供销体系。同时,大力建设白玉县高原苗木中藏药材现代林业园区,以示范引领种植、野生驯种、林下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种苗培育的方式培育种植莨菪、野生赤芍、铁棒漆、羌活等道地中藏药材850亩。发展林下养殖。一是大力发展藏鸡、藏香猪林下养殖产业。利用林场环境和林场种植的绿色蔬菜养殖,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产品绿色健康,远销往北京、成都、重庆等地。二是持续加大对A类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标准化建设力度,主动承担全县21所中小学校肉类配送工作,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为适应生态旅游的发展,以察青松多酒店为生态旅游接待中心、康养基地,充分利用四川沙鲁里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结合园景观化、游览性和吸引力的设计和建设,打造吃住游玩一体的产业链条,促进地方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品牌建设。在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拥有“察青松多”和“沙鲁里山”商标品牌,并获得高原雪菊、松茸、獐子菌、藏香猪肉的有机食品认证。目前,正积极对接“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加快融入“甘孜森工”品牌体系,建设地理标志性林产品,塑造和增强品牌影响力、竞争力。
善做善成,争做乡村振兴领路人
知责担当、主动作为,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依托白玉县高原苗木中藏药材现代林业园区,通过“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产业带动、就业帮扶,让群众了解最新发展政策、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就业频次,增加日常收入,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主动联农带农。园区先后与仲学村、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输送技术,并与周边老百姓签订用工合同,走联农带农、产业化规范化发展之路。现每年用工约1200个,涉及农户52户,直接带动农户数48户,联农带农比例高达92.3%,充分发挥了实验、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实用技术。为加快园区建设过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引导推广实用的苗木培育、中藏药材种植、大棚种植、温室采光与调节等技术,让老百姓干中学、学中干,掌握技术,提高生产技能。拓宽老百姓增收渠道。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园区提供优质良种和技术指导,以市场保护价格收购农户所种植的中藏药材,充分调动了周边群众种植中藏药材的积极性。并积极鼓励老百姓采集林下腐殖质,有偿提供给园区改良土壤,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增加收入,既保护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33年来,胡林同志始终牢记森工人的责任和担当,用满腔的热血扩大并守护白玉的绿色版图,用朴实的情感和辛勤的努力发展林下经济,把实惠落到实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两翼齐飞的局面,真正让发展成果惠民利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林业力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