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多深路有多远——记亚力坤·奥斯曼和他的“乡村校园志愿(图)

发布时间:2011-04-12 07:18 | 来源:新疆日报网 2011-4-8 8:52:00 | 查看:1424次

亚力坤·奥斯曼(前排着黄衣者)(中国好人网配图)

  2007年10月以前,“公益、慈善”对于乌鲁木齐海关缉私处副处长亚力坤·奥斯曼来说仅仅是个概念,当时,他一家有房有车,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他自己也没想到,对朋友的一次承诺,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慢慢被公益事业吸引,并在2008年1月组建了由自己担任领队的乡村校园志愿者(简称VSV),成为新疆乃至中国乡村志愿者大军中一面鲜艳的旗帜。

  为了一句承诺,他当了8天“监工”  

  2005年10月,亚力坤·奥斯曼到北京出差,身为公司老总的周宣与他聊天时说,她有一个心愿,想资助一所贫困乡村学校5万元钱。亚力坤·奥斯曼当时就说,你直接捐给哪个慈善机构不就完了吗,周宣听完,没说什么。

  “当时,我对公益事业不感兴趣,也从没想过要从事公益。单位要捐款,说两百就两百,有时还觉得怎么总是没完没了地捐钱。偶尔看到报纸刊登一些慈善家对公益事业那么执着,投入那么多金钱、时间,我还纳闷,他们图的是什么?”亚力坤·奥斯曼说。

  2007年10月底,周宣与亚力坤·奥斯曼通话中,又提起给贫困乡村小学捐款的事,都两年了还没着落。

  “条件差的乡村学校新疆有的是,我给你找一所不就行了吗!”亚力坤·奥斯曼随口答应下来。

  不久,经教育系统朋友介绍,亚力坤·奥斯曼与和静县和静镇查汗通古村第二小学取得联系。为了不辜负朋友的信任,亚力坤·奥斯曼决定亲自到学校考察一番。

  “那一天我记得非常清楚,是2007年11月的第一个周末,后来这个日子也成了我们团队的节日。”亚力坤·奥斯曼说。

  为了迎接亚力坤·奥斯曼,学校师生特意在校园里洒了水。走进校园一看,果然破败不堪,四排校舍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外墙已有裂缝,多处内墙留有漏雨后的水渍,许多窗户都没有玻璃。用了三、四十年的桌椅,早已看不出当初的颜色,随处可见小刀的刮痕,唯一的篮球架,也近40岁“高龄”。

  当时做完预算,每平方米单价450元,总价突破了10万元。亚力坤·奥斯曼打电话给周宣,说预算超了,怎么办?周宣随即表示,“没问题,我再加5万元。”但周宣有个担忧,担心钱用到别处。

  “从头到尾,我做义务‘监工’,保证一分钱不被挪用。”亚力坤·奥斯曼一口应承下来。

  2008年3月29日,南疆正是桃红柳绿时节,亚力坤·奥斯曼利用休假乘火车前往查汗通古村第二小学当义务“监工”。

  一到和静县城,校长早已在县宾馆为他预定好房间。但亚力坤·奥斯曼谢绝了校长的好意,就住老乡家里,方便监工。在他一再坚持下,校长将他安排在村四组组长艾山江家里。

  到了学校,维修工程已经开工8天。走近一看,刚刷过的墙,墙皮已经开始脱落,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裂缝。门也很粗糙,按照预算门窗应该全换成新的,但施工方只是简单地翻新了一下。

  “当时把我气坏了,心想这个包工头真是黑到家了!”亚力坤·奥斯曼说:“再一看协议,发现不少环节都变了。我当时就质问他们,你们家的活也是这么干的吗?并且要求他们全部停工。”

