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益时代到来了吗?

发布时间:2011-03-31 09:15 |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3月15日10:58 | 查看:1291次

  今年两会期间,慈善公益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加快中华骨髓库建设、设立全国慈善日、健全志愿者管理,以及持续呼吁慈善法的出台等,虽然相关提案议案亮点不多,且多数不是首次提出,但还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捐款额将破千亿

  近几年,中国公益事业经历了最好的发展期。2005年以前年度慈善捐赠额为100多亿元,2005年后超过300亿元,2008年达到1000亿元,2009年没有地震,捐款额也达到509亿元,其中只有60多亿元来自政府,其余全部来自民间。

  在去年公布了这一组数据后,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原民政部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近日又透露,2010年全国捐赠公益善款额超700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000亿元。王振耀说:“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速度已超出学界预计。”

  学术界有个说法,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市化率超过50%后,就会带来一个国家的公益提速。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中国城市化率已在50%左右,公益提速其势已成。

  事实上,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理念的进步,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以及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特别在一些重大自然灾害的危急关头,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数额之庞大已不再是新闻,而越来越多的富豪也捐出自己的资产,甚至达到裸捐的程度。

  缺乏管理经验和人才

  中国已经拥有数目可观的千万富翁和亿万富豪。当前,如何募捐到钱已经不是首要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花好这些钱。

  “现在整体社会意识缺乏对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准备。慈善组织对善款的管理能力存在不足,面对巨额善款‘不知所措’,缺乏管理能力和经验。”王振耀指出,现阶段公益慈善款的管理能力存在危机,其关注度将很快超过慈善款总额本身。

  危机首先不是来自于资金,而是人才及可持续发展。根据2010年12月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在受访的公益机构中,近半数机构的全职人员在3人以下。新生机构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数据显示,中国慈善组织与从业人员的数量,远远落后发达国家。2009年,中国的基金会有1843个,美国的慈善组织超过100万。中国基金会的人员,2009年不到2万,美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则超过900万。

  期待慈善法出台

  过去一年,商人曹德旺向西南旱区捐款2亿元,王健林捐赠10亿元人民币,“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行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中国举行慈善晚宴,李连杰“壹基金”取得公募身份……在一阵接一阵的风波与喧闹中,中国慈善走过了不寻常的一年。

  慈善事业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至今,无论在对慈善组织的募款资格,或者在捐赠、信托、志愿者服务、奖励与鼓励政策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急需运用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

  虽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近日表示,《慈善事业法》暂时还无法出台,不过可喜的是,一些地方率先进行了地方慈善法规的立法以及探索,去年江苏省颁布了第一部地方慈善促进条例,湖南省起草了公益慈善事业的草案,上海市也出台了公益慈善方面的草案。

  事实上,不管是官方或者民间,对慈善立法的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两年前,民政部就对深圳民政局给予了基金会登记试点的有关授权,正因如此,才有“壹基金”的成功转型,成为中国首家成功转型的民间公募基金。正如“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常常对媒体所说的,“做慈善我还是一个初学者,缺乏很多经验,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慈善事业不会一步到位,但是会不断地改善,分步骤、分区域地渐进发展。(本报记者  郑娜)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