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4 22:48 | 来源:新华网 2024 04/24 15:25:25 | 查看:5100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今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同步举办的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上,人们排队体验VR太空探索、触屏感受未来月球科研站、漫步在航天产业成就展区,开启奇妙的“太空之旅”。
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以其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始终激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天宫”遨游星辰,中国航天60多年来始终逐梦星辰大海,成绩举世瞩目。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太空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
航天日到来之际,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出差已5个多月,即将完成任务凯旋。
这是2023年10月2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2024年2月9日农历除夕,太空乘组专门录制的视频中,指令长汤洪波说:“我们在太空的这个年过得充实、幸福,请祖国和人民放心!”一席话,让人心潮澎湃。
彼时,他是我国首位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短短十几天后,他又以在轨飞行总时长达215天的成绩,成为目前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汤洪波是中国空间站发展的见证者——
2021年6月17日,汤洪波和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
2023年10月26日,汤洪波作为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重返“天宫”,感受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的改造升级。
逐梦太空并非一路坦途。从不到6个立方米的返回舱,到宽敞的“三居室”空间站;从“一口吃”的即食食品,到一星期不重样的太空美食;从覆盖率只有15%的测控通信,到随时随地的“天外来电”……中国航天人梦之所向,行之弥坚。
这是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从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到嫦娥五号采集到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月壤,再到今年3月发射、4月取得圆满成功的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中国人深空探索的脚步更加坚实。
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将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并采样返回;载人航天工程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2024年,中国航天将继续迈向更加浩瀚的星空。
这是2019年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商业航天孕育新质生产力
“试验飞行时间22秒,空中悬停9秒,悬停高度精度0.15米,试验箭着陆姿态平稳,着陆位置精确,箭体状态良好。”2024年1月,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实现了新的跨越。
走进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快舟火箭产业园,一片忙碌之景。如今,该产业园已具备完善的固体和液体运载火箭核心试验能力,年产20到50发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不仅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航天发射供应链体系,也同步吸引诸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这是“着巡合影”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正在加速打造。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商业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和成功率显著提升,共实施发射13次,相比2022年的5次同比增长160%。
在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配测试人员在安装液体姿轨控动力系统(2024年2月28日摄)。该公司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在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等领域投入自主研发力量,在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北京目前拥有157家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形成蓬勃发展的“南箭北星”布局。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商业航天的腾飞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早在2015年10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就提出,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2019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强调“引导商业航天规范有序发展,促进商业运载火箭技术创新”。
北京、上海、湖北、海南、安徽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北京不仅成立了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创新中心,加速星箭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推动建设火箭大街、卫星小镇等产业集聚区。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表示,目前已有9型商业运载火箭可提供发射服务,多个由商业企业发起百颗量级遥感星座,正在稳步建设。商业航天测控已形成稳定的服务能力,首个商业发射场正在建设中。
这是2024年3月6日在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文昌国际航天城拍摄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建设中的二号发射工位和远处的一号发射工位。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通信、导航、遥感等商业航天服务领域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卫星,不仅带动相关行业成长,也在一点一滴中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
共创共享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10月,在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我国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同时,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面向国际社会开放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机遇,欢迎各国与国际组织加入,开展任务级、系统级、单机级合作,共同实现更多重大原创性科学发现。
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载人航天工程向全世界展开真诚怀抱——
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国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待相关条件成熟后,也会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2019年12月20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此次任务同时搭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赠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以及“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等8颗卫星。新华社发(郑逃逃 摄)
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六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目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与04A星在轨运行良好;援埃及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埃及提高国土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发展规划、农林作物长势评估等国计民生领域决策水平提供有力支持……在空间技术等多个领域,中国向全世界伸出的“橄榄枝”已开花结果。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正从多方面推动构建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和平利用、造福人类的新型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助力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起点上,我们将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记者:宋晨、胡喆、梁建强、侯文坤
视频记者:李国利、李姝莛、杨志刚、王洪流、邹俭朴、达日罕、叶紫嫣、郭良川、黎多江
海报设计:赵丹阳
编辑:王敏、刘媛媛、宋晨、聂焱、谢良、戚文娟、王浩程、程昊
统筹:李逾男、方思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