  随后,亚力坤·奥斯曼打电话向一个搞建筑的朋友咨询了当时建筑市场行情及建材价格,三下五除二将高报的材料价格及工时费全砍了下来。

  第一天当监工,亚力坤·奥斯曼累得腰酸背疼;第三天,脸晒得通红,嘴唇干裂,第七天,他花3000元钱买来丁香、榆叶梅、火炬树、榆树等种在校园里,墙上种上了爬山虎。

  “8天监工,每天工人上班我上班,工人下班我休息。”亚力坤·奥斯曼说:“这是我头一次接触公益事业,虽然人瘦了,脸黑了,但是很开心。”

  他做的好事,连一个小孩子都记在心里  

  关注公益,第一件打动亚力坤·奥斯曼的事情就是与查汗通古村第二小学的那个孩子的对话。

  那是第五天清晨,清新的阳光洒满了校园,四周一片寂静,亚力坤·奥斯曼缓步走在即将完工的校园里,在3年级教室里看到一个孩子,他正抱着为学校新买的单人课桌,脸蛋轻轻贴在米黄色的桌面上,好像沉醉在童话世界里。亚力坤·奥斯曼轻轻走过去,孩子抬起头看着他。

  “你喜欢现在的环境吗”

  “非常喜欢,叔叔,这些钱都是你出的吗?”

  “不是,是我北京的一个朋友。”

  “我不信,你天天都在这里。”说话时,孩子的样子显得非常可爱。

  亚力坤·奥斯曼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没再说什么,走出了教室。

  “那一刻,我心里特别舒服,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好事,可是连一个小孩子都记在心里,我感到自己这些天没白忙。”亚力坤·奥斯曼说。

  第六天,5、6个孩子围着亚力坤·奥斯曼。亚力坤·奥斯曼问他们,“你们谁家有电脑,请举手?”没人举手。

  “你们谁会用电脑?”还是没人举手。

  “你们谁见过电脑?”这时一个小男孩说,在电视广告里见过;另一个小女孩说:“在县城表姐家里见过。”

  “我给你们买台电脑,喜不喜欢?”亚力坤·奥斯曼话音未落,孩子们一下子高兴地蹦了起来。

  在亚力坤·奥斯曼的严格监工下,不但工程质量大家满意,还省下两万元工程款。是退给周宣,还是怎么办?亚力坤·奥斯曼眼前忽然一亮,何不给孩子们买电脑,建个电脑室。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周宣,周宣连声称好。就这样,亚力坤·奥斯曼买了5台神舟电脑并购置了电脑桌椅,查汗通古村第二小学终于有了期盼已久的电脑室。

  也正是这件事情触动了他,亚力坤·奥斯曼逐渐开始关注公益事业。

  那一人一盘抓饭、一碗井水的场景感动着他

  临走那天,在送行的路上,艾山江有些为难地对亚力坤·奥斯曼说,你的好,我们全村人都记在心里。但是现在,村里最大的难题是缺水,每年7、8月份,各村都在等水,有时一等就是几天,还经常为了抢水发生争执。你能不能和朋友商量一下,为我们村里打口井。

  “听完这个话,我当时头一下蒙了。”亚力坤·奥斯曼说:“我心想,维修校舍只是完成对朋友的承诺,再打一口井还得要8万元啊,我当时没表态,但看得出来,艾山江很失望。”

  在那之后,亚力坤·奥斯曼和周宣在一次通话时,无意中提到了水井的事。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觉得自己真是没事找事。”亚力坤·奥斯曼说:“但三天后,周宣来电说她打算出资打井,让乡里报预算。”

  我说,“你刚出10万,又出8万,算了吧。”

