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7 20:32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4版 2024 05/10 12:28 | 查看:126次
▲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德清县新闻中心供图)
莫干山下,“群星”闪耀。
5月10日至12日,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如约而至,来自世界各地知名企业及各地政府、海外媒体、全球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代表等4000余人齐聚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聚焦全球品牌话题,汇聚全球品牌观点,发出全球品牌声音。
“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会展配套设施完备,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这是大会落户德清的重要原因。”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负责人说。
作为品牌大会举办地,近年来,德清在产业、生态、人文等领域,不断展现出自身独特的城市品牌影响力。
“无中生有,新潮涌动”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在德清县城绿意葱茏的城市景观带中,几块竖立其间的城市品牌标识格外耀眼,产业、平台、城市品质,无一不彰显出这座浙北小城的独特风采。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德清的产业品牌影响力,那就是创新。
20世纪80年代初,濒临倒闭的德清砖瓦厂攀上“亲戚”,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组建了当时轰动全国的“科研生产联合体”——浙江德清县电子器材厂,烧砖的农民建起单晶炉,开始生产滤波器等设备必需的铌酸锂晶体,产学研合作走在全国前列。
厚植创新沃土,遍野“繁花”便竞相绽放。
2010年,浙江开始布局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德清敏锐地捕捉到地理信息这一新兴朝阳产业的潜力和前景,积极抢抓机遇,主动争取将园区建在德清。
自此,德清南郊这片地理信息产业新城,开启了一场“无中生有”的巨变:2012年,首批地理信息企业入驻地理信息小镇;2013年开始,小镇连续多年实现营业收入、税收翻番;2019年起,小镇连续获得省级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2022年5月,联合国在华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在此落户;2023年底,小镇产业大楼已增加到58幢……
至此,德清以地理信息为“支点”,“撬动”相关产业,形成软硬一体、目标明晰的品牌发展路径。
作为最早入驻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企业之一,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在迎来发展上升期。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企业以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透镜为核心,开发了未来社区数字驾驶舱、未来乡村数智平台等多类新产品,并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反馈。
如今,“地理信息+”的产业效能持续释放:太空中,“德清一号”卫星遨游其间,不断往地表传回数据,为农业、水利等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农田里,手指尖轻轻一划,农用无人机在10秒内起飞,播种、灌溉一气呵成;地面上,无人驾驶清扫车、移动售卖机常态化作业。
当产业发展走向集群化、专业化、特色化,以“创新”出圈的德清,不断将新的产业竞争力转化为品牌影响力。
走进位于德清的欧诗漫珍珠化妆品“未来工厂”,31条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被称为企业“数字大脑”的5G工业互联网信息指挥中心,从珍珠养殖、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质控、仓储、配送、售后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把控,人均生产效率提高了45%。
欧诗漫控股集团总裁杨安全表示,德清拥有从河蚌养殖到加工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焕发生机,德清珍珠的品牌价值也正在被越来越多海外国家认知、认可。
“以绿为笔,和谐共生”
初夏,德清下渚湖湿地水清岸绿,不经意间,几只朱鹮以优美的身姿从眼前飞过。曾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却成为德清生态品牌建设的重要象征。
2008年,5对朱鹮从陕西来到德清安家落户。十多年来,当地先后攻克饲养、繁育、野化等难关,形成了成熟先进的朱鹮人工驯养繁殖技术体系和野外重建种群培育操作体系。
如今,德清朱鹮种群已成为全国第三大朱鹮种群。下渚湖朱鹮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员说,“待今年的孵化季结束,德清朱鹮种群数量预计可突破800只。”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不断涵养“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品牌,成为德清招商引资、吸引海内外游客的突出优势。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德清累计接待游客138.4万人次,其中在莫干山民宿过夜的就有5万人次,800多家民宿一“床”难求。“现在是旺季,翻台都来不及。”在莫干山镇经营一家温泉民宿的徐朗说,“我们是靠好山好水致富的。”
随着民宿业的兴起,德清正尝试让莫干山“动起来”:相继建成了Discovery探索极限主题公园、上渚山奇幻谷等一大批高端户外运动基地;TNF100莫干山国际越野挑战赛等重大赛事持续开展,每年吸引全球各地参赛运动员万余人次,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达人活跃在莫干山。
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特产也有了好销路。“我们的农产品,原生态、品质好,许多外地客人就好这一口。”返乡办起家庭农场的莫干山镇仙潭村村民郎臻炎说,他与村里的民宿合作销售新鲜水果蔬菜,生意蒸蒸日上。
创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做大生态品牌影响力,远不止于此。
2022年4月,浙江省首笔湿地碳汇交易签约,德清县两山合作社以每吨58.83元的价格,购买了下渚湖湿地1万吨碳汇量,对于下渚湖湿地而言,将空气“变现”,产生的资金,可反哺用于湿地管护和生态建设。
德清还建成首个县域数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策支持平台——德清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决策支持平台,项目全周期生态价值管理、生态补偿、GEP金融贷、生态绿币等应用开发,让散落在山水间的自然资源,成了可以“明码标价”的新宝贝。
依托这一平台,德清对莫干山区块生态资源质量变化及分布进行评估,科学布局增量和淘汰存量,建设以科创实验室、高端论坛、生态旅游为核心的莫干“论剑谷”,推动“好风景”“新经济”和谐共生。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漫步在德清县乾元镇老街余不弄,非遗馆内时不时传来“哒哒”声,随着梭子的上下翻动,丝线在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柯翔祥的手里慢慢成画。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由于织造工艺十分繁复,一个工人每天只能织出鸡蛋大小的花纹,因此便有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柯翔祥说。
缂丝织造,见证了德清绵延千年的“蚕桑文化”。
“天下丝缕之供,皆在湖地。”作为“丝绸之府”,德清有着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为祈求蚕茧丰收,每年清明前后,当地会举办盛大的蚕花庙会,期间“扫蚕花地”等非遗活动接续上演,“稳而不沉,轻而不飘”——江南妇女在蚕房劳动的艺术剪影,折射出德清这座江南小城独特的人文气质。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厚德,便是德清的文化品牌力。
2009年建成的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集中展示了当地草根典型闪光事迹:倾囊捐赠的陆松芳、守信还债的蒋引娣、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潘美儿……厚植崇德向善基因,传承弘扬“德文化”,清风徐来,雨润心田,彰显力量。
德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陆咏虎说,从“最美个体”到“最美群体”,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来自良善的接续传承,让道德之长、思想之光、精神之美生生不息。德清,正引导激励着社会释放“最美效应”,让崇德向善成为县域最亮眼的品牌。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投射在了德清每一位公民的行动力上。
以榜样的力量为引领,近年来德清在基层群众中挖掘、培育、树立了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各类先进典型,“百姓设奖,奖励百姓”蔚然成风,“有德小子”“有德少年”“有德青年”等有德品牌也应运而生,系统化、多层次的道德品牌体系逐渐形成。
截至2023年,德清县群众共自发设立83项草根奖,奖励各类先进典型逾万人,奖励金额超200万元;涌现出超14万名的注册志愿者,3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以及120多个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精神文明的“德清现象”。
德清县委主要负责人说,溯源历史,德清因德而名、因德而兴,崇尚“德文化”的德清,正是从“人”出发,将共同富裕的创造力赋予人民,将共同富裕的福祉传递给人民,在江南大地上勾勒出一个共同富裕的精神轮廓。(本报记者俞菀 唐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