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好人]宋兰芬,弥留之际把金耳环捐给地震灾区

发布时间:2008-10-20 08:00 | 来源:秦楚网 2008-8-7 9:00:01 | 查看:2420次

  这是一位在风霜中坚强挺立的女人,她生长在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当过会计、营业员,体验过农村生活的酸楚,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扶贫济困,爱心不泯,最后倒在肿瘤和糖尿病的双重绝症之下。

  这是一位在平凡中彰显大爱的母亲,因为病魔花光了所有积蓄,在生命之路的最后边缘,却放不下一个心愿:把珍藏了20多年从未舍得佩戴的金耳环捐给地震灾区,以希为受难同胞献出一份爱。

  宋兰芬,一位普通的中国母亲,她用生命的最后光芒,为我们演绎了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大爱……

  6月12日,房县百货公司退休女工宋兰芬因患癌症和糖尿病,在市太和医院走完了她67年的人生之路。然而,她身前留下的故事却没有结束……

  离宋兰芬去世已经一个多月了,但其生前的两个心愿却没能实现:把遗体捐献给国家作医学研究;将自己珍藏了20多年的一对新耳环捐献给地震灾区的同胞。

  每当想起这些,女儿胡华就忍不住潸然泪下。

  在母亲去世前后的50多天里,为了实现她那质朴而又真诚的心愿,胡华和父亲胡武俊及亲友一边忍痛料理后事,一边奔波于郧阳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和市红十字会、市民政局之间。随着宋兰芬老人的病情不断加重,肺部癌细胞蔓延全身,在顽强挣扎了15天后离开人世。母亲去世的当天,在她病床边的床头柜里,胡华发现了母亲临终前几天留下的字条:金耳环的事不知道办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位即将离开人世的母亲最后的一丝牵挂。

  在宋兰芬去世前,因为捐献遗体和处理耳环这两件事情均遇到了意外的周折,最终让心地善良、生命顽强的老人抱憾而去。

  母亲放不下的两个心愿

  67岁的宋兰芬出生在房县军店镇一个偏僻山村,干过基层会计、邮电所话务员,在县百货公司当过营业员,1995年从县百货公司退休。她平生乐善好施,是邻里乡亲眼中的“好人”。据胡武俊回忆,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宋兰芬帮助过的人实在太多,是远近闻名的“菩萨”。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好人”宋兰芬在体检时,发现自己肺部有斑块,同时患有糖尿病。今年5月初,宋兰芬因肺癌恶化,不挺地吐血,腿部出现僵硬,不能行走,再次入住市太和医院肿瘤科。医生明邦春告诉她,其肺部肿瘤已全身转移,腿部出现血栓。宋兰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那几天一句话也没有说。

  5月20日,宋兰芬起得很早,坐着轮椅在医生值班室门口逗留。主治医生明邦春说,老人是为了托付他一件事,想将自己一对珍藏了20多年的金耳环捐给四川地震灾区。明医生告诉她,你现在治病需要大量的钱,自己还是留着吧!宋兰芬说:“灾区的人比我更需要钱,你就帮帮我了个心愿。”明医生不明白老人为何要相信自己,就问女儿和老伴知道吗?老人解释:“我已经连累他们很久了,不想让他们为此事烦心。”直到明邦春表示一定帮她时,老人才放心地回到病房。

  5月26日,宋兰芬请太和医院肿瘤科医生联系到在太和医院质控办工作的侄子胡怀明,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第一个愿望:“我死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或许对医学研究有帮助。”她还三番五次叮嘱侄子不要声张,她不想给女儿和老伴增加心理负担。

  接到这个委托,胡怀明先是一震,很快答应了老人的要求。但是心理很沉重,替老人保守着这个秘密,按照老人的吩咐打听消息。

  没有签完的一份协议书

  胡怀明后来得知,捐献遗体并非小事,需要本人遗嘱或申请及遗体捐献者直系亲属的签名,才能到合法机构申请登记、公证。而且市红十字会明确表示没有这个条件,还不具备接收遗体捐赠的资质。湖北只有武汉及武汉周边几个城市的红十字会具备。