  但周宣表示这个钱一定要出,朋友的一片爱心深深打动了亚力坤·奥斯曼:“既然你出钱,那我出力,开工仪式我参加,出水我也参加。”亚力坤·奥斯曼拍着胸脯说。

  随着打井日子的临近,亚力坤·奥斯曼心里忽然莫名地紧张起来,万一井址选不对,打不出水怎么办?甚至有时做梦,亚力坤·奥斯曼都梦到井塌了,不出水。

  2008年6月2日,亚力坤·奥斯曼先后参加了选井址和开工仪式,井打到6米多,出水了,亚力坤·奥斯曼心里踏实了,最后井打了86米深。

  出水仪式当天,全村人仿佛过节一般,每家出10元钱,几百口子人在井边支起大锅做抓饭,横幅上赫然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并将水井命名为“周宣井”。

  由于从乌鲁木齐赶来,亚力坤·奥斯曼晚到了半小时,饭虽然熟了,但是大家一直没开锅。亚力坤·奥斯曼赶到时,看到每个人面前摆着一盘抓饭,一碗井水。村长动情地说,今天我们不喝茶,就喝井水。

  听了这句话,亚力坤·奥斯曼的眼睛一下湿润了,他赶忙跑到井边,端起农民舀起的井水,一饮而尽。边上一位白胡子的维吾尔族老人对亚力坤·奥斯曼说,孩子,今天我们不是为了吃饭,只是为了等你。

  回想起两年半前的一幕幕情景,一切都仿佛历历在目。亚力坤·奥斯曼说:“正是这些孩子、村民真挚的爱,感动着我,让我走上公益事业这条路。”

  成立一个公益组织的念头在他心中产生

  从维修校舍、建计算机室到打井,三件事干下来让亚力坤·奥斯曼身心疲惫。但由此给乡村学校的孩子带来的满足和改变让他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愈发“难以自拔”。在和朋友的交流中,不少人表现出对公益活动的热心和支持,渐渐地,成立一个公益组织的念头在亚力坤·奥斯曼心中产生。2008年1月,乡村校园志愿者(简称VSV)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对于乡村校园志愿者今后的发展方向大家意见不一,先后也捐过书及其他教学用品,但是木头沟小学买电脑的艰辛让乡村校园志愿者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吐鲁番市胜金乡木头沟小学,校长艾尔肯·汉木都拉对我们说,学校仅有的一台电脑,还是1996年全校248名师生,上午上课,下午摘桑子,忙活了一星期摘了8吨半,卖了4250元钱买来的。”亚力坤·奥斯曼说:“听完故事,乡村校园志愿者决定将为村一级基层小学和教学点捐赠电脑,建立电脑室作为乡村校园志愿者的主要项目。”

  在乡村校园志愿者看来,有了电脑室,等于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也可以让老师们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当亚力坤·奥斯曼将自己的想法在朋友圈子里一讲,得到了20多名圈内朋友及部分企业的赞同和支持。

  鉴于很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最大的担心之一就是钱花到别处去。乡村校园志愿者非常强调公益活动的透明度,“我们搭建平台,提供项目和学校,不经手钱,捐赠人自己认购设备,需要我们出力我们出力,所以捐助的人很放心。”亚力坤·奥斯曼说。

  乡村校园志愿者每一次活动都是大家自愿参加,费用实行AA制。为了不给捐助方和自己增加负担,每次活动志愿者都住在农民家里。很多人加入这个团队,都是通过朋友之间口口相传,无意中参与,在参加过公益活动之后,渐渐被这项活动所吸引,有的人由此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目前,乡村校园志愿者组织共有成员100多名,其中核心成员20名。

  从捐建电脑室到“乡村教师培训计划”

  每一次为乡村学校捐赠电脑,看到孩子们在电脑前那种专注、兴奋的神情,志愿者们既高兴又有些难过。

  2010年10月3日,乡村校园志愿者8名成员为温宿县吐木秀克乡栏杆村捐建计算机室,这也是阿克苏地区第一个拥有计算机室的村级小学。当志愿者将刚刚拍摄的照片复制到笔记本电脑上,孩子们纷纷挤了过来,有找自己的,有对同伴在镜头里的表现品头论足的,更多的孩子则是赞叹电脑的神奇,一时间,喜悦的、满足的、惊奇的表情尽显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当时,我一直举着笔记本电脑,面对着一双双充满渴望、喜悦的眼睛,手酸麻了还是不忍放下。”亚力坤·奥斯曼说,“也就在那一刻,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只要有可能,今后我们都要给孩子们创造这个共享的机会。”

