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7 20:03 | 来源:新华网 2024 05/18 00:13:33 | 查看:120次
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在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既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又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肯定一条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
快车道,意味着发展速度快:2012年到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约10.6%;2012年到2019年,国内出游人次实现翻番。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也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
快车道,也意味着发展方式别具一格:在中国,旅游是人民群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式,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深刻阐释——
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指出“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在山西云冈石窟,强调“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在河南新县的民宿店,赞许“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特色突出、前景广阔。在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肯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坚持三个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发展有着深刻认识和丰富实践。在《之江新语》中,他就写过一篇《重视打造旅游精品》的文章,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要求我们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
如何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此次,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旅游发展要坚持的三个原则:
守正创新——
守正,守的是“基本盘”。绿水青山、历史文化、优质服务……这些都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必须始终守护。创新,则是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只有开动脑筋,大胆求变,才能实现传统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升级。
提质增效——
鼓励创新,也要防止“一哄而上”。旅游创新的目的应始终围绕提高质量、提高效率。
如何将有限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创造更多旅游精品、名品?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让更多人受益?关心旅游“发展了什么”,更要注重“有什么效果”。
融合发展——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更多领域正与旅游相加相融、协同发展。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工业……越多融合,越有助于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
统筹五对关系
三个原则之外,总书记还强调统筹五对关系,体现了对旅游发展过程中若干重大关系的深刻把握。
统筹政府与市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既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好政府在优化旅游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统筹供给与需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人民的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趋势,这就要求旅游业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统筹保护与开发。开发是发展的客观要求,保护是开发的重要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开发,才能促进旅游的快速发展。只有积极有效的保护,才能保证旅游的健康发展。
统筹国内与国际。做强做优做大国内旅游市场之外,提升中国旅游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求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发展好入出境旅游。
统筹发展与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将安全作为检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生态安全底线、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明确五项任务
有党中央高度重视,有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有老祖宗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丰厚资源,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建设旅游强国。
在重要指示中,总书记还提出旅游业的五项使命任务: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从个体层面看,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发展旅游,就是要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让生活更加美好。
从社会层面看,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旅游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既关注旅游的经济作用,也关注其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
从国家层面看,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只有进一步发展旅游,才能更好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在“双向奔赴”中交流文化、增进友谊。
这五项使命任务,是总书记对于旅游业作用的深刻总结,也是总书记对旅游业未来的殷切期许。
策划:张晓松
主笔:徐壮
编辑:朱思明、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