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0 21:25 | 来源:央视网2024年06月19日 14:29 | 查看:4445次
央视网消息(记者/杜安琪 编辑/阚纯裕):近期,有高校学生向央视网《新闻+》记者反映,毕业前请导师和同学吃饭,饭菜、酒水和礼物人均花费几百上千元。据称,毕业“谢师宴”在一些院校是“师门传统”“每年都有”,给学生们造成了经济压力。
上海某高校学生沈书正在筹备今年的谢师宴。“我们7个研究生毕业要请40多人吃饭,人均费用500—1000元。另外还有师门礼物300元,鲜花酒水人均500元,酒水买少了还担心老师不满意。”沈书称,虽然平时导师会请学生们吃饭,但是谢师宴一般要学生出钱。由于刚毕业还没有开始工作,请客的钱沈书都是向爸妈要的,“内心觉得很丢人。”
沈书介绍,宴请的40人中包括自己研一到研三的4位导师、师娘和所有同组的学生。“我们组比较大,有四位导师和一个研究中心,谢师宴就会请很多人。”在读研一、研二时,沈书已经参加过两次学长、学姐请客的谢师宴,这算是一种“师门传统”。不过,沈书表示,自己毕业后准备离开当地,对于这种活动“肯定是不想去的,但是看在导师的面子上又必须去”。
湖南某高校硕士毕业生米航也和3位同学一起,为20多位师生举办了谢师宴,平摊后每人的花费在1500元左右。“往届师门都是去更高规格的地方吃饭,我们这一届已经硬着头皮降规格了。”她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原本毕业季需要花钱的地方就多,答辩、搬家、拍毕业照已经让她的存款所剩无几,却还要支付豪华谢师宴的费用,“穷学生剩下的日子只能吃土了”。但是,由于谢师宴也是“师门传统”,导师带的学生没人敢不去,米航也不得不参加。
“谢师宴的实质性内容,就是打圈敬酒说些吉祥话。”湖北某高校毕业生林静明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她参加的谢师宴“连饭带酒水每人500元,饭很难吃,大部分钱都花在酒水上了”。但是,谢师宴每年毕业都会举办,“如果不参加会被同学在背后议论和指责”。林静明还介绍,其实学院很多导师会体谅学生的经济状况,主动选择在平价餐厅举办谢师宴,甚至有导师自掏腰包请学生吃饭,可惜自己的导师并不会考虑这些。
对于谢师宴这种形式,沈书表示,“其实我也挺不理解的,我只想感激我自己的导师”。米航也认为,“有同学特别想感谢一下老师,让他自己单独感谢就可以了,没必要拉着同门一起”。
“学生毕业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请导师吃饭,是一种感谢老师多年培养和恩情的方式。但是,现在一些高校的谢师宴已经严重变味了。”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晶环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有些导师过度在意自己的面子或者有攀比心理,认为谢师宴的规格和花费,就等同于学生对导师的情感。一些餐厅和酒水商家也宣传称,高昂的包桌消费才能表达对老师的感谢。这些都助长了谢师宴的奢靡风气。”
陈晶环认为,要求学生宴请导师团队里所有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为其高规格的餐饮和酒水消费买单,不是“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导师和学生双方都应该抵制这种奢靡的行为。“对于高校导师来说,科研成绩和学生的发展情况才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如果在学生刚刚毕业的时候就要求其支付高昂的宴请费用,过度追求谢师宴规格和排场,这反而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
近几年,各地纪检部门及教育系统都出台文件,明确抵制变味的“天价”谢师宴。陈晶环认为,高校教师更应该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抵制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的风气。此外,学校在毕业季的时候也应该倡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感谢师恩,帮助学生减轻人情压力和经济负担。
对于高校学生,陈晶环认为“向导师表达感谢方式有很多种,用一些朴实、真诚的行为来表达情感,我觉得完全是可行的,不建议用超出自己负担能力的昂贵谢师宴的方式来表达感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沈书、米航、林静明皆为化名)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