  2010年8月1日,乡村校园志愿者10名成员来到距离托克逊县城60公里的伊拉湖乡布尔碱村。“当天气温有40多度,又闷又热。有30多公里的路,看不到一点绿色。据村里人说,他们那里几天才能见到一辆汽车。”亚力坤·奥斯曼对这趟行程记忆犹新。

  这一次,乡村校园志愿者为学校捐赠了9台电脑、9张电脑桌,价值16300元。“那些孩子的小脸蛋和手被戈壁的风沙吹得都起干皮子,他们小心翼翼地摸着电脑。我打出几个字,孩子们问,字不是印刷出来的吗?”当时,亚力坤·奥斯曼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这些孩子需要一个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他们应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够用上电脑。”

  当志愿者走进一个教室给孩子拍照时,许多孩子围了上来,好奇地打量着志愿者手里的数码相机,对许多城里人来说数码相机已经很平常,但在这些孩子眼里,还是一个神秘的东西。当他们看见液晶显示屏里自己的影像时,好奇地问,照片不是要先洗出来才能看见吗?这个机子能洗照片啊,眼睛里透露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同时还带着几分羞涩。

  2010年12月,乡村校园志愿者通过申请“陈光标公益项目”,为木头沟小学捐赠了16台电脑。校长艾尔肯·汗木都拉动情地说,在以前,能拥有一间电脑室,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实行双语教学,讲授汉语十分困难,现在有了电脑帮助十分大。

  电脑室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乡村校园志愿者们的想象,不少学校的教师告诉亚力坤·奥斯曼,过去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体育课,现在电脑课排名第一。

  自2007年10月接受北京周宣女士的第一笔捐赠,乡村校园志愿者先后争取到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近100万元,配置电脑390台,为全疆35所乡村基层学校建立了电脑室。期间行程上万公里,涉及全疆六个地州市,惠及5000多名学生。

  对乡村校园志愿者来说,捐建电脑室让他们对乡村小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2009年,他们又推出“乡村教师培训计划”。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听崔永元说,他在农村学校听到学生问老师,人坐在飞机的哪里?老师说,坐在飞机翅膀里。自此以后,崔永元便创立了一个公益基金,专门将乡村老师请到北京,坐飞机、住酒店、听歌剧、看电影,接受高级别老师的授课。我当时就想,我们也可以把新疆的乡村小学教师请到乌鲁木齐来,也要用‘国际标准’接待他们。”亚力坤·奥斯曼说。

  2009年初,第一批26名乡村小学教师接受邀请来到乌鲁木齐,亚力坤·奥斯曼和队员将他们安排到准五星级酒店,新疆社科院中亚研究所著名学者王海燕结合留学经历讲了一堂课,教师们还前往世界500强之一的艾尔姆公司、美克美家、野马生态园、楼兰酒窖等地参观。

  “有些老师是第一次到乌鲁木齐,他们说,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五星级酒店,参观世界500强企业。”和静县比乃尔布呼乡查村小学校长冀洪成说。

  太多的感动激励乡村校园志愿者前行 

  2009年11月8日,乡村校园志愿者来到察汗通古村,发现村民们将周宣两个字翻译成维文,焊在了学校大铁门上。村民们只是听说过一个叫周宣的人为他们整修了学校,打了水井,但是谁也没见过周宣。他们用这种质朴的方式表达着谢意。村民们在写给周宣的感谢信上,仔细地按下一个个指印,当周宣收到这封特殊的来信时,感动地哭了。

