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诱于誉 不恐于诽

发布时间:2024-04-07 19:35 |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4-04-07 06:00 | 查看:3997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这句话讲的是正己修身之道,意思是说,君子以自己德行不修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的污蔑视为耻辱;以自己不诚信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不信任当作耻辱;以自己没有能力为耻辱,不把不被任用当作耻辱。以此告诫人们,不要为赞誉所诱惑,不要因诽谤而恐惧,要遵循道义行事,端正自身,不被外物所动摇。

  一个人如何对待来自外界的赞誉与诽谤,见高下、见境界,也最终影响成败。赞誉考验着人的清醒,正确对待可激发奋斗热情,使人积极上进;诽谤考验着人的坚定,正确对待可作为反观自身、磨炼意志、提升能力的机遇。反之,倘若“诱于誉、恐于诽”,就会或忘乎所以,在自我陶醉中丧失斗志;或陷入恐慌,在各种非议中丧失自信,从而止步不前。

  翻阅史书,众多圣哲先贤之所以能建功立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成就面前从不居功自傲,赞美面前从不自我陶醉,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的宋国大夫正考父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正考父作为上卿,每逢有任命提拔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这既是对权力的敬畏,更是难得的清醒。欧阳修在《相州昼锦堂记》一文中,专门记述了魏国公韩琦正确对待夸奖的故事:很多人希望得到荣华富贵、昼锦还乡,享受声名显赫、倾动故里,而韩琦则不然,“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返乡为官后,面对荣誉夸赞,韩琦始终提醒自己,要保持忠义气节,以服务苍生和社稷为己任,不要堕入“夸一时而荣一乡”的陷阱中。有如此境界,方能成为“社稷之臣”。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以谦为德,以实为本的文化传统。干事创业,一方面要认真听取来自外界的各种意见,汲取合理部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要坚定志向,决不为“捧杀”迷惑,也不为非议吓倒。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自身要遵循正道,严于律己,明辨是非,保持定力。

  永不自满,常怀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待誉与诽的态度。不敢有丝毫自满,才能坚守初心,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怀有无比自信,才能勇担使命,经受住各种非议抹黑,始终怀有砥砺前行的勇气与能力。

  1944年,郭沫若撰写的史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被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作为整风文件。

  5年后,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进而,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所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动身前往北平前夕,在西柏坡简陋的会场,这是何等经典的宣言。直至今天,重温这段话,仍能够感受到昂扬壮志之下的清醒坚定,仍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过程,也始终面临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考验。百余年来,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充满奋进力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拒绝自满、永不停滞,保持了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

  时代向前,考卷常新。“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2021年11月,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告诫全党。

  这份冷静清醒,源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党的十九大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元代诗人王冕的这句诗。以诗言志,彰显的是一个大党、一个大国自信的气质,传递的是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严以修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产党人不会迷失于喝彩赞扬,也不惧非议抹黑,愿得清朗留天地。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保持从容清醒的定力、埋头苦干的意志、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