  此时的宋兰芬已明显跟不上前几日的状况,腿已不听使唤,肿得像萝卜,上下床要靠帮扶;偶尔还会吐血,不能吃东西,声音嘶哑,发音变弱。

  “必须尽快联系捐献遗体的事。”看到老人期待的眼神,胡怀明这位性格刚强的中年男子竟流下了眼泪。他想,自己是老人最信赖的人,一定不能让她失望。

  6月2日下午,胡怀民再次前往郧阳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负责的李老师说可以接受捐献,但需要办理各种手续。胡怀民悬着的心总算舒缓了一些,他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老人宋兰芬。老人握了握他的手,好像是很感激的样子。

  后来的几天,胡怀明马不停蹄。当他拿着遗体捐献协议书交由亲属签字时,一个让老人伤心的事情发生了,缺老人宋兰芬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原来,老人的身份证还放在老家房县。而此时已是6月11日上午11点,离老人去世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医生告知要抓紧。一家人顿时又陷入了困惑。

  宋兰芬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嘴巴抽搐了几下,然后吃力地抬起了一只手,去摸床头柜上的东西。老伴胡武俊明白,她是要拿笔,就连忙递给她。果然,老人写了6个字:快去拿身份证。已年近70的胡武俊知道这是最后的时刻,一定要赶在前面,否则老伴不会原谅自己。于是,简单吃了几口饭后,胡武俊便搭上了开往老家的班车。

  谁知,这一走却是胡武俊和老伴的最后诀别,这几个字也是宋兰芬最后一次和老伴的交流。6月12日清晨,胡武俊还在赶路的途中,听到了从医院传来的噩耗。

  一个迟到的身份证和一份没有签完的协议书成了宋兰芬永远的遗憾。

  辗转接力的特殊捐赠

  宋兰芬老人的耳环并没有如期捐献出去,而是几经周折。明邦春拿到耳环后就与太和医院工会取得了联系,但工作人员答复:只接收捐赠的现金,金耳环不好保存也不好作价。捐赠遇到麻烦,明邦春医生没有将这个“坏消息”告诉宋兰芬,而是将耳环转交给老人的女儿胡华。

  端午节这天,是宋兰芬全家在病房团聚的日子,病房来了很多人。胡华发现母亲这一天虽然极度衰弱,但眼光总好像在寻找一个人,“她也许是在寻找明医生,因为前几天她还问过明医生关于耳环的事,明医生没有正面回答。”

  6月12日在老人去世这天,有一个人显得格外伤神,“我没能把老人家的耳环捐赠出去,心理堵得慌,好象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太和医院肿瘤科明邦春医生有些哽咽。

  此时,胡华紧紧地攥着这对发烫的耳环心里一阵难过,觉得对不起母亲,因为没有把这件事办妥。她曾想把这对耳环留下来作为纪念,自己再掏点钱捐给灾区,但她不想用自己的无知毁灭母亲美好的心愿。

  其实,早在5月25日,胡华就曾打电话到市红十字会询问捐赠耳环的事,工作人员称没有接收过这种物件,需要请示领导后再给回复。6月1日下午,胡华又打电话到市红十字会询问情况,对方告知这个物件不好处理,并表示谢意。其后,胡武俊还亲自到市红十字会跑了一趟,均未促成。

  在妥善安排了宋兰芬后事之后,6月23日,胡武俊再次来到市红十字会,看能不能请他们将耳环折个价,无论多少都行。对方说,你可以到民政局问一问,他们那里接收物资。6月30日,胡武俊来到市民政局救灾办,答案是他们接收的捐赠都是衣物被服,接收首饰没有过先例。此事再一次搁浅。

  一个与爱同在的生命

  一天,胡武俊得知商场可以回收金银首饰,只不过价格要比售价低得多。7月18日,胡武俊在女儿胡华的陪护下来到五堰商场,终于将这对黄金耳环以564.80元的价格进行兑换。

  7月24日上午,久雨后的十堰似乎变得晴朗起来。这一天,胡武俊一家人显得格外开心。因为,已故老伴宋兰芬临终前的愿望今天就要实现了。在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红会秘书长陈正环热情接待了父女俩。

  “这是金耳环折价后的钱,一共是564块8毛,请收下她的这份心意。”陈正环激动地说:“你们来了多趟,辛苦了,我代表红会和地震灾区的人民感谢你们的深情。”

  说完,陈正环向胡武俊老人颁发了由副市长高勤签发的《捐赠证书》,上面清楚地写着:此证明宋兰芬捐赠首饰变卖款五百陆拾肆元八角整。

  一位个性坚强的山区妇女,就这样为自己的生命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一位大爱无边的中国母亲,就这样为后人诠释了普通女性生命的价值。

  通讯员 梁时荣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