  在察汗通古村水井旁,立着一块长两米、高一米的花岗岩,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七个大字,落款是周宣井。据村民们说,他们去石料厂买石材,石料厂的老板听说此事,二话没说,指着面前的石料说:“厂里的石料你们随便挑,不要钱。”

  2010年5月,乡村校园志愿者去哈密市黄田农场一个叫一棵树的地方举行捐赠活动。举行完仪式,大家刚出校门十来米,身后传来上百个孩子“叔叔、阿姨,谢谢你们,再见!”的声音,当时,很多人流下了眼泪,上车后十分钟,车内鸦雀无声,大家都沉浸在当时的感动里。

  2010年10月3日,结束栏杆村小学电脑捐助活动,乡村校园志愿者一行六人乘夜班车返回乌鲁木齐。在车上,大家依然兴致勃勃地聊着有关乡村校园志愿者活动的事儿,细心的亚力坤·奥斯曼发现一位睡在他上铺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似乎很认真地听着。第二天一早,抵达乌鲁木齐南郊汽车站,亚力坤·奥斯曼邀请大家共进早餐。

  “当我们走进餐厅时,我又看到那个小伙子,个子挺高,头发微黄,我跟他笑了一下,打了个招呼。”亚力坤·奥斯曼说:“当我们吃完饭结账时,前台说已有人买单了,一问,说是坐在你们斜对面的小伙子买的。”

  亚力坤·奥斯曼将此事给队员们一说,大家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之中,想必是小伙子在夜间听到了有关乡村校园志愿者活动的谈话,激发了久蓄心底的善与爱。

  一顿早餐,几十块钱,实在微不足道。然而,这份情意足以温暖人心。

  亚力坤·奥斯曼常说,我们关注乡村小学的孩子其实就像宣扬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这些孩子缺少来自社会的关注,你给他们一点,他们会记一辈子。我们为乡村的孩子建电脑室,不仅仅是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而是要将爱传递下去。

  来自社会的爱心,让乡村校园志愿者越走越远 

  2008年8月13日,乡村校园志愿者中文网站投入运行。

  2009年6月,乡村校园志愿者组织正式被纳入新疆志愿者协会。

  对乡村校园志愿者们来说,这两个重要事件代表着一个重大转折,由此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去帮助乡村小学和教学点。“这些地方是阳光还暂时普照不到的地方,希望我们的所见所感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亚力坤·奥斯曼说。

  现在,通过网站,他们收到30多所乡级小学和教学点的求助,还有很多热心人士希望加入组织。一些企业家被网站里的故事所感动,打来电话,希望能为学校出点力。

  亚力坤·奥斯曼说,“或许是我们低估了人们的热情和善意,网站开通后不久,得到的回应出乎我们的预料,赞扬的,咨询的,力挺的,加盟的,出谋划策的,联系赞助事宜的很多。”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在爱心的召唤和感化下,志愿者的队伍在成长中壮大,乡村校园志愿者组织的旗帜下积聚了愈来愈多富有爱心的各界人士:公务员、企业高管、大学教授、博士、医生、记者。也有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公司员工,还有乡村教师、农民;既有外省区的,也有尚在国外留学的。

   慷慨解囊、倾力相助的既有商界的成功人士,也有普通民众;既有疆内外的企业,也有国外驻疆的企业。在和静、吐鲁番、哈密、托克逊、乌鲁木齐,在一条条通往大山深处的崎岖险路上,在大漠戈壁的一所所乡村校园里,时常闪现着乡村校园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在播撒着爱的阳光。

  正如亚力坤·奥斯曼经常说的一句话,爱有多深、路就有多远。 

  作者: 李劲松    文章来源: 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1-08-31 21:55:18 发表
匿名网友:他和他的志愿团队为祖国的将来—孩子们付出了真诚的爱心。以实际行动鼓励了偏僻地区的乡村孩子。温暖了他们的心, 确实很感动,愿好心人永远平安。 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