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9 12:32 | 来源:湖北文明网 2024年07月30日 | 查看:1998次
冉晓俊在工地仔细检查工程质量。
冉晓俊在三峡升船机底部检修。
冉晓俊检查混凝土墙面。
7月25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下简称:三峡局)基建办公室副主任冉晓俊站在秭归翻坝物流园的三峡通航工程检测维修基地,远处是巍然屹立的大国重器三峡大坝,手中是亟待成型的船闸检测维修基地蓝图,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的维修者到守护大坝船闸安全的建设者,17年来,冉晓俊先后承担过葛洲坝船闸、三峡船闸的检修工程十余次,潜心钻研发明专利近十项,用一片赤诚之心护佑大国重器。今年,冉晓俊荣登2024年第一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
立下志愿:扎根宜昌护佑大国重器
1984年,冉晓俊出生在贵州省余庆县,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乌江从家门口穿流而过。由于乌江水利资源丰富,冉晓俊从小就听说这里要兴建一座构皮滩水电站。
高考时,冉晓俊大学志愿选择了水利水电专业,希望早日学成后,为家乡修建水电站,造福当地居民。可是,直到他大学毕业,家乡的水电站还未建成,他不得不面对严峻的就业现实。
一次实习经历,让他和有着水电之都之称的宜昌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他站在巍巍大坝船闸的底端,用手触摸着坚固的通航建筑物时,心情像大坝泄洪时的江水一样,汹涌澎湃。“这是多少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铸就的大国重器,能参与其中是我最大的荣耀。”冉晓俊激动地说。
2007年7月,冉晓俊成为三峡局通航工程技术中心的一名水工技术员,负责船闸的检修工作。
冉晓俊白天在工地上勘察,晚上就在单位学习看图纸。凭着水电专业知识的基础,在加班加点地“啃”下无数张图纸之后,他对复杂的机电系统了然于心。
怀着对大国重器的那颗赤诚之心,冉晓俊冲锋在急难险重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持续数十天的船闸检修,他每天在阴暗、潮湿、沉闷,蜿蜒数公里的闸室廊道内来回爬行巡检10余个小时。年纪轻轻的他经常累得双膝刺骨般的疼,可是第二天,他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
初冬时分,为了抢修船闸设备,需要站在坝底江心的水中施工。他个子不高,冰冷的江水经常漫过防水裤,从胸口倒灌进去。同事发现后要他赶紧上去换衣服,他却摆摆手说:“太耽误时间了。我们加把劲,快点修好设备。”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齐心协力,迅速完成了抢修任务。在众人欢庆船闸故障排除时,他却冻得嘴唇发紫、浑身颤抖。“能够检修大国重器是难得的经历,我一定要认真学习,绝不能放过每一个环节!”冉晓俊说。
在师傅王黎明精心指导下,冉晓俊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水工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上岗仅2个月的他便被派往广西参加某水电站修复工程。
在广西修复施工期间,他白天跑现场、爬竖井、钻廊道;晚上进行方案研究和施工资料整理,常常工作至深夜。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蹚过冰冷、齐腰深的河水,只身下过20米深的机组蜗壳。
连续六个月的工作,他多次攻克技术难关,圆满完成各项支援任务。
在宜工作多年,冉晓俊依然情系家乡。一个偶然的机会,冉晓俊回到家乡参与构皮滩水电站升船机检修工作。站在水电站前,脑海中却浮现出三峡大坝的画面,一样的山水,一样的大坝,一样的场景。冉晓俊忽然明白,他儿时的愿望已经在第二故乡——宜昌实现了。
创新研发:多项专利应用船闸行业
从2009年开始,年仅25岁的冉晓俊就开始承担起葛洲坝船闸的检修重任。
2012年,葛洲坝一号船闸结构存在二次进浆技术难题,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冉晓俊担任维修技术负责人。
冉晓俊发现,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维修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创新研发技术,才能治标治本。
要在宽阔的坝底寻找并排除微小的故障点,难度极大。他白天下到坝底排查,晚上拿着图纸研究。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他首创的“风引化学灌浆”工艺,借用风力将灌浆材料强压进渗透处。方案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解决了工程技术难题,还提高了工程质量、节约了工程成本。
到目前为止,冉晓俊已先后10余次担任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大修技术负责人,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巍巍大国重器不仅是他的工作平台,更成为他技术创新的广阔舞台。
