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蒋萍:人人都有夕阳红,敬老孝老树新风(2图)

发布时间:2024-07-06 20:27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4-03-12 14:29:00 | 查看:125次

蒋萍

  【主要事迹】

  蒋萍,女,汉族,射洪市金华镇凯旋社区人,出生于1973年5月,家庭主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是小时候享受过如水的母爱,滋润成长;如山的父爱,遮风避雨,才能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做到“乌鸦反哺”,共同构建爱的港湾。

  在平日生活中,她负责着整个家庭的大小事务,在照顾患病的丈夫黄江之余,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二级肢体残疾的婆婆姚永珍身旁,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2020年上旬,黄江的母亲姚永珍不慎摔倒,由于未引起重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确诊为老年性偏瘫。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大小便失禁、行为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婆婆原本是家里的主心骨,平日里性格开朗,和蔼可亲,她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兄妹六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正值新冠疫情期,蒋萍和儿子黄金鸿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婆婆姚永珍身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一个多月里来,蒋萍每天的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早上很早就要出门,脸都来不及洗,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她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婆婆吃得不卫生、不可口。由于蒋萍患有长期听力障碍,她在正常交流理解中会存在中度限制,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所以她每次去医院给婆婆办理手续时,都十分费力,有时候听不见声音就反复问工作人员很多遍,或者给儿子发消息来帮忙。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经过这段时间的卧床,婆婆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依靠她自己上厕所是不太现实的。每当婆婆大小便失禁拉在裤子里时,蒋萍赶来后就赶紧先给婆婆擦身洗手换衣服,把婆婆背到轮椅上,然后她把床上的床褥换掉,把大小便清理干净,再让婆婆舒舒服服地坐到干净的床上,她从来没有对婆婆有过一点点责怪。即使婆婆大小便失禁,蒋萍还是每天陪婆婆聊天,逗婆婆开心。此后的两个多月里,蒋萍和她的儿子轮流地架着婆婆,在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他们还要给婆婆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婆婆做理疗。

  作为一名具有三级听力的障碍的残疾人,蒋萍的家庭并不富裕,平时的开支不仅要供上大学的儿子,还要承担丈夫的医疗费。婆婆出院后,除了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为了让婆婆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每天,她和丈夫帮婆婆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她这两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蒋萍对婆婆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她的细心上,婆婆体温的高低、天气的冷热等,她都时刻挂在心上,虽然有时候听不清婆婆的声音,但是她都会竭尽全力去理解婆婆想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是每一个细节,她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蒋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在与蒋萍交谈过程中,她没有一点怨言,她说:“这些都不算什么,都是她作为子女该做的,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孝敬老人应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任何事情都会越来越好。”蒋萍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抬望前路,她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婆婆以及丈夫和儿子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蒋萍的父母早逝,而蒋萍的婆婆都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让婆婆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蒋萍最大的心愿。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2024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孝老爱亲类]遂宁蒋萍:人人都有夕阳红,敬老孝老树新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