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19 10:13 | 来源:新华网 2024-07-18 10:22:53 | 查看:4979次
红衣翩飞,长发飞舞。盛夏时节,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一年一度的“晒衣节”近日如期举办。欢快的敬酒歌、香甜的迎客酒、多彩的民俗展演……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变得愈发热闹,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寄情山水,开启现代与传统、都市与田园的对话之旅。
大寨村距离桂林市区约2小时车程。走进大寨村,可以看到层层梯田环抱于山间,绿意掩映的山坡上,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错落分布其间。一条条石板小路上,不时有身穿红色瑶族服饰的村民和国内外游客穿过。
来自福建的游客陈海涓在暑期带孩子来大寨村感受少数民族风俗。她表示这里梯田非常美,村民都非常热情,孩子们在这里收获很多。大寨村里既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还有现代化服务。村民身穿红色衣服游走在青山之间,红绿的色彩对比,让人震撼。
7月11日,在大寨村,当地群众身着民族服装走在梯田里。(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村落里经常可见打卡拍照的中外游客。来自阿根廷的游客尼古拉斯和同伴走到半山坡的开阔地带,用手机记录下旅游的美好瞬间。在尼古拉斯看来,大寨村生态很美、空气清新、干净整洁,在这里不仅能贴近自然,还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宿和餐饮店也很有特色。
来自德国的游客欧路迪在大寨村体验传统“晒衣节”后感慨万分。他认为大寨村风景很美,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保留得很好,梯田规模更是让人惊叹。在这里,农业的发展并未破坏生态系统,水稻种植、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实现了共生发展。
7月11日,在大寨村,演员们在表演传统民族舞蹈。(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回忆起近年来的发展,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余琼通恍若隔世。“以前靠山吃山,村民生活过得穷苦。现在靠山吃山,村民通过文旅融合走上致富路。”余琼通说,因为大山的阻隔,大寨村一度是贫困的代名词。“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过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弯又一弯。”一句顺口溜诉尽了当初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面对莽莽群山和片片开荒之地,如何发展成为一代代大寨人不断探索的目标。经过各种尝试后,大寨村走出一条梯田景观和丰富的红瑶文化同步发展的路径,村民过上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新生活。随着乡村旅游越发红火,2022年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在大寨村,一年四季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梯田风光:春日放水春耕,水面上倒映着天光云影;夏日绿意盎然,在虫鸣蛙语中感受诗情画意;秋日稻浪涌动,金色稻田里诉说丰年;冬日雨雾缭绕,在梯田雪景中感受静谧。
随着旅游业的红火,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创业,村里的民宿和餐饮业迅速发展起来。返乡创业青年现在主动融入乡村生活,旅游生意越来越好。青年潘德雄2018年在村里开办了一家融合了瑶族风格和现代元素的民宿,很受游客们欢迎,旅游旺季还得提前网上预订。为更好丰富业态,他还经营了一家咖啡奶茶店和餐馆。
村里游客来自全球各地,如今咖啡奶茶店已成为他们交流的平台,社交属性越发明显。目前,潘德雄正在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争取向外国友人讲好村里的故事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另外,为了丰富游客晚上的娱乐活动,他正在完善露营场地,为游客提供全天候旅游服务。
外国游客在大寨村一家民宿里面点菜。(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如今的大寨村产业趋强、人气渐旺,通过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大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潘李高表示,2023年大寨村接待国内外游客70.8万人次,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725万元。目前,全村有大小餐馆、农家乐、民宿等200多家。余琼通也认为,如今大寨村村民越来越意识到传承瑶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态的重要意义。不少有情怀、有想法的年轻人正积极为大寨村的发展建言献策。随着人才的持续流入,大寨村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往期回顾: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记者:黄庆刚、张卓文、姚湜
编辑:周佳苗、马宇聪
设计:王亚婧
校对:李然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