他潜心钻研,创新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他的每一项创新成果,都在船闸维修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他先后撰写《风引化学灌浆新工艺在船闸渗漏处理中的应用》《左江电站坝体横缝漏水化学灌浆处理》等10多篇科技论文,参与研制开发近10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一种风引化学灌浆装置》等5项技术创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风引化学灌浆装置及其灌浆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葛洲坝船闸大修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中国航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技术创新硕果累累。他首创的“风引化学灌浆”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广泛应用于全国船闸行业,大幅提高船闸检修效率,有效缩短船闸检修时间,直接间接创造社会价值超过一亿元。
坚韧不拔的匠心,长期苦干的品质,终于结成丰厚的果实。
冉晓俊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他逐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水工高级工程师,并履职通航工程技术中心技术部副主任。
即使冉晓俊已开始从事管理工作了,但是那一颗永动的“创新心”始终激发着他不变的“技术魂”。他带领几名年轻技术人员成立了项目攻坚小组,经常会利用休息日,深入到葛洲坝船闸调研、试验,攻克船闸维修的技术难关。2023年,他经过两年的研发,完成了船闸科研项目,既解决了现场技术问题又形成理论成果,获得了专家评审通过。他不断向着创新研发的台阶迈进,今年,他又带着技术小组,在每个周六周日前往船闸,研发水工维护建筑技术科研项目。
作为三峡局水工领域的技术骨干和行家里手的冉晓俊,更多地承担了传帮带责任。“我的荣誉和成果都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获得的,现在该我来当这个肩膀了。”冉晓俊说。他认为,要传承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从老一辈三峡通航人身上学会的匠心与责任。
勇担重任:守护峡江船舶安全通航
2021年底,冉晓俊调任三峡局基建办副主任,开始负责三峡通航工程检测维修基地建设。该工程位于秭归县三峡库区南岸,工程实施后,将更好地满足三峡船闸、三峡升船机、葛洲坝船闸及通航配套设施的检修需要,提高通航设施快速检修能力、两坝船闸的应急抢修抢险能力和船闸运行维护技术水平。
站在工地,看着工程车、挖掘机在身边忙碌穿梭;遥望远处,游轮、货轮在川流不息的江面有序过闸,冉晓俊怀念以前的工作,更珍惜现在的岗位。
“无论是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不管是船闸的维修者还是基地建设者,所有的工作职责和使命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书写三峡通航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三峡枢纽河段上的船舶早日平安回家。”冉晓俊满怀激情地说。
他每周都会前往工地勘察,即使节假日也会自己驾车去基地检查,戴着安全帽爬上位于秭归茅坪的检测维修基地的作业平台。他坚信,只有深入工程建设最前线,才能更快地掌握工程内核。
待人处事谦逊的他,对工作却显得“斤斤计较”。“项目是国家出钱建设的,一分钱都不能浪费;施工材料事关安全质量,一个钉子都不能少。”冉晓俊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他经常会因为设计图纸上不必要的工艺程序,和设计方争得面红耳赤,坚持让对方修改。他经常在休息日,天不亮就赶到工地现场,检查质量安全情况。“这种时候,遇有马虎的施工人员会‘打折扣’,我得盯紧。”几个月下来,冉晓俊对安全质量施工中的问题摸得门清。
随着工程的推进,冉晓俊终于明白了领导对他委以重任的良苦用心。
在查看检修生产车间设计图纸时,有着多年船闸维修经验的冉晓俊果断地看出了问题。“船闸的结构零部件体型、重量较为特殊,通往基地的道路设施和停放场所必须予以充分保证。”
他组织对基地的桥梁荷载、道路和回转广场转弯半径、建筑物平面位置等都进行了优化,力求做到一步到位,避免了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2023年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宜昌召开,冉晓俊负责的检测维修基地工程,受到了前来调研考察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今年4月底,冉晓俊被评为2024年第一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中国文明网、文明湖北微信公众号,以及央视、《光明日报》《中国交通报》《三峡日报》等媒体都报道过他的事迹。他收到了亲友们发来的祝贺短信,还有读者在微信公众号上留言。
从众多热情洋溢的留言中,他充分感受到了大家的关爱。“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该做的事情,却因为大家对大国重器的热爱,而受到了关注。我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坚持技能报国,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不负使命,为三峡通航的美好明天不竭奋斗。”冉晓俊坚定地说。(三峡日报记者 崔艳华 通讯员 蒋艳玲 图片均由三峡日报通讯员 张